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34610900000005

第5章 发展指数

人类,你往何处去?

经历了几十年的以“物”为中心的发展之后,人们逐渐从异化的物质财富增长中解脱出来了,人们开始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人的自由拓展和人的能力的发展上,投向了遥远的未来,形成了新的发展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传统发展观带来的贫富分化、社会动荡等种种问题,发展理论和发展观的研究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状态。

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至少应该有三个内容:生存、自尊和自由。1983年,联合国推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著作《新发展观》,它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观的标志性著作。佩鲁曾服务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他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综合发展观”专家会议的要求,撰写了《新发展观》一书,提出了“整体的”、“内生的”、“综合的”、“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新发展理论,并称之为“新发展观”。佩鲁认为增长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各国如果把它作为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理解,可能会造成惊人的混乱。增长概念只突出了经济现象,而排除了对教育、职业培训、人口群体质变和增长率的联系等问题的评估,是比较片面的。增长没有考虑过增长的目的是什么,增长是为什么人的,是为了某些人还是为了所有的人,缺乏对“发展目标”的深入思考和价值判断。对于危害人或毁灭人的可能性问题,不在增长观的考虑范围之内。佩鲁还认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毁灭”了他们所不能取代的文化价值和道德价值,把文化价值从市场集中排除了,把增长只看作是由资本、价格、供需等自发调节的结果,造成了经济与文化的对立,导致了人对物的贪恋,导致实用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泛滥。佩鲁强调,真正的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协调共进。为了一切人和完整的人的发展应该是各国发展的中心目标,这也是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行和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佩鲁提出的为一切人的发展的观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发展的尺度和发展的目的,开启了一个评估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迪亚森指出,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人的商品消费数量,而且更重要在于使人们获得能力。根据这一思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又提出了人类发展的概念,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大人们选择的过程,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目标的内涵。1999年9月,阿玛迪亚森出版了《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书的主题是人类的发展,在上述发展理论的影响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开始,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人类带着潜在的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展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所有的人都能施展他们的能力,不仅为这一代,而且也能为下一代提供发展机会”。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克服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性,把发展的焦点由单纯的物质财富增长,转向了人的自由的拓展、人的能力的提高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上,着力提高人们拥有充分收入、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享受健康的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当然,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需要社会总产品的增加,需要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这些能力的扩大是有限的。但是有了经济增长,不等于会自动导致人的发展。在这种新发展观的指导下,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建立了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即HDI。人类发展指数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增长,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就指数、生活水平指数。即:

人类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成就指数 生活水平指数。

预期寿命指数根据出生时的预期寿命计算;教育成就指数根据成人识字率(占教育指数三分之二的权重)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入学率(占教育指数三分之一的权重)计算;生活水平指数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以购买力平价(PPP)美元计值。这三个指数是按照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在算出每个指数的等级以后,对他们进行简单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然后按指数的高低对世界100多个国家进行排序。

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1)。根据《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21,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行列,位居第104位,根据最新公布的《2004年人文发展报告》,我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729,比上年的0.722提高了0.007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45,比上年的0.721提高0.024个百分点。中国人文发展指数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位次由上年的第104位上升到第94位,这表明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

根据《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历史上人类发展方面最快的进步,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比1990年上升了20位,排名列于第85名。但是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就是将其令人瞩目的收入增长转化为非收入方面的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增长。

人类发展指数是一个正在完善的指数,它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又特别提出了性别发展指数、性别赋权尺度两个指标,反映人类发展中性别不平等的综合指标。性别发展指数与性别赋权尺度一样,使用相同的变量衡量相同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性别发展指数考虑了男女之间成就的不平等。性别赋权尺度衡量在经济和政治机遇上的性别不平等。

《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又引进了人类贫困的概念,并形成了一个综合测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人类发展的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人类贫困指数衡量这些方面存在的剥夺情况。人类发展的概念比用任何其他综合指数,或使用一系列详细的统计资料指标来表示都要更加深刻和丰富。

人类需要一种简单的工具来监督人类发展的进程。而人类发展指数、性别发展指数、性别赋权尺度以及人类贫困指数,为人们提供了一国人类发展的简要信息,它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一国在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