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依据这样的看法来评定一个人,就是觉得戴眼镜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一般都会认为他们有较深的学问,而认为胖子都和蔼可亲,瘦的人都奸诈狡猾,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思维的定势,我们在继承和自己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些所谓的常识。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其实,这样的思维定势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身上都发生过。牛顿喜欢养猫,他有一大一小两只猫,为了方便猫的出入,他在窗子上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意图是让大猫从大洞出入,小猫由小洞来往。这一思维的定势让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一个大洞足以,难道小猫就不能从大洞通过?
心理定势是指当我们接受一个信号后,马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准备,它按照一种固定的心理倾向反映客观现实。可分为认知定势、思维定势、情感定势,几种心理定势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呈现积极的心理定势,可以直接将我们迅速、敏捷地带向既定目标。譬如,上司对某一下属印象非常好,存在积极情感心理定势,就会十分有利于这一下属工作开展和才华展现,为他的成功搭建良好的平台。呈现消极心理定势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框框,譬如,人们心目中的胖人,有可能赋予他一个厚道、大度、开朗的特征印象,其实以貌取人常会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使我们对人的认知失去准确的把握。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实际上,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聪明之间没有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也许我们正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要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