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这“甜柠檬”说的还是那狐狸在一次“聚会”中,因为去得晚了,在吃水果时只得到了一只最小的柠檬(这狐狸也真够倒霉的),但狐狸就是狐狸,聪明!没吃到葡萄时说:那葡萄有什么吃头呢,酸死。这回虽是分到个最小的柠檬,又说它最甜。于是便有“酸葡萄”和“甜柠檬”之说。别看这狐狸可笑,在心理学上,它叫“文饰作用”,是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每天都很顺心如意,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往往就需要排解,需要“删除”。可这删除远非如电脑那么简单容易,即便是最先进最复杂的电脑,它也是人造出来的。人的心思永远比电脑丰富,比电脑复杂,也比电脑生动而多彩。
“酸葡萄”和“甜柠檬”两种效应其实都是一种心理暗示,都属于“精神胜利法”,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酸葡萄心理的表现是:反正吃不到葡萄,吃不到葡萄难道哭吗,不如把葡萄想象成酸的,“酸葡萄”有什么吃头?就是放大对方的缺陷,把事情变成不是我吃不到葡萄,而是我不想吃,心里就平衡了。
这种心理扩展到生活工作上可以这样宽慰自己:没追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子,自我安慰“其实那个女孩子并不是很适合我”或者对自己说“那个女孩子性格过于直率,恐怕与家里人不好相处”,《阿Q正传》里的阿Q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秀才的老婆是眼睛上有疤的,吴妈脚太大,所以自己得不到就算了。
再比如:公司这次没有提拔我做经理,不妨安慰自己“这个位置不知道多容易得罪人,不做也好”或者“这个位置其实对我来说太容易了,我才看不上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我会提升到更高更适合我的位置上呢。”这样自己找台阶下,就不会过于患得患失,把对别人成功的嫉妒与自己心里的不平衡给消解了。
当然酸葡萄心理的消极面就是:说牢骚怪话贬低别人的成就,自己则不思进取,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甚至打退堂鼓。再说说甜柠檬效应,与酸葡萄心理相反,酸葡萄心理是通过放大对方缺点,贬低、消解对象来宽慰自己,甜柠檬效应则是通过抬高或美化自己的弱项不足来安慰自己。
还是拿阿Q来说事:别人笑他穷得娶不上老婆,他就自吹“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别人嘲笑阿Q是瘌痢头,他就回别人“你还不配……”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被别人欺负打了,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转头一想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阿Q临死还在喊“二十年后又是一个(好汉)……”
以上这些就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鲁迅笔下的阿Q基本是以一个反面形象出现的人物,他的精神胜利法虽然可笑可悲,但不如此他又怎么活下去呢?
所谓的甜柠檬效应其实是引导人们善加利用精神胜利法保持乐观心态、重树信心走出困境的处事方法。
甜柠檬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从乐观的角度看待错误过失的方法。桌上放着半杯水,悲观者会说:只有半杯这么少。乐观者会说:还有半杯那么多。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了事,悲观者想“我又错了!”只会懊悔责备自己;乐观者会想“我又得到一次宝贵的经验”。坦然接受并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不再重复犯错。
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现实也许不尽人意,也许暂时看不到光明,但是不要放弃希望。
在生命陷入低谷遇到失败挫折时,能够坦然面对,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说不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胜利就在眼前。保持信心,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成功的秘诀之一,成功者往往就是比别人多坚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