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80

第80章 一叶落知天下秋

即使是突如其来的横祸,其实大多数也是有预兆的。如果我们善于从一些细小的事件中洞悉趋势的发展,无疑会给我们行事提供了一个“趋利避害”的可能。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透过细微的现象,可以洞察事物的演变,预测未来的趋向。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见微知著的眼光尤为重要。它是胜利的前奏,避祸的法宝,它是人的智慧灵光的闪现。古往今来,有识之士无不重视。

见微知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察言观色

人的喜怒哀乐难免形诸于色,尽管有人城府很深,掩藏不露,但总不能没有蛛丝马迹。察言观色就成为了解人和事物的一个通用方法。

齐桓公早朝时和管仲商量要攻打卫国,退朝回宫后,一名从卫国献来的妃子看见了他,就走过来拜了拜,问齐桓公,卫国有什么过失。齐桓公很惊奇,问她为什么问这件事。那妃子说:“我看见大王进来,腿抬得高高的,步子迈得大大的,脸上有一种骄横的神气,这都是要攻打某个国家的迹象。并且看到我时,脸色全变了,这分明是要攻打卫国。”

第二天,齐桓公早朝时朝管仲一揖,召他进来。管仲说:“大王不想攻打卫国了吗?”齐桓公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管仲笑着说:“大王上朝时作了一揖,并且很谦恭,说话的声调很缓和,见到我也面有愧色。我由此判断您改变了主意。”

2.行为分析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大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行为是他的心理活动的结果。而人的心理藏于内心深处,如果本人不愿意流露,很难把握。但心理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迹象外现出来,“寓于内必形诸于外”,而人的行为就是心理迹象之一。为此,从现象发现本质,从行为观察心理,就成为识人知事的一条重要途径。

宋朝人陈瓘在一次朝会上,偶然发现了蔡京用眼睛直盯着太阳,很久很久,眼睛都不眨一下。于是,他逢人便说:“以蔡京这种神态,以后肯定能够升为显贵。但他目空一切,居然敢和太阳为敌,恐怕得意之后,要独断专横,肆意妄为,心中没有君王。”后来,他做了谏宫,就不断地攻击蔡京。可因为蔡京的面目还没暴露,人们都说陈瓘有些过分。后来事实证明,蔡京真的像陈瓘所说的那样。这时,大家才想起陈瓘的话。

三国的时候,东吴武陵郡将樊佃,诱使附近的外族作乱。州都督请求发兵万人征伐他们。孙权召问潘浚,潘浚说:“容易对付,5000人足够了!”孙权问:“你为什么这样轻视他?”潘浚答道:“樊佃善于夸夸其谈,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过去他曾经为州里人整治酒饭,等到下午,酒饭还没吃到嘴里,他十几次站起身来观望,这个小问题可以验证出他是个饭桶。”。孙权大笑起来,随即派遣潘浚率兵出征。潘浚果然用5000人斩了樊佃。

3.言论判断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语言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反映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语言作为人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语言,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人与人的差别,也就在这里。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去看看,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

明朝洪武元年,浙江嘉定安亭有一个叫万二的人,他在安亭堪称首富。一次,有人从京城办事归来,万二问他在京城的见闻。这人说:“皇上最近作了一首诗,诗是这样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盖被。”万二一听,叹口气说:“唉,迹象已经有了!”他马上将家产托付给仆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船,载着妻儿和贵重的细软,向江湖泛游而去。

两年不到,江南大族富户都被收缴了财产,门庭破落,只有万二幸免。

4.究之情理

所谓究之情理,就是考察事物和行为是否合乎规律。事物的存在和运行都是有规律的,当你发现一个事件或行为是不合乎规律的、是反常的,其中肯定另有原因,如果找到了这个原因,便发现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臧孙子向南求救于楚国。楚王很高兴,答应得也很爽快。然而,臧孙子却满怀忧虑地回去了。他的车夫问:“你求救成功了,怎么还面带忧色?”臧孙子说:“宋是小国,齐是大国,为救一个小国而得罪一个大国,这是人们所不愿意的。然而,楚国却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不合情理。他们不过想以此坚定我们的信心,让我们一同齐国抵抗,以此削弱齐国,这样就对楚国有好处了。”

臧孙子回国后,齐国攻占了宋国的5座城池,而楚国的援军连影子都没见到。

5.由近察远

事物的运行和发展,都有其一贯的秩序和规律性,无缘无故、杂乱无章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收集并分析整理事物的现象,就能见人所未见,知人所未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局,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即高瞻远瞩、预知未来。

齐国握有实权的田常,通过武装政变,拥立了顺从自己意愿的君主,他自己做了相国。在事变之前,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齐国的重臣隰斯弥到田常家来访,田常和他噶起登上高台,向四周眺望。东、西、北三面什么障碍物也没有,视野十分开阔,只有南面,因为隰斯弥家前的大树挡着而望不远,田常对此什么也没说。

隰斯弥回到家后,马上叫家奴们把大树砍掉。但还没砍几下,隰斯弥突然改变了主意,急令停止砍树。家奴们都惊讶地问他原因。他答道:“古人说:‘知道深渊处藏着乌龟是十分危险的。’你们还记得这句话吗?我感觉到现在田常好像在谋划什么大事,如果我们砍了树,他就会认为我这人很细心,可能察觉到他心中的计划,就很危险了。不伐树,不会被怪罪,但若是知道了别人心底的秘密,其罪过可就大了!所以我才让你们住手的。”

这是由近察远的典型例证,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伟人和凡人、眼光长远与短视的人,差别只在咫尺之间。就是在那很微小的地方,有的人发现了重要的甚至石破天惊的事件,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因此,我们活在世上,绝不可忽略小事,往往就在对眼前的一件小事上,就在对一个人举手投足的认识上,一失误成千古恨!对此,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