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能晋升的8种员工
34597200000023

第23章 爱显风头

职场中有一个事实,爱出风头的员工总是得不到老板重视,相反踏踏实实做出成绩和效益的员工却是老板们的钟爱。特别是那些初涉职场就急不可耐想锋芒毕露的员工,往往会让人反感。

在人的潜意识中,都希望在人群中显露一下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初涉职场的人,更是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因而处处表现自己,急于求成,凡事都要争个“先手”,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但是,这些过早地掀起和卷入竞争的员工,也会造成某些潜在的被动。

那些喜欢处处表现的员工,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上。这样老板和同事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他总能比别人强,比别人做得出色。一旦他出现遗漏和失误,也很容易让老板认为这样的员工争强好胜,自高自大,使得他在公司里和老板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当面对和自己有着实际利益冲突的人处事时,如果过分的表现,只会卷入晋升之争。晋升之争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便是淘汰制,通过不断淘汰来实现金字塔式的职位升迁。过早地进入这个程序,就意味着有可能过早地遭到淘汰。况且有时的淘汰可能是一种机遇和运气,有时是老板为调整团队组合而做的一种权宜的矫正,甚或是一种不公平不光彩的利益交换。因过分表现而卷入晋升之争,很可能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那些爱处处表现的员工,往往并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却将其悉数亮出来,他不明白“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的道理,等到需要他施展的时候,却拿不出一点儿可用之物来,老板只能认为其不过如此而已。既然如此,他还奢望这样的员工在公司里有什么更大的发展吗?

容易晋升的员工,往往并不是将自己全盘表现出来,而是捕捉机会,该表现时才出手。事实证明,最终的成功者,往往是“后发”之人。这样的员工往往脚踏实地。而他们每有进步与发展,都让老板历历在目,被认为有发展潜力。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进步被老板和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认为是可塑之材,那么他得到晋升的机会更多。同时,这样的员工容易被同事所接受,能通过拓展人际关系推动自己的事业进步。而且他们有时间慢慢积累起晋升的资本,打牢根基。所谓厚积薄发,常常会取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让老板不得不令眼相看,倍加赞赏。

敢于证明自己的价值固然勇气可嘉,但是,关键还得注意表现的时机,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都有推销展示自己的欲望,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适得其反。上司、同事很可能因其自吹自擂,而忽视了他的其他长处。而且,在任何场合都过分突出自己的人,必然忽略他人的感受,往往给人不懂尊重他人的坏印象,从而引起反感和敌对。尤其是初涉职场的年轻人,更要注意谦虚谨慎,要致力于在工作中显露自己的才干,而不要以过分的表现来炫耀自己。

马林是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供职于一家外贸公司,虽然只是一个小职员,但他胸怀抱负,老早就盯上顶头主管的位置,所以喜欢处处表现。刚好这几天大家都听说主管要调动,谁来坐主管的位置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马林在与同事的谈话中明显流露出对主管位置的渴望,大谈如果自己是主管会把公司管理得如何如何。同事们只笑不答,马林更加得意,自以为那个老实沉默的主管早就该下台而让他来坐这个位置了!

正好主管要拜见一位非常重要的客户,洽谈一项利润可观的生意。主管想到马林平时表达能力很强,工作水平也可以,就带着他去了。

谁料到,客户刚出来迎接,马林就抢先一步去和人家握手;本来应该主管说的一些话,马林已经以领导的姿态说了出来;当主管正和客户聊到兴头上时,马林插了一嘴后就没让主管再说上话……

马林以为自己出尽了风头,在客户面前将主管的能力比了下去。而主管也没想到马林竟然有这样的表现,虽然怒火中烧,但依然没有说什么。

几天后,主管果然调动了位置,但不是降职而是升到了经理。

同时,人事部也找到马林,交给他一封辞退信。原来那个大客户从马林的表现上感到马林所在的公司可能诚信不足。一个不尊重上司、夸夸其谈的人使这个大客户对整个公司产生了怀疑。

马林离职后才知道,这个大客户并没有丢,是原来的主管在升到经理之前用一次诚恳的谈话挽回了这份业务。马林这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能力,什么是真正的表现。

那些喜欢处处表现的员工,总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自己是单位的顶梁柱,是老板的得力助手,所以处处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以为别人都是他的陪衬,似乎公司离开他就要倒闭。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能力再强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能力再弱的人也有他的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可用之人。因此,谁也没有理由在同事面前过度张狂,自吹自擂。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再高还能高过高尔基?你再牛还能牛过牛顿?

我们承认,自我表现是人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形式。但这种自我表现一定要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为前提。否则,过分的自我表现就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这种表现欲越强,别人的反感就越强烈。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人一点不懂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处处急于表现自己,似乎什么事都想插一手。事实上,这种急于表现的欲望来自内心深处的骄横或盲目。骄横的人往往不可一世,觉得自己无人能比,而这种急切的自我表现,又恰恰是别人观察其弱点的最好切入点。强烈的表现欲,有时也反映了待人处世上的盲目性。一个理智的、头脑清醒的人,绝不会在不该表现时表现。

喜欢处处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又是喜欢夸大口的人,同样也是得不到晋升机会的员工。比如,当领导交办一项工作时,喜欢夸大的人会马上表态:“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这种人往往忽略了集体的力量,不懂得只有融于集体之中,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那些不负责任的承诺,往往根本变不成现实。这样的员工,只会误事,老板绝对不能对他们抱有幻想。

职场晋升红灯区

作为老板,他们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和观人眼光。如果那些处处表现自己的员工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人为的关系紧张,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那么,这样的员工就不能给他晋升的机会,因为老板们是不会让绝大多数员工认为自己用人失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