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爆发,是很难准确预测。一旦爆发却又无法阻挡。而且战争的消耗又是巨大的,这个时候再来做准备,是根本无法应付的。如果事先准备好了,在战争中就能做到有求必应,而不至于使自己输在了第一步。
其实,不仅在战争中,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只要平时能防患于未然,就不会在紧要关头慌了手脚。
春秋末期,智伯联合韩、魏两国军队攻打赵国。
赵襄子和张孟谈商量防御的方法,张孟谈说:
“董安于是先王赵简子的才臣,过去治理晋阳时,一直因善政被人赞美,其遗风仍留传至今。依我看,还是到晋阳去坚守为好。”
于是赵襄子便转移到晋阳,到了晋阳城才发现,不但城墙不高,仓库没有存粮,府库没有金钱,兵器库没有武器,就连四周的村落,也没有任何防御设施,他不由得大为惊恐,赶紧把张孟谈找来商量。
“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叫我如何来防御敌人呢?”他问道。
张孟谈回答道:“圣人之治,储藏财物于民间,而不在府库;致力于教化人民,而不注重营造城墙,这样民则无不心服。因此,如今可下令要人民保留三年的生活必需品,多余的金钱和粮食都交出,让那些年轻的人修筑城池,人民是会服从命令的。”
下令之后,第二天人民就送来了难以估量的粮食、金钱及兵器。5天后,城池修理完毕,一切用具也都重新整治,赵襄子又找张孟谈商量道:
“一切都已经齐备了,可是没有箭,该怎么办呢?”
“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四周都种植了荻篙等高杆植物,现在已长到一丈多高了,可以用来做箭杆。”张孟谈答道。
赵襄子立即将其砍下,制成箭杆。这箭杆比起洞庭湖产的竹箭,毫不逊色。但有了箭杆却没有箭头,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赵襄子又把张孟谈找来说:
“虽然有箭,但却没有箭头。”
“官署的柱子,是用铜打造的,您尽管使用就是了。”
赵襄子马上利用柱上的铜,来制造所需的箭头,结果粮草兵箭万事齐备。
不久,智伯的军队来攻,赵襄子坚守晋阳,最终大破智伯军,并且还将智伯杀死了。
还有一则民间故事,一个大财主一日正撞见有人在他的地里偷红薯。他不仅没有责备小偷,反倒好言相劝。小偷感激涕零,对财主说:“我乃一时落难,救命之恩他日必会相报。”财主并未放在心上。
若干年后,财主进城做了生意,忽一日在饭店里遇见一人上前拜见,称自己就是当初偷红薯的人,如今已是一个富豪。闻知财主生意一时未得进展,就称:“我有一商铺,顾不上经营,可盘给你。”并嘱铺中有一堵影壁,需要时可推倒重修,可能会对他有所帮助,财主接了铺子,对“影壁”之说并未在意。第二年适逢大灾,财主不经意想起这席话,便命人拆去影壁,却发现壁中藏有黄金数两,方知那人报恩于今日,不禁慨叹万分。
可见,“备”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可以备下仁慈之心,或者也可说是所谓的“感情投资”,换来意料不到的回报。
§§第六章 懂得放弃,大舍才会有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