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文化的返璞——民间雕塑。
中国文化若可以按层面来分,则可简略地分为雅与俗两类(文与野等)。文人美术可视为一种雅文化,而民间美术则归于俗文化。雅文化中充满了道德、修养、情操的流露和理性的追求,表现是含蓄而凝练的;俗文化中则充满了生命力的迸发和丰富的感情色彩,表现是率真、强烈和直露的。雅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俗文化艺术则是一个民族所追求的对自身生存的最起码要求的艺术表现。民间雕塑是民间美术的一部分,它所反映的当然就是富于生命力的俗文化内容。
民间雕塑与原始雕塑之间,是一种亦亲亦疏、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从广义上说,原始雕塑也是民间雕塑。今天所说的民间雕塑主要是相对专业人员的雕塑而言,类别包含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泥塑、陶塑、面塑、刻塑,一些今天称之为软雕塑的布老虎、纸扎、糖人等,以及如竹蛇、风车等一类活动雕塑。民间雕塑在文化内涵上、手法上和形式上都比原始雕塑丰富得多,例如同样是祈求生殖,民间雕塑中就常表现成观音送子、麒麟送子这些内容,这两个送子题材,起码包含了礼教的传统意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男为贵)、古代谶纬思想(孔子出身时有麒麟出现的瑞兆)、佛教教义(观音救苦救难送子)等等。比原始人直接塑造生殖力强的人体或器官,明显地具有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这些雕塑,每一种既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风格,又有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显示出各种雕塑形式的个性。又比如同样是面塑,在广大农村主要是用于死、生、迎、娶及各种节日用的礼馍,所塑出的各种动植物象征了和传达了喜怒哀乐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在城市中,除凡人小事外,各种戏文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引入面塑里,成为界于文与野、雅与俗之间的中介艺术品种,具有浓郁的市民气息,构成城市中的民俗特色。但就其本质而言,民间雕塑在很多方面又都与原始雕塑一脉相通,例如愉情娱性、辟邪、生殖这些主题,仍然是民间雕塑中许多作品所大量反映的。
(第一节)民间雕塑中的生殖崇拜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真正的宗教崇拜。能成为深入人心的一种崇拜只有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核心是希望一种血缘长流不断以及在这种血缘的衍延中获得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庇荫。
血缘的延续有赖于生殖或生育。然而对生殖或生育,古代中国却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理解上:认为女人受孕的最佳时间是她们月经到来的前后几天。古人根据这一认识去推算,虽然没有获得后代但仍然深信不疑,而对不符合这种认识却获得后代的现象,反而归之于一个更错误的结论——生命的诞生由神操纵。此外,传统的观念认为血缘的传承只能由男性来实现;生女不生男不仅不被看成是有后代,反而被看成是断了后代。这些关于生殖、生育的追求和认识,在民间雕塑里,主要是以送子和交合两大系列的作品来反映和体现。
一、送子系列
对生殖中神力和超自然力的祈求。今天广泛见于民间雕塑的送子作品,主要是麒麟送子、观音送子、张仙送子、天仙送子、天后(妈祖)送子、天官送子等。这些“送子”样式,多源于某一历史故事或某一典故,慢慢演化成民间故事或民间传说后而出现在民间美术里。
二、交合系列
对人自身生殖能力的祈求。大量出现在民间雕塑中的交合题材,是以象征的与隐喻的两种手法来给予表现。民间雕塑中对交合题材的象征表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凤穿牡丹、鸭子戏柳、鱼戏莲等形象。民间雕塑中关于交合题材的隐喻表现,主要通过谐音或约定俗成的图式来体现。如以“莲笙桂子”图像来喻“连生贵子”等。
(第二节)民间雕塑中的辟邪趋吉
辟邪趋吉可以说是民间雕塑中最古老的题材。原始社会自不待说,进入文明社会后,这类题材就接连不断地在制作。仅以直接影响到今天或今天仍在民间流行的作品而论,其数量也甚为惊人。
在民间雕塑中,辟邪类常见的一些形象往往来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或脱胎于某些关于神异的故事或传闻。如铺首、吞口、钟馗等。
在辟邪趋吉的这一门类里,趋吉的内容、样式、应用场所都远远多于对辟邪的表现和要求。这正好反映了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想得到实利的求实心态。
(第三节)民间雕塑中的娱乐性趣味性题材
自愉和自得其乐是民间雕塑中的娱乐性趣味性作品创作的最初目的,因为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即使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商品,仍未改变其初衷。这些作品主要是玩具和戏剧题材两大类。
一、玩具类
民间雕塑关照的重点是孩子,民间雕塑也是孩子审美的启蒙读物。大量玩具的创作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二、戏剧题材类
民间雕塑中的戏剧题材主要集中在建筑雕塑里。如木雕、砖雕、石雕等,或塑于脊檐、或镌于廊柱、或雕于门窗、或置于墙垣等。此外一些家具也常常刻有戏剧故事。戏剧演出的几种形式如傀儡戏、地戏、傩戏等,整个演出过程一直使用木雕偶人(傀儡戏) 和木雕的面具(地戏和傩戏),在这里,民间匠人的雕塑则与戏剧融为一体。民间雕塑中的戏剧题材最常见的有:表现爱情故事的,如《断桥》《女起解》;表现忠义的,如《二进宫》《打金枝》,表现英雄主义的,如《长坂坡》;表现智慧的,如《空城计》;表现超常力量的,如《八仙过海》……这些雕塑是老百姓熟知的故事,看这些雕塑可以使生动的戏剧场面再现眼前,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作为一个物种也好,作为人类也好,第一位的问题是存下来、传下去。区别仅仅是别的物种以大自然给予的方式即本能在生存和繁殖,而人类除了本能外,还有精神上的寄托和索求,还有活得好一些的愿望。民间雕塑中的生殖崇拜、趋吉辟邪、娱乐题材三大内容,不管变换了多少种方式,不管采用了多少种材料,不管假托于多少种神灵,所表现的,正是人类活下来、传下去、活得好一些这一最最基本的需要。我们在这种艺术里,看到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听到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呼唤。古语有云:“既雕既琢,复返于璞。”看民间美术,使人有摈除烦恼、返璞归真、回到初元的感觉;而包括民间雕塑在内的民间美术,其表现形式是直率的、强烈的、有力的,使每一个面对他的人,精神为之一振甚至激动不已。民间美术抓住人的地方就在于此。
民间美术是乡土的艺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个人长大后可能极少甚至没有与民间雕塑接触的机会了,但一旦他看到了他儿时熟知的某一件民间雕塑品,浓缩在这件民间雕塑中的乡音、乡情、乡恋会一下子释放开来,使他产生对故土怀念的强烈情绪。这就是民间雕塑所真正具有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