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34632200000060

第60章 成就与归因方式

3.归因风格与心理健康

不同归因风格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与心理感受。

常做外归因的人当前会生活得随意并且轻松,但日后却有可能为个人的发展甚至生存而烦恼。

常做内归因的人当前的生活有可能会显得有点拘谨,但却会免去日后的许多烦恼。

内归因,外归因,自我服务倾向的归因……究竟哪种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般说来,内归因者能独立于环境并把握环境,因而也更适合于成长与发展。

而外归因者则更容易受环境影响,因而常常显得被动和消极。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综合归因更有利于心理卫生。

总做内部归因,虽说很律己并具有进取心,但缺乏弹性。

世事莫测,有时候,人生的确存在一些个人所无法左右的事,如面临大的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这种时候如果一味把问题归于自己身上,只会影响心情,动摇斗志。

总做外部归因,平时会显得被动、消极、缺乏效率,但在面对一些重大的、不可逆的事件时,外归因则有助于人的减压甚至生存。像我们中国人都熟悉的阿Q,是一个典型的会给自己找理由的人,其实这也有好处,比如面对不可逆事件时,学习阿Q把责任推给环境或者不可测的命运有一种非常好的减压作用,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够永远阿Q下去,过去的责任推卸后还要知道回来承担现在和将来的责任才是。

所以,富有弹性的综合归因方式更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再具体些说,战略上,我们要多做内归因,但在战术上,我们不妨偶尔做些外归因。

在临床上,不同的归因风格可以作为我们推断并预测一个人心理卫生水平的重要线索。

归因风格并不是一经形成就永远固定的,只要我们愿意,归因风格是可以重新学习并加以调整的。

但是首先,我们得判断自己的归因风格是否健康。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判断呢?

如果我们总是感觉不快乐甚至不幸,如果我们总是希望但却无法超越自己的现状,如果我们总觉得周围的人运气比自己好,如果我们总觉得周围人与自己作对,如果我们总有怀才不遇之感,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如果我们总对自己不满,如果我们……

那么,我们的归因风格的确是需要调整了,否则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影响了。因为归因风格不健康而整天被坏情绪腐蚀心情,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质量可言?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具有自觉选择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归因意识,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锻炼,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归因倾向甚至习惯。

比如,当我们做成某件事时,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我行”“我有能力”,而是具体罗列出导致此次成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全面总结,尤其要把自己此次充分转化了外在不利因素的那些个人内在特点找出来。

以“草船借箭”为例,导致诸葛亮成功的内在因素有沉着、聪明、知己知彼等,而那帮助他充分转化了外在不利情境因素的个人特点则是:他的智慧和他拥有的部下对他的高度信任。

当我们失败时,为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可以在开始先顺应自己本能冒出的外归因(如都是别人不好,都是运气不好等),做几天阿Q,之后,再尝试从自己的内在找原因,找出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并一一想出改进或调节的对策。尤其要找出使外在不利因素产生作用的那些个人内在因素,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时,我们要学着去总结别人成功的内在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偷艺”,而且在我们公平地评价别人的成功时,就向别人发出了尊重、友善的信息,别人通常都能感受到并积极回应我们。

对别人的成功做内归因,我们不仅能收获个人的成长,而且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别人的失败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当我们吸取别人教训的同时,对别人要心存感激才对。同时也要尽可能设身处地替对方当时的难处着想,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此外,对别人的失败加以苛责,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只会妨碍我们个人的成长并且腐蚀我们的人际关系。

世界上的丧亲者、失业者、失恋者、病残者、贫困者那么多,为什么他们中有的人仍能乐观地生活,有的人却总是痛苦不堪?其秘密之一便是:他们的归因风格或说认知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