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造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让我们拥有了这样一种通过学习便可以具备某种能力、行为或特质的机制,但一个人是否想用这套机制去养成好习惯,则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人都有怕累怕麻烦的倾向,尽管三个月的时间在人随意的时候会转瞬即逝,但是当一个人在刻意培养自己具备新的习惯时,这三个月的时间可能就会显得十分漫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并不仅是培养自己的好习惯,还可能随时与自己原先的坏习惯相遇,并且可能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改掉这些坏习惯。
因此,有人就作出过这样的选择:“尽管习惯不好让我苦恼,但是,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让我更苦恼,所以,我选择维持原有的习惯。”
其实这也未尝不可。人未必非改坏习惯或养好习惯不可。
但问题是:比较起为养好习惯所付的代价而言,有些坏习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更大。
此外,养一个好习惯要付的代价只是90天左右的重复与坚持,而有些坏习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绝不是三个月甚至三年、三十年所能消除的。
比如,习惯于与人为善与习惯于与人作对,习惯于自律和习惯于放任,习惯于守时和习惯于迟到,习惯于守信和习惯于食言等等,它们对人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都远远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而有否道德和自律的习惯,在关键时刻简直就具备会影响人一生的作用!
有人把“没有计划,走到哪算哪”当做“顺其自然”,这是对古训的误读。
其实,自然是有序而又有规律的。一年四季,日月星辰,大自然是最讲究节气与原则的。
作为自然之子之一的人类,如果以为率性而为也能有持续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显然是违反自然的,因而也是不现实的。
既然完全不付出而要得到是不现实的,既然无论我们想得到什么,都必须得付出,我们只能选择付出最小的那种。
比较而言,下决心养好习惯就是付出最少,而收益最大的一种选择。
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些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坏习惯,如果我们现在想要具备一些可以使自己持续发展的好习惯,只要我们选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坚持,我们就可以改写自己今后的历史。
这就是:“现在我们养习惯,将来习惯养我们。”
其实,人并不是要具备了全部的好习惯才可以持续发展的。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但是,不论谁做什么,都有一个底线,就好像大自然安排“兔子不吃窝边草”或者“虎毒不食儿”一样,这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维持自身持续发展的底线。
当然,做人所需要维持的底线原则就要多一些。
而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所要维持的底线原则又要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