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08

第8章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互相羡慕的

“每个人都是互相羡慕的,几乎没有人可以例外”,这句话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究其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多数人都在自己不熟悉但与其相关的领域倾向于不自信,所以容易羡慕别人。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判定谁更接近真相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当个人内心感觉和外界评价出现不同时,哪个才是真正正确的?

如果套用那个原因的解释,或许可以得到一个答案。

举个例子,排除谦虚的因素,乔丹一般也不会认为自己像神、像篮球之王。因为很多来自于基本功的技术他熟悉了、掌握了、融会贯通了,那种拼劲、那种自信他具备了,他自己并不觉得特殊。但很多年轻的乔丹迷们把“神”、“王”之类的名号加给他,疯狂地羡慕他,为什么?首先是因为他们对乔丹感兴趣(把乔丹变成与自身相关的领域),其次他们不了解或不能完美地掌握他的技术、他的拼劲、他的心态(对乔丹表现神勇的真正内涵并不熟悉),所以羡慕。你无法想象一个只对足球感兴趣、连篮球赛都没看过的人会羡慕乔丹,你也无法想象同样才华横溢、真正技术或拼劲并不比乔丹差多少的詹姆斯会像乔丹迷们那样羡慕乔丹(至多只是尊敬)。

身边的例子或许更鲜活。你懂电脑软件重装,你懂一些基本的电脑维护,但也仅此而已,你会觉得自己电脑水平很高吗?不会,至多觉得一般。但在那些有电脑但对电脑操作维护并不熟悉的人看来,你的电脑技术就是很强,就是让人羡慕。同样你无法想象一个电子城的老板会因为你懂得一些基本维护知识而羡慕你,他只会觉得你差不多也只是个初学者。那么,你的电脑水平到底怎么样呢?其实以各自主观经验的标准来说,大家的判断都没有错。

例子也许还能举得更有力些,但是这种解释在很多时候都可以比较完美地说明我们羡慕的原因。多数人都在自己不熟悉但与其相关的领域,倾向于不自信,所以容易羡慕别人。当对这个领域相当熟悉了,你会发现羡慕的情绪也往往会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

所以,羡慕或许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人因为对别人的羡慕而放弃了对自己的自信和追求,那就是愚蠢的。羡慕只是因为我们希望涉及领域,但不熟悉而已。所以重要的只是去熟悉、去掌握,而和自己的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愿意去试、去熟悉,或许羡慕的情结很快会打消。而如果以为自己的不熟悉就是自己的无能,放弃了努力,放弃了熟悉的经历,那最后真的可能验证原来对自己的错误的猜想。譬如爱情,暂时还单身的朋友,不是爱情抛弃了他们,只是他们对爱情还不够熟悉,或者真的时机未到而已,与自己爱的能力无关,只是需要时间和熟悉的过程。所以,对于周围的幸福情侣,大可以去羡慕,但也大可不必自卑。

而少数几乎不去羡慕别人的心智正常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非常自信,甚至可能有的时候很自大;还有一种就是把很多事情都看得非常淡的人,凡事都是真正的“无所谓”。这两种人,都非常少见。比如尼采,比如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