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贤人传
34761800000029

第29章 马援(2)

隗嚣起事虽然始终以拥护汉室相标榜,但他“欲持两端,不愿天下统一”。而由于当时群雄迭起,割据一方,光武帝刘秀便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割据西北地区的隗嚣暂时采取安抚政策。刘秀大将邓禹承制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专制凉州(治所在陇县,即今甘肃张家川)、朔方(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事。因来歙、马授与隗嚣相友善,光武帝便多次派二人“奉使往来,劝令入朝”(《后汉书·隗嚣传》)。建武五年(29年),隗嚣“遣子恂随歙入质”,但他并未真心归顺,且怨恨马援背叛了自己,致使马援反过来协助光武帝讨伐隗嚣。马援上书给光武帝,表示了他归汉的决心。光武帝便让他参与谋划平灭隗嚣的策略。马援首先做的是瓦解隗嚣部众,并在光武帝发兵进退两难之际指陈前程,协助光武帝一举击溃隗军,大获全胜。

东汉初年,在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社会主要矛盾斗争不再是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而是地主阶级内部各集团逐鹿争鼎、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代表中央集权的刘秀已取得优势,所以他与代表封建割据势力的隗嚣较量时,其性质是统一力量反对割据势力的斗争,因而对马援协助刘秀进行统一战争的行为应予以肯定。

五征伐南北功勋卓著

马援是光武帝最为倚重的大将,首先是平定西羌。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过着游牧生活。王莽末年,羌人大量入居塞内,散布在金城等郡,与汉人交错杂店,从事农业生产的日益增多。羌族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当时还停留在氏族部落阶段,一个部落或小种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但是私有制已经逐渐滋长,各部落之间经常相互掠夺,而且还常寇掠内地。他们在边界的侵扰和掠夺破坏了边境地区的安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反击其入侵是必要的。

建武几年(33年),隗嚣死后,光武帝拜马援为太中大夫。马援与来歙监诸将平定凉州。来歙上奏光武,言“陇西(指西羌)侵残,非马援莫能定”。建武十一年(35年),光武帝拜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发步兵3000人,在临洮击破光零羌,斩首数百级,获马牛羊万余头。守塞诸羌八千余人向马援投降。进军势如破竹,这不能不说与马援指挥得当有相当大的关系。在随后追击羌人的战斗中,他或“潜行间道,掩赴其营”,或“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噪”,表现了极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不畏牺牲,以至“中矢贯胜”;而在封赏面前,他不居其功,把光武帝所赐赏牛羊数千头,“尽班诸宾客”。

平定西羌后,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又提上议程。“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途远多寇,议欲弃之”。马援强烈反对这种做法。他上奏说:破羌以西,城池大多完牢,据险可守;土地肥沃,灌溉便宜,而且“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所以不能放弃光武帝十分同意马援的看法。以后马援又上奏,“为置长吏,缮城郭,起坞候,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可见他对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做出了一定贡献的。马援采取了极为灵活的民族政策,“遣羌豪杨封譬说塞外羌,皆来和亲”。对其他来降的少数民族如武都氏人,也“皆上复其候王君长,赐印绶”。对马援的这些建议和做法,光武帝一一采纳,表现了对马援的信重。

马援在陇西对羌人采取征抚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阻止了羌人对边疆经济的破坏,保证了边疆各族人民的生话安定,一方面促进了当地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其次是击破武都参狼羌,稳定陇右。

建武十二年(37年),武都郡(治所在武都,即今甘肃成县西)参狼羌与塞外诸种羌为寇边地,“杀长吏”。马援率领4000余人前往征讨。军至氐道县(今甘肃武山县东南),当时羌人在山上据险而守。马援分析了实际形势,针对羌人的弱点,“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致使羌人穷困不堪,数十万户逃亡出塞,汉军不战而胜。“诸种万余人悉降,于是陇右清静。”

马援任陇右太守,仁爱有信,宾客故人纷纷前来归附,“日满其门”。他“视事六年”,政绩斐然,被征入京师,任为虎贲中郎将。

马援在陇右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政绩:他上书光武帝,建议重铸五铢钱,稳定了币制,有利于恢复经济,人民休养生息。

再次是平灭李广叛乱。

东汉初年,河南郡卷县人维汜,自称神人,被捕伏诛。他的弟子李广等人宣称维汜并没有死,已神化成仙,“以诳惑百姓”。建武十七年(41年),李广“遂聚会徒党”,发动叛乱,攻没皖城,杀死皖侯刘闵,自称“南岳大师”。东汉政府派军队征讨遭到失败,于是“使援发诸郡兵”,总有一万余人,击破李广叛军,斩之。

另外一次是征匈奴、乌桓。

建武二十年(44年),匈奴、乌桓联合为寇扶风郡。马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出征。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第二年秋天,马援率领3000骑兵出高柳,经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关隘塞障。然而“乌桓侯者见汉军至,虏遂散却”。马援不战而胜,安定了北部边疆。

以上马援所建军功,或平叛乱,或抗击异族入侵,安定了边疆。

还有一次,也是马援一生重要活动之一,即征讨交趾二征。

建武十六年(40年)春,交趾(今越南境内)女子征侧与其妹征贰举兵起事。马援被拜为伏波将军,率军水陆并进,南击交趾。征讨二征的军事行动很快取得了胜利,建武十九年(43年),“斩微侧、征贰,传首洛阳”。马援因功得封新息侯,食邑3000户。此后,马援率领2000余艘大小楼船,战士2万余人,继续追击九真郡都羊等二征的残余力量,自无功至居风,斩获5000余人,于是“桥南悉平”。马援继军事行动之后,在当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交趾地区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僵死军事身后蒙冤

当初,在马援远征交趾凯旋而归的时候,他的亲朋故旧在道上迎接他。平陵人孟冀,素日以有计谋而闻名,当时也在其中。马援对他说:“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耶?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孟冀说:“愚不及。”马援接着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孟冀深为感触,“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马援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实践中实现了他的壮志豪情。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将军刘尚进击武陵五溪蛮夷,孤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因复请行”。这时他已62岁高龄,“帝愍其老,未许之”。但马援坚决申请,并言“臣尚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光武帝见状大笑,“矍铄哉是翁也”!

这次出征是马援戎马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他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带领从十二郡招募的兵士,还有施刑之徒4万余人,出征五溪。起初,进击顺利,仅几个月便进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迫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当时,军队如果进一步深入,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从壶头则路近而水险,从充则途夷而远远。”马接主张走壶头一路,而部将耿舒则另有异议。光武帝采纳了马援的意见,进军壶头,并扎下阵营。敌人守住关隘,因水流湍急,船只难行,进军受阻。结果“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这时耿舒写信给其兄耿弇,指责马援选择道路的失误。耿弇于是将书信奏与光武帝。光武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后马援病逝军中。

马援戎马生涯的结束是壮烈的。当他生病时,“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

马援死后,代替他为监军的梁松是极受光武帝宠幸的新贵。梁松与马援素有私怨。他是东汉初年武威太守梁统之子。梁统先与窦融共同在河西举事,后同归附光武。马援与窦融、梁统私交甚好,敌视梁松为晚辈。而梁松娶光武帝之女舞阴公主,贵为驸马,地位甚是显赫。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前来探望,“独拜床前”,然而马授却对他丝毫不予理会。等梁松去后,马家众子弟很是不解,就问马援:“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马援说:“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足见其性情之刚烈。而梁松“由是恨之”,二人结怨由此而起。

梁松取代马援而为监军后,正逢马援病逝。梁松“宿怀旧怨,遂因事隐之”。借马援进军受阻,病死军中,捏造罪名,上书光武帝,进行诬陷。光武帝闻之大怒,遂追收马援新息侯爵位印绶。

当初马援远征交趾时,常常以薏苡果实为食,认为可以轻身省欲,除筋骨邪气。南方的薏苡果实很大,马援想带回种植,便在班师回朝时,载回满满一车。结果“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但这个时候马援正受皇帝宠幸,所以没有人敢声张。到了马援死后,便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光武帝得知更为震怒。马援的妻子儿女因此惶恐不安,不敢以丧还旧茔,“才买城西数亩地槁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落水的风凰不如鸡!英雄末路,其状其情委实令人慨叹。

七终得昭雪朱勃仗言

马援有个侄儿叫马严,字威卿,新莽时期为扬州牧。7岁时父亲马余就去世了。马援收养了马严,让他跟随平原杨太伯学习古代经典,披览诸子百家著作,并结交豪俊贤人。京师王公大臣都很器重他。东汉初年,为郡督邮、马援有事常和他商议,并委托他主持家事。当马援去世,又遭谗谮的时候,马严便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以草索自束相连,到宫阙前向光武帝请罪。光武帝便拿出梁松的奏书给他们看,这才知道被人诬陷。马严便先后六次上书诉冤,言辞哀切,使光武帝怒意稍解,允许马授还葬故里。

马援蒙冤,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上书为马援申辩。此人名叫朱勃,字叔阳,时为云阳令,与马援是同郡人,年少有为,12岁时便能诵读《诗》。朱勃常常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与马援有了交往。不过到马援封侯拜将时,朱勃官位还不超过县令。马援虽已显贵,但对朱勃“常待以旧恩而卑侮之”。而来勃“愈身自亲”。当马援受谗蒙冤时,朱勃挺身而出,上书光武帝为其申冤。

在奏书中,朱勃仗义执言,历数马援功绩,呼吁光武帝为其平冤,言辞恳切,动人心弦。朱勃上书后,即辞官不做,退隐田里。后来,汉章帝即位后,追赐末勃儿子二千斛谷。

永平(汉明帝年号)初年,马援的小女儿被立为皇后。汉明帝把光武帝时期的名臣列将的图像画于云台,是为“云台二十八将”。因为帝后是马援亲女,所以未画马援之像。东平王刘苍观看图像时,对汉明帝说:“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汉明帝笑而不答。到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夫人去世,“乃更修封材,起祠堂”。

建初三年,汉章帝派五官中郎将持节往马援故里,追溢马援为“忠成候”。一代名将蒙冤数十载,终得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