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34756700000040

第40章 不能重“复”的错误

“刚愎自用”是个很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倔强固执,自以为是。但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受其声旁的影响,错误的将其中的“愎”(bì)错读成“fù”。

恰如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愎”字的声旁就是“复”,那为什么这个字不读“fù”,而偏偏要读成“bì”呢?这就需要了解一点古汉语知识才能明白。

复(甲骨文)复(金文)复(小篆)

在上古汉语中,汉语语音也有声部和韵部之分,这就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古汉语中,只有重唇音,没有轻唇音,这就是清代古文字学家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理论。

所谓“重唇音”,也就是现在的双唇音,如b、p、m都是双唇音;所谓“轻唇音”,就是现在的唇齿音,如汉语拼音中的f。“古无轻唇音”的意思就是,在上古的时候没有f这个声母,这个f是后来才被分化出来的,当时只能发b或p的音,例如古人把“伏羲”写成“包羲”、“庖羲”,把“封域”写成“帮域”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刚愎自用”中的“愎”字,声旁是“复”,但当时由于没有“轻唇音”,却不能读作“fù”,所以用“复”字作声旁的“愎”字也就不能读成“fù”了。

那么,为什么“腹”、“覆”、“馥”、“蝮”等字也是“复”作声旁,却读作“fù”呢?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后来产生的字,那时轻唇音已经分化出来了;另一种情况是在语音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所谓“随大流儿”了。现代汉语中的“呆板”,本读作“ǎi bǎn”,现在却规定读作“dāi bǎn”,就是这个原因。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同样用“畐”字作声旁,“福”、“副”、“幅”、“富”、“辐”、“匐”等字读作“fú”,而“逼”、“鲾”等字却读“b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