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09

第9章 度日如年——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时光难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有个叫罗勃的小伙子在海军服役,他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时间错觉的感受。

他回忆:“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6英尺海下的一艘潜水艇上。我们从雷达上发现了一支日本舰队朝我们这边开过来。我们发射了五枚鱼雷,都没有击中它们。突然那艘布雷舰朝我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六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海底。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个小时,我吓得几乎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可死定了!’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才离开。这15个小时,在我的感觉里好像有1500万光年。”

呵呵,你瞧,这恐怖的经验制造了多么大的时间错觉!

时间错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到前慢后快。比如,一个星期,前几天相对于后几天感觉慢,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一段假期,前段假期相对于后半段,显得慢,当过了一半时间,便觉得越过越快。

所以有人说:“年怕中秋日怕午,星期就怕礼拜三。”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当我们觉得后面的时间还很多,就不着急,就感到时间慢;越到后来,越感到时间所剩不多,越感到着急,也就越感到时间过得快。

在人的一生中也有这个规律,人在童年时代容易觉得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因为我们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等到老了,尤其过了三十岁,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就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其实,对于时间的错觉还有一个特点:做喜欢做的事情时,容易感到时间过得快;反之做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感到时间过得慢。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有一群青年学生和他讨论学术问题。学生们问他:“那么复杂的相对论,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呢?”

爱因斯坦思忖了一会,回答道:“当你和一个漂亮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觉得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会觉得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时间有一个客观的长度,可是在人的心里,它又有一个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这就是由人心理的主观性决定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不同的情绪和心态下,我们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是的,和美丽的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就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这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比较,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也是这种情况的真实体现。

总之,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在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