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93

第93章 狼爱上羊——人质为什么爱上绑匪

当满大街都在传唱《狼爱上羊》时,羊却主动爱上了狼。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爱情的力量太强大,强大到让狼、羊这对“天敌”也“化干戈为玉帛”?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个经典的“人质爱上绑匪”的故事。1973年8月,两名劫匪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扣押六名银行职员做人质。一星期后,警方成功将人质解救出来。没想到,人质居然爱上了绑匪,一位人质跑到监狱里与一位绑匪私订终身。另一位则搞救援基金会,四处筹款请律师为绑匪脱罪。因为这个故事,类似“人质爱上绑匪”这种心理案例,就被称作“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指的是被绑架的人质对于绑架者产生某种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绑架者的一种情结。从本质上说,也是绑架者在具体绑架过程中驯服了人质。

在心理学上,研究人员将这种匪夷所思的心理现象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条件:

条件A,人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条件B,人质处于某种绝望之中;

条件C,人质所获得的信息只能是绑匪给他们的“一面理”信息;

条件D,人质会得到绑匪的恩惠。

事后调查表明,在上述绑架案中被绑架的人质之一娜塔莎就具备上述条件。她被绑架时只是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从此被囚禁在地下室里。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她更倾向于接受绑匪的教育(即“一面理”信息)与无处可逃的暴力。即使偶尔能在户外行走,也不能掩盖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处境。长期与绑架者生活在一起,娜塔莎对于绑架者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甚至对重获自由心怀恐惧,不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其实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外来的强迫之举,一开始都会本能地反抗。但如果长时间无法回避,偶尔还享受到一点甜头,就习以为常了。职场中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吗:“工作就像被强奸,如果你不能拒绝,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它吧。”无奈之中透着酸楚。心理学家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归因于人质无可选择的绝境:生命受到威胁、心情绝望、只能接受被筛选的信息以及绑匪不时的小恩小惠。羊爱上狼,女孩爱上强奸自己的人,是否也像“人质爱上绑匪”一样,可以划入“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范畴?

现实生活中,“人质爱上绑匪”的案例比比皆是。越是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思想保守、大男子主义严重的地区,离婚率越低。考虑到绝大多数离婚诉讼主要由女方提出,能否就此下结论:不离婚的女人一定更幸福?还是说,由于现实的约束,女人即使身处不幸婚姻,也很难摆脱,久而久之,就心生幻觉,或主动或被动地爱上了婚姻里的那个“绑匪”兼“孩他爹”?

这就必须将“过程”和“结果”分开来看。“人质爱上绑匪”也罢,“羊爱上狼”也罢,都是特定生活环境的产物。一开始“人质”(“羊”)是被动的,他与“绑匪”(“狼”)的结合肯定心不甘、情不愿,其中的冲突、压抑和屈辱可以想象。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出于女性习惯被动或爱幻想的天性,一旦长期被置于无可选择的封闭境地,结果就有可能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爱情和幸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感受,从长期看(尤其是晚年),自由恋爱夫妻的幸福指数未必一定比由“媒妁之言”捆绑的夫妻高。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女人的所想所为,偏离了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变态心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女人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心理变态。

首先是“变态人格”,又称为人格异常或人格障碍。一般是从儿童时期的人格缺陷发展而来,在青少年时逐渐形成,表现类型繁多。

另外可能有性心理障碍,也是变态心理的一种类型。有人把性变态称为性偏差或性偏好,似乎更能解释一些性爱异常现象。人们常听说有“恋物癖”、“恋兽癖”、“恋童癖”等,为什么不会有“恋暴癖”或“恋匪癖”呢?有些性变态的癖好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而且某些女性的性偏好并不亚于男性。

此外可能还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还有多种类型和表现,所以才把这种现象称为“综合征”。当然治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仅限于心理治疗,更要依靠社会环境、法制、道德文化教育等综合力量,才会获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