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92

第92章 金盆洗手——为什么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预示从头再来

我们常会在武侠小说中看到,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浸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电影当中也有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

“金盆洗手”表达的是“洗手不干”的意思,可是你是否知道“金盆洗手”源出于圣经故事?据《圣经》记载,犹太人当局判定耶稣犯了死罪,但他们无权执行这种判决,就把他送交罗马巡抚彼拉多,要求判他死刑。彼拉多认为耶稣没有做什么坏事,打算释放他,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让犹太人在耶稣和一个杀人罪犯巴拉巴之间选择一个释放给他们。众犹太人在大祭司该亚法的指使下狂呼乱叫,坚决要求钉耶稣于十字架,释放巴拉巴,并且威胁说:“耶稣自称是犹太人的王,就是背叛恺撒。你若释放他,就是对恺撒不忠。”彼拉多只好让步,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并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

意大利画家马提亚·普拉提(1613~1699)创作的《彼拉多洗手》,形象地表现了当耶稣被带走时,彼拉多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在众人面前洗手,以表示自己清白的那一刻。画面天空采用深红色的背景是为烘托悲伤的气氛,但这双沾满鲜血的手并不是用水能洗干净的。而彼拉多的凝视则吸引观众扪心自问:我们能容忍自己做这样的事吗?

不知道是否是真的有此证据证明“金盆洗手”这大俗语源自圣经,还是仅仅是一个说法。

在做困难的决定之前,我们都曾经很焦虑。比如说,是上大学呢?还是背包去欧洲旅游?租呢还是买呢?是吃苹果派呢,还是吃巧克力?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之后,只需要洗洗手就能避免你事后再放马后炮。对某种情况洗手是一个强有力的暗喻。但是,科学家们想知道,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的东西呢?以前的研究表明,洗手能除去人们对过去的错误行为所感受到的负疚。不过,这是不是因为大脑在某种程度上把身体的干净和道德的圣洁联系在一起了呢?或者是不是因为沐浴能洗掉过去?

为了找出答案,心理学家们从必须做出的决定中去掉了任何可能存在的道德因素。他们让学生从两张CD中选择一张,或者从两种不同口味的果酱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心理学家们发现,当受试在做出决定后立即洗手,他们就不会再顾他们的决定了。他们会认可自己的选择,然后继续下去——不过那些不能找到香皂洗手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来决策该带哪种果酱回家。

所以,如果你想避免反思过去的话,打上香皂洗洗手吧!如果有必要的话,多洗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