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34597200000022

第22章 自我设限的“爬蚤”

有一些员工,他们总是感觉自己干什么都不成,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定位,久而久之,工作毫无进展,业绩没有突破。他们没有进取心,自我设限,这样的员工是不可能得到晋升的。

著名的跳蚤实验给了人们无数启示。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将跳蚤用一个玻璃罩罩住,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罩顶。连续多次后,跳蚤再也跳不到罩顶的高度。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最后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已经适应了自己调整的高度,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因为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其实在很多企业,像跳蚤变“爬蚤”的员工不在少数,他们天天都在原地不停地爬着。显然,如果将这种思维定势带到工作中,必定会对工作丧失信心,没有目标,因而成为办公室里的“爬蚤”,不但自己不能前进,还影响团队的整体实力。这样的员工,当然不会得到晋升。

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在招聘中对应聘者出了这么一道题:“就你目前的水平,你认为10年后,自己的月薪应该是多少?你理想的月薪应该是多少?”

结果,那些回答数目较高的应聘者被录用。招考官员解释说:“一个人对自己10年后工薪的评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自己的学习、前进的步伐抱有的态度。那些害怕自己走不出现在的圈子,甚至干得还不如现在好的员工,在工作中往往没什么激情,容易把自己设限在工资能够养家糊口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泥坑之中。他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信心,我们又怎能对他有信心?”

方法虽然可能有些偏激,但是至少说明了老板们对自我设限的否定。这样的员工缺乏自信和干劲,只能被拒之门外。

有一位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他竟当了十几年的搬运工人!

他的理由是:“这么多年来,我已经把学过的那些东西忘得差不多了,而且没有什么经验,谁还会要我呢?”于是他一直在当搬运工人,因为这至少够他吃喝。但天不遂人意,在公司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开始裁减员工时,这位大学生首当其冲,连搬运工都做不成了。

老板在谈及裁他的理由时,说:“像这种有吃有喝就满足了的人,根本创造不了什么大的价值,他的存在与否,对公司无足轻重。”

“知足者常乐”往往被作为失去前进动力、自我设限的借口。不管它在教导人们安慰自己时起过多大作用,然而,作为老板们,谁希望自己的员工浅尝辄止、不思进取。所谓“不进则退”,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当然不会为他加薪,更不用说晋升了,唯一的手段就是请这些员工赶紧走人。

不自我设限的人虽然不一定成功,但是可以肯定,有抱负并且努力去追求的人,一定比那些不思进取混“糊口”的人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成就一番事业。日本索尼公司国外部部长卯木肇说过:“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谁能冲出人为的限制!”这也是索尼公司挑选员工时的一条准则,在充满活力的索尼公司,找不到一个自暴自弃、自我设限的员工。

契诃夫的名篇《小公务员之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公务员在看戏时无意间打了个喷嚏,这时他看到前面有位要员拿起手帕擦了下脖子,并向后面望了一眼,他就开始惴惴不安,认为要员看到了自己,并对自己心生不满,于是他一再向要员道歉。要员本来已表示没有关系,但他仍十分在意,以致弄得要员看不下去戏,气冲冲地走了。他更加害怕,又登门道歉,要员给他弄得怒气冲天,最后将他赶出了门,他一路又惊又怕,回到家躺在沙发上给吓死了。

虽然这是小说里的故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自我设限的的确不少。所以,追求晋升会让许多自然潇洒的人变得瞻前顾后,过分地拘谨,从而在自我设限中一无所获。

职场晋升红灯区

一个自我设限的员工,经不起任何一点挑战,这样的员工,又怎能干好工作呢?如果这种自我设限成了干好工作的障碍时,老板可不会提拔那些业绩平平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