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34610900000002

第2章 GDP

西瓜 冬瓜 南瓜=?

西瓜 冬瓜 南瓜=?

看到这个式子可能有人会疑惑,因为小学学算术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不同的物品是不能够相加到一起的,因为“和”的单位无法统一。但是,如果我们通过价值计算,将这些不同的东西的价值通通用一种货币来表示的话,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就可以将它们加到一起了。无论葫芦还是茄子,也不管西瓜、冬瓜和南瓜,只要我们按着市场价格通过换算,它们的价值很容易就加到了一起,哪怕有更多的瓜也不怕,什么黄瓜、倭瓜、丝瓜、香瓜、哈密瓜,以至于什么癞瓜、傻瓜,只要能够计算出它们的价值,无论多少,我们都能将它们轻松地累加到一起。

其实,GDP的核算,也就是国民收入的核算,它和把西瓜、冬瓜和南瓜加到一起是一回事,无非就是将不同的商品或劳务进行价值的核算而已。不同的商品就如同这些不同的瓜一样。看起来这确实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的确又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虽然歌星唱一嗓子得到的几万元酬金和小商小贩卖萝卜白菜得到的几元钱收入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毕竟通过GDP核算,人们将一国的经济活动以及一国所创造的财富进行了系统的记录,科学的计算,使各国的经济规模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有效的比较。所以,无论人们对国民收入的核算怎样说三道四,对GDP的统计有多么的不满意,可以说,它仍然是经济学发展和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GDP和GNP的核算统称为国民收入的核算。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的缩写,即“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过去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GNP和GDP在数量上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出入,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分GNP和GDP并不十分重要,只是GDP比GNP表达的意思更科学,更具有可利用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GN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由一国永久居民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这里,无论国民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创造的财富都计算在GNP之内。但是,很多时候,一国国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其实是无法准确统计的。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在这里,一国是指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创造的财富都计算在一国的GDP之中。比如说,假设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开了一个中餐馆,他创造的价值是日本GDP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国GDP的一部分;当一个日本人在中国拥有一个酒吧时,他创造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而不是日本GDP的一部分。GNP强调的是财富或者价值的民族性,GDP强调的是财富或者价值的地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各国经济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已经很难找出纯粹的民族产业了。因此,联合国统计司于1993年要求各国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用GDP代替了GNP。我国从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也用GDP代替了GNP,即将国民生产总值改为国内生产总值。

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年内生产的”是指在一年内所生产的,而不是一年内所销售的。假设某国2004年汽车工业创造的价值是500亿元人民币,虽然仍然有100亿元的汽车并没有销售出去,但是这500亿元人民币仍然将全部计算在2004年的GDP之中,没有销售的部分并不再计算在其实现销售年份的GDP之中。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为人们所消费和使用的物品,从而避免了重复计算。“市场价值”是指这些最终物品是按着市场价格计算的。如果按着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我们就称其为名义GDP,如果按着基年(统计时将某一年作为基础年)的市场价格计算,我们就称其为实际GDP。

美国的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对国民收入的核算作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他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定义和估算等问题,解决了将“西瓜、冬瓜、南瓜”统一核算的规则,建立了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被人们誉为“国民收入核算之父”,并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在他的《国民收入》一书中指出,国民收入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一是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二是人们协作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三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这些收入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就是说国民收入可以通过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分别用生产法、分配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三个角度计算出的数字在理论上应该是相等的,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时候,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有时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支出法。从支出的角度看,GDP由三个部分组成,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即:

GDP=总消费 总投资 净出口

虽然,GDP将一国的经济活动以及成就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和科学的计算,但是它真的就那么神奇吗,它所反应和计算的财富是真实的吗?其实也不是,哪有那么绝对的东西,这种核算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美国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总统的时候这样说道:“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罗伯特·肯尼迪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他的这句话却被很多经济学家所引用、所信奉。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但是经济在发展的时候并不总是给人们带来福祉。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会给社会、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而GDP并不能正确地区分出这其中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它甚至把GDP中的一些对人类有害的东西也当作“幸福”一同计算到它的内涵之中了。

比如,一辆载着一对情侣的摩托在城市的林荫道上徐徐而行,两个人正在亲密耳语的时候,前面飞驰而来的汽车轰然向他们撞去。结果可想而知,一场车祸酿成了:修理汽车花销了2万元人民币,这对情侣住院的医疗费用花销了3万元人民币,处理车祸的过程中双方聘请律师的费用花费了5千元。汽车和摩托车相互碰撞这种倒霉的事情,使我们的GDP一下子增长了5.5万元!

那么,我们可以想一想,一年之中我们的生活之中将发生多少起这样的不幸事件呢?而我们在进行GDP统计的时候却把这些“不幸事件”统统当做人们创造的财富、人类的福祉津津乐道地统计到国民收入之中去了,我们的GDP将因此而增长多少呢?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却是俯拾即是的。面对这样的事情,GDP也无可奈何。

自1994年开始,世界银行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评估各国财富制定了一套新的计算方法。它从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本三个方面来综合计算。既考虑经济发展的正面效益,也考虑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益。按着这种计算体系计算,我国当时在192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3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