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106

第106章 迎春花

都说梅花是带雪冲寒,迎接春天的勇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其实,迎春花开在梅花之先,是真正的迎接春天的使者,宋代诗人韩琦在一首《迎春花》的诗中写道:“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儿时,家住古城湘潭雨湖边,每至岁残,雪花飘飘,在一片银白之中,便看见几株丛生的迎春花开出一簇簇金黄的花朵,仿佛是闪烁在雪上的阳光,格外耀眼。

迎春花是一种小型灌木,茎是方形的,上端细而柔长,生出稀疏的绿色的厚叶片,茎上缀满了密密的花朵,故而又名之曰金腰带。花不大,六瓣,呈现出金属的质感,十分中看。在古书中,她还有一个名字:僭客,封为六品四命或七品三命,那自然是文人的一种情趣。

唐诗人白居易有一首《代迎春花招刘郎中》的七绝,代花招友,风趣极了:“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这分明是夫子自道:与松竹为邻,不与世俗的桃李争媚,独自开在“未有花时”的风雪寒天!宋人刘敞也有一首《迎春花》诗,对她的歌赞简直不遗余力:“沉沉华省锁红尘,忽地花枝觉岁新。为问名园最深处,不知迎得几多春?”

及长,文学创作之余,爱翻翻画册。我发现画迎春花的画家不多,大概是花过于细碎,难写出其精气神的缘故。但在现当代画家中,著名画家郭味蕖,就有一幅《浅春》,我特别喜欢。“浅春”者,初春也,画幅正中横出一块淡墨巨石,巨石下方摇曳几枝墨竹,而巨石的上方双勾写出迎春花互相交错的茎蔓,再在茎上勾出疏疏的几片叶子,以及拥拥挤挤的花儿,敷以汁绿、藤黄,使整个画面灿然一亮。从那巨石的模糊、朦胧上,可以体会到那上面定是覆着雪痕霜斑,山野的寒气如刀如剑,但迎春花却开得倔犟而坚贞,她在召唤春天的莅临。

我想起宋时的赵师侠,填过一首专门讴歌迎春花的《清平乐》词,写尽她的形貌、风韵:

纤浓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丐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新中国成立后,老作家冯德英,曾出版过一部风传大地的长篇小说《迎春花》,书里的英雄儿女正如顽强不屈的迎春花,战胜严酷的冬天,迎来神州大地的拂拂春风。“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唐·白居易《迎春花开赠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