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给年轻人的95个建议
34585400000006

第6章 找到自己的快乐方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快乐,也有不同的追求快乐的方式。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快乐方式不是享乐奢华,更不是不可一世的为富不仁,他快乐的一生里只有质朴、知足和乐善好施。因为李先生知道,这些才是做人立世之本,才是长久的快乐和永恒的幸福。

建议七十七:学会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掘出自己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

影响你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热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可以被称为一种定律或者法则。根据这个定律,你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不是出于热爱、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热爱而作出的补偿。所以,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最热爱的事情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你不热爱你所选择的工作,那么想要真正把它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当你遇上困难的时候,你就会放弃目前的工作并转而从事其他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并使之尽善尽美的人。

如果因为环境所迫,你毕业后不得不做些乏味的工作,你也要设法使工作变得充满乐趣。以这样积极的态度去工作,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工作可以让你从中获得经验、知识和信心。你的工作热情越高、决心越大,你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当你充满热情地工作着的时候,工作就会充满乐趣,你再也不会把上班当成一件苦差事了,而别人也愿意聘用你来做事情。

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如果你把每天8小时的工作看作是在做游戏,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当你发现你把一项工作当成乐趣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去更换工作了。而如果你觉得工作压力愈来愈大,工作对你而言只有紧张却毫无快乐可言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要从心理上调整自己,否则换一万次工作也是枉然。

如果一个人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热的激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对待工作,那他做什么都不会感觉到辛苦。如果一个人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那他一定会失败。真挚、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磁石。

有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常常抱怨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是,要是你选择的专业与你的兴趣完全相反,当初你为什么要选择它呢?你为你的专业已经付出了几年的时光,这已经说明你是足够可以忍受这个专业的。

一个成功的人总是把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他还乐此不疲地把这份愉悦传递给别人,使别人愿意与之交往和共事。

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是可以加以培养而发展起来的。假如你是一个电话接线生或是一个小公司的会计,你因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诸如处理客户的来电、统计报表……而觉得生活单调无味到了极点,假如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一点,你就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工作都记录下来,鞭策自己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第二天的工作要胜于前一天,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发现你的工作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很有趣。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

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是珍奇独特的,只要愿意,这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快乐的源泉。只要你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你就能感到你工作的快乐。

学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即使在苦中亦能获得乐趣,那将是你人生成功的一大秘诀。心中充满快乐时,自然感到身边的工作也有趣,终日乐此不疲,离成功自然也就越来越近了。

建议七十八:吃点亏不必太计较

吃亏了不要紧,重要的是善于体谅他人的处境。建立一个长期的商业伙伴非常不容易,如果自己不是遭到什么巨大损失,吃点亏不必太计较。

有些人将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其他人的利益,当然就及不上个人利益重要了。商场中这种现象更为多见,不论任何买卖、任何交易,都是以自己得益为最重要。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有时我们执著于某些事物,一定要得到,以为得到这些事物就是利益所在,就是福之所在,殊不知祸福可能是暗藏玄机的。福未必一定永远是福。

有时,我们在某些事情上吃了亏,表面上看来,这当然不是什么福分了,即使不是祸,起码利益上受到损失。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吃了亏,甚至吃大亏,反而可能避过了一些麻烦,甚至得到其他方面的利益。

李嘉诚推出的地产物业,所用的材料都是上乘的。在成本上,肯定花费不少。一些无良心的地产发展商,就可能将这些材料改为次货,买家也很难从外观上判定这些材料是属于何等货色。有人问李嘉诚,他用的材料都是上乘的,这样做岂不是将建筑成本提高了,使利润减少了?这样吃亏的事,作为一个生意人应该做吗?事实上,李嘉诚觉得吃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声誉、信用。自己一定要树立信用,才会让人信任。

在早期,李嘉诚经营塑胶花厂之时,有一次一个客户订了一批货,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付款,因此想要取消订单。这批货即使不给这个买家,一样可以找其他买家接手,不怕卖不出去。但李嘉诚最后以较低的价钱将这批货卖给了那个客户。他觉得,吃亏不要紧,重要的是体谅他人的处境,因为建立一个长期的商业关系并不容易。既然自己又不是遭到什么巨大损失,何必斤斤计较呢?

我们待人处世,不能以个人的得失为着眼点,而要处处为他人着想。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以上所讲的那个客户,是外国的一个商家。他们那一次因为有经济问题,因此无法履行合约。但李嘉诚没有追究,双方仍在保持着商业的友谊、良好的关系。这个外国商家可能因为自己没有履行承诺,而李嘉诚并没有追究,自己内心有愧,于是投桃报李,就介绍另外一位外国商家找李嘉诚,向李嘉诚下了很多订单,更在他所介绍的朋友面前推崇李嘉诚公司的良好信誉,而且李嘉诚的生意手法光明磊落,是一个商场上值得合作的伙伴。李嘉诚的公司由此增加了很多订单,打开了更多的销路和市场。所以,肯吃亏,有时反而会对自己有利。

在商场上,很多人为了利益斗得你死我活。有时,只要双方其中之一肯退一步,将所占的利益作轻微的调整,就什么矛盾都不会发生。但偏偏有些人就是硬要执著于个人的利益,不去为对方着想,连少许利益也要自己完全独占。结果可能双方因此大动干戈,或者对簿公堂,到最后两败俱伤,本来是互惠互利的,却变成两者都不能得益之外,更加因此劳民伤财,何苦来哉?肯吃亏,有时可能反而是福之根源。

建议七十九: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

商场如战场,创业者既要做发财的努力,也要有破产的思想准备。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气馁。看透输赢得失的人,可以经受失败的煎熬,可以平静地享受成功的快乐。

商场风云多变,谁也没有“百战百胜”的绝对把握,就连那些老手也常常出现一些失误,甚至失败,何况刚刚涉足商场、白手起家、初创事业的年轻人呢?失误、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反败为胜。

创业者一走上市场,都想发家致富、赚钱发财,但变幻莫测的市场上,任何创业者不可能总是十分顺利,都有失败的时候。那么,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不应该被失败吓倒,而应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进行自己的事业,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西方生意场中,要是你没有破产的经历,只能算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旦你破产超过三次,就会有人站出来拍胸脯支持你再干。因此,那些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充满竞争的生意场上获得成功。

经营活动是充满各种风险的活动,有时会陷入绝境,甚至破产、垮台。但是,创业者应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屡败屡战,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压倒,在绝境中冷静地捕捉新的商机,顺应事物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的需要,确定新的发展策略。

做生意有时亏损,有时赚钱,不可能有永远的胜利。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是最真切的。真正成功的经营者面临不景气时,反而能奠定发展的基础。

几乎所有小企业的发展都是没有规律的。常常是时起时伏,有时甚至是大起大落。有的小企业刚刚打开局面,又面临着新的危机,发展缓慢。因此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自信心,那么很有可能碰上一点点挫折,就会气馁。可以想像,这样的人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

一旦面临危机、遭受失败,无论影响有多么严重,都要正视现实。应该说,危机与失败对人的心理冲击往往是很强烈的。商家面对危机与失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据心理学家分析,人在遭挫折打击的时候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震惊、恐惧、愤怒、羞耻、绝望等,这些都是极为不利的心理因素,如果陷于心理挫伤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就会在失败中越陷越深,以至走向毁灭。所以,要警惕这些失败心理的影响。面对危机与失败,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心态。

面对危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只有冷静沉着,才有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人在危急时容易恐惧、紧张、行为失措。而一旦冷静下来,你的智慧就会“活动”起来,帮你寻找到摆脱危机的办法。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作为一名精明的创业者,在身处逆境之际,应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然后冷静地分析周围环境,认识自己,进而重整旗鼓,以达到东山再起的目的。

一位企业家,在失败的环境中,要做到头脑冷静,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要有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

——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大风大浪中搏击的能力。

——不能被失败摧垮意志,自己吓唬自己,以至于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要有相当的耐心,不仅是忍辱耐苦,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战胜自己,保持良好的竞技心态。

建议八十:推陈出新

要想最终将集团的事业继往开来,还必须推陈出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新”也正是新一代受过良好教育、履历完整而不乏前沿性的年轻人有别于其父辈白手起家的地方。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香港,子承父业看似顺理成章,但却越来越多地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担忧。所以,当初李嘉诚在确定儿子李泽钜的继承人地位之后,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宣布,而是让李泽钜放手一搏,以自己的业绩来确定其在企业领导中的地位。

李泽钜1962年在香港出生。70年代中期被李嘉诚送往加拿大就读中学;其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先后获土木工程学士、结构工程硕士、建筑管理硕士三项学位;1987年,学成回港,到长实集团总部工作;1988年,被任命为太平洋协和发展公司董事,其后大获成功;1993年,升任长实集团副董事、总经理;1999年1月1日,升任长实集团董事、总经理。

1988年,专为“万博豪园”项目而成立的太平洋协和发展公司,以32亿加元投标获得了温哥华世界博览会的一块黄金地皮,约占温哥华市区面积的1/5,而按照李泽钜的设想,将在这上面投放170亿港元,向社会推出7600个左右的住宅单位。如此庞大的投资项目,一面世即被称作“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地产发展项目”,是“东方人的大手笔”。

李泽钜不可能不知道,这初出江湖的第一仗,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今后的发展:成功了一切好说,如果失败了,想在地产界站住脚进而入主长实将平添不少难度。为此,他长驻温哥华,全力策划“万博豪园”项目,从下面一组数字中可见李泽钜不遗余力、全力出击所付出的努力:

一年往返香港、加拿大24次;出席大大小小公听会200余次;与各界人士万余人见面,解释项目。

1990年,李泽钜的忐忑不安得以消除,推向市场的“万博豪园”创下了两个小时卖掉一幢大楼的纪录。

毫无疑问,“万博豪园”是李泽钜的第一张出色的成绩单。“万博豪园”大获成功,使他顺理成章地博得一片赞誉,顺利地在长江实业集团里站稳了脚跟。之后,李泽钜由策划进入销售,参与长江实业集团的售楼业务,并颇有建树,更赢得了集团内部员工的刮目相看。而李嘉诚所设计的“立子之计”也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

1997年1月6日,长江实业集团宣布,将在两个星期内,实施一项名叫“长江集团迈向基建纪元”的重组计划,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置换行为,对长江系统的四家上市公司——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港灯集团和长江基建进行重组。

这次重组是一举多得的成功之作。首先,长实结构简化了,各上市公司业务各展所长,长实日后的业务将集中于地产和策略性投资;和黄则重点发展码头、电讯和零售业务,并且它通过长基间接投资内地;通过购入港灯,可借港灯工程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力量,发展内地投资额更大的电力项目,同时也可参与港灯在海外的电力项目的投资,以体现这次重组“迈向基建新纪元”的目标。其次,重组使长实、和黄获得不俗的特殊项目收益。再者,重组也使长实、和黄和长基的资产值大增,增强了其借贷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实系的资产值从730亿港元猛增至1540亿港元,成为香港资产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重组的成功,使长实等各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暴升,市值大涨了数百亿港元,也使香港机构投资者大为看好李泽钜,这正中了李嘉诚的下怀。这样,李泽钜已完全走到了前台,成为新一代华资商人领导者的代表。

建议八十一:钱可以用,但不可浪费

钱可以用,但不可浪费。一个人应以忠诚为主,该节俭的时候要节俭,该用钱的时候要用。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并不是以他的生活方式是否穷奢极欲去衡量的。

一般看来,大富大贵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但在中国人的传统道理观念中,穷奢极欲与为富不仁是一对孪生子。所以,大富之后仍能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最高境界。

就李嘉诚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李嘉诚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他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中华民族古有训诫:成由俭,败由奢。

诚然,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更多的是靠诚实经商赚来的。但我们仍然不能排除节俭在财富积累上的重要作用。

假如挥金如土,多大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

李嘉诚几次到汕头市,穿的经常是一套黑色(或者深蓝)的西装,雪白的衬衣和条纹领带。春夏几乎都一样。李嘉诚并不讲究衣着,如此而已。他出门带的小皮箱,也简单得很,里面装着洗漱用具、内衣睡衣还有必要的文件。

李嘉诚住的是30多年前在深水湾购下的那座别墅式楼房。装饰并不豪华。

他也拥有名贵的房车和游艇,但他却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有时也坐的士。

李嘉诚有一部劳斯莱斯,买下已近30年,但他自己决不会坐,只有陪客时才“劳驾”它代步。

李嘉诚用饭经常是一菜一汤,或者二菜一汤,饭后加一个水果。在公司总部宴会厅宴请客人,通常连水果在内八道菜,没有大鱼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分量,不至胀腹,也不至不够,更不使浪费。他不抽烟也不饮酒。

李嘉诚觉得,简朴的生活更有趣。

李嘉诚觉得自己只是香港一个普通的平民。他不喜欢出名,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哗众取宠,不愿意出席剪彩仪式,不喜欢“曝光”。

李嘉诚本人是努力实践并臻于“宁静、简朴、平和、快乐”这么一个道德修养境界的。

“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一种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的生活。这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和自由活动的闲暇。

简朴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建议八十二:知足就是真正的富有和快乐

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第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照我现在的做法,我自己内心感到富足。在我看来,知足就是真正的富有和快乐。

我们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屑一顾。也有一种人,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一个人这样迷恋自己,对自身如此崇拜,很可能确有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自满自大的毛病。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平和的神气,动不动笑容满面,说起话来妙趣横生,是属于知足常乐的一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来看,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表现,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外在的表现所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好,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和平度过。

那些态度骄横言词夸张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他便相对地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心理。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今天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的坦荡胸怀。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乐,总想着与人一比高下,就怕不比别人强或怕别人不知他强的人,总活在处心积虑之中,怎会有真正的快乐?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眼光,而是你得到了几许心安和做人的乐趣。自满自大的人不一定快乐,自得其乐的人一定快乐。

建议八十三:培养自己寻找快乐的能力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使人不快乐。有什么办法可以摆脱这种因困难和挫折而带来的悲观与失落呢?寻找快乐。你一定要培养自己寻找快乐的能力。

在生活中要想获取持久的快乐,其先决条件是生活应充满目标,要力争那些超越自我的东西。我们发现,真正的快乐,来自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来自人类力量的无限开发。

寻找快乐并不是一味地为快乐而追求快乐,事实上那将是失去快乐的开始。

寻找并获得快乐的方法是努力去做一些不会直接带给你快乐的事,然后快乐才会降临在你身上。如果你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使自己成为某一特殊领域的行家,你就会获取快乐和成功。成功和快乐只属于这些人,他们不把寻找成功和快乐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争取出色地完成某一任务。如果你努力帮助别人获得快乐,你也会获得快乐。

对于获得者而言,快乐是无止境的。而给予者却认为快乐来自工作、努力和对目标的追求。快乐和成功的核心是成果而不是享乐。

如果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看到进步,你就会感觉到其中的快乐。这一过程意味着成果,而成果意味着给予。正所谓:“快乐在追求时会逃避,在给予时会回来。”

理解快乐的一种途径是研究那些快乐的人是怎么快乐的。想想你认识和看到的那些流露出快乐的人,他们的快乐来源于什么?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实际上,要想不快乐,最直接的方法是去设想赌徒们在赌场时的态度。赌徒们把敛财当做自己的目标,除了轮盘的转动和骰子的滚动外,他们什么也不关心。如果你也这样做,不久你的脸上也会出现赌徒们一样的忧虑、不快和自私——即使在赢钱并赢一大笔钱的时候。

当你遇到某人时,总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什么使他或她变得特别呢?要看到别人身上焕发出来的闪光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东西。有一种倾向是只看别人的缺点,这是不对的。显然,我们的个性都混杂有好坏两方面的因素。如果你养成只看坏处的习惯,那么你看到的一切都会一无是处。如果你培养自己注意好的方面,你就会找到美好的东西。

另外一个获取成功和快乐的策略是永远不争论,除非它符合我们的利益,是有用的。我们经常为情绪所左右。没有停下来考虑结果就开始争论,结果除了相互感到恶意外一无所获。

一旦卷入争论中,重要的是你的论点应从事实而不是情绪出发。如果有很好的准备,你就可能用使人信服并有帮助的方式来表达与某人意见的不一致。

成功者的经验使人们确信发怒是一种不正常的情绪,是一种非理智的发泄,它释放出损伤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力量。成功的人认为应尊重别人,不要对别人发怒,他们采取和解而不是敌对的态度。

不要论断人,免得你被论断。因为你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用什么量器量度人,也必有人用什么量器量度你。

建议八十四:不能让小事破坏了我们宁静的心情

在平日里,不能让小事破坏了我们宁静的心情和宁静的生活。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打乱了我们的心境,会影响我们的快乐,也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

面对现实世界,有很多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问题”……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为自己生活的校园揪起了心……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场所的公共卫生间……

在学校,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许多烦心的事:自己功课不好,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

正如古人所说,人面对着外界的这些混乱干扰,心情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那么,该如何办?李嘉诚的经验是:保持心情的宁静。只要稍微宁静下来,你眼前的一切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让我们试着用一种宁静的心情来看待那些曾让我们心烦意乱的外界干扰。

要保持平静心态,就要学会去注意我们的感觉,注意我们生命的质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快乐、健康以及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我们停止担忧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对自己不友好,这次提升有没有我,别人买了汽车而自己还没有……我们还要学会不让生活失去平衡,就是说,不要让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

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仅此而已,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遭遇外界的压力和痛苦而变得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安。对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会产生同情,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应。但我们也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是处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让自己能继续把工作做好的惟一方法。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机就不会妨碍你去过充实的生活。如此,就会有一种安全感取代焦虑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减低到最低限度。有了这种“安全感”,也就自然会有心灵的平和、宁静。

要保持宁静的心态,可以在遇到烦心的事时有意识地改变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这正好使自己有机会看看街道,换换脑子。”如果朋友失约没来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烦闷,你可以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看看书。”这样转换想法,就可以使你烦躁的心境变得平和起来。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的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

建议八十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

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不就是人们互相帮助吗?道理的确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渡过人生的难关,或者共同走向人生的成功。但人类世界有个规律,一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实际做起来难度却不小。

有人说过,人都是自私的,因为生命本身具有排他性。当然。这种排他性并非说我们都要视他人为敌人,甚至不允许别人生存,这种排他性主要是指别的生命与你一起消耗着有限的能源,占据着不变的生存空间。当别人的存在没有威胁到我们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倒还能相安无事;而一旦别人的生存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人类就开始有了争斗以至于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用武力和别人争夺生存空间。

当人类意识到无休无止的争斗与战争只会加速人类的灭亡之后,人类开始采用发展科学技术来拓展生存空间,并挖掘有限的能源的潜力。

当你去热忱地帮助别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机能处于一种“总动员”的状态,使自己的能力有出色的表现。

别人求助的问题或事情,有可能是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所以,你为别人解决了问题,做了事情,也会给你以启迪,迫使你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你原来所学的知识和你原来积累的经验。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同时也得到了别人一定意义上的帮助。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不同的,各有各的资质与技巧、各有各的能力、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你今天在某个问题上帮助了别人,而在另一个问题上,你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你今天看似在助人,实际上是在自助。

在商场上有不少人孜孜不倦,却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花上所有的时间,所想的却只是怎样击倒商场上的对手,怎样赢得财富,赢得名誉地位,怎样扶摇直上,甚至害人也在所不惜。有时,他们也可能会从事一些公益事业,为的却只是沽名钓誉,从来没有以一种真诚的心态去帮助他人。助人是他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以善心作为出发点。他们心中可能很多计谋,目的都是为名为利,甚至不择手段,将自己的快乐建筑于他人的痛苦之上。

李嘉诚的经商原则是“乐于助人,从不害人”。在李嘉诚的心目中,成功并不是单以有多少钱财作为衡量的准则。成功的人,应该有成功人士的美德,包括乐于助人。欠缺这种美德,即使财富再多,也不成功,更不快乐。

建议八十六:应该对家乡有所贡献

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所贡献,但更要有远大理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李嘉诚是在1940年冬随父母到香港投亲、定居的。他那时还是12岁的少年。到1978年他应邀首次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转眼间已过了38载。李嘉诚的足迹踏遍欧、美各国,走过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但是,对于祖国、对于桑梓、对于潮州古城、对于古城中北门街的面线巷、对于面线巷中的祖宅故居,他却有着一种熟悉中的陌生、一种陌生中的依稀熟悉的情怀。

古老的潮州(俗称府城)确实是很美的。从公元413年,它就成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李嘉诚就诞生在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历史名城里,他儿时就读过北门街观海寺小学。穿过面线巷走出北门街,抬头便可见满目翠绿的巍峨的笔架山了,眼前则是奔腾不息的韩江。山明水秀,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培育英雄豪杰的地方。

月是故乡明。李嘉诚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他是引为荣幸的。

1978年至1986年,李嘉诚在潮州市捐建住宅楼宇2处共9幢,建筑面积为12529平方米,安排户数250户;1980年,李嘉诚捐资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各装备先进设备110项,大大地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1985年,李嘉诚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李嘉诚及夫人庄月明和他的母亲李庄碧琴多次捐资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1987年至1990年,李嘉诚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92年李嘉诚给潮州市卫生局捐赠25万港元作事业发展费用;1989年,李嘉诚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李嘉诚捐资150万港元兴建潮州市体育馆……

1983年的元宵佳节,潮州举行盛会,有多项开幕或剪彩仪式,其中也包括潮州、潮安两所医院的开业剪彩仪式。李嘉诚一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去给医院“命名”;二不带自己“长实”的职员参加;三不邀请香港的嘉宾前往,也不愿去剪彩。由于潮州市党、政、民、侨领导人的一再邀请,碍于情面和乡谊乡情,李嘉诚才答应前往医院参加开幕剪彩仪式。

建议八十七:来自社会,用于社会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更需要钱的人。

生意人的本务就是赚钱,就是“惟利是图”。然而极端地惟利是图,未必就能真正地赚到钱。人既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对这个社会尽义务。如果被社会所唾弃,即使钞票堆积如山,又有什么意义呢?获得暴利的人已经不能称为生意人,而应当称为“暴徒”。

经商、上班、做买卖——每一种方法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也对社会提供了服务。

自营者努力做生意是好事,但是忽视甚至轻视“服务社会”那很可能会弄得身败名裂。因此生意人在努力赚钱的同时,如果缺乏“服务社会”这个意识,就做不好生意。

经营的第一理想应该是贡献社会。以服务社会大众为企业发展考虑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经营秘诀。

社会何以发展?赚钱赢利与贡献社会的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困难的是树立服务、贡献社会的信念,并把它付诸行动。

经营企业和经营人生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一个小公司,其存在虽不能裨益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它被允许存在的最基本理由。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名或数千名员工,把不危害社会作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就不够了。它不仅不能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些方面受到社会的喜爱和欢迎,这才是基本的经营方针。贡献社会不仅应该是理想的经营方法,也应该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法。原因很简单,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赖和仰仗社会。

为什么很多人都想当企业家?因为当企业家很威风,权力在手,高高在上,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因为当企业家能赚钱,财运亨通,“财源茂盛通四海”,金钱滚滚而来。可是,有了钱,有了权,又该干什么呢?只知道工作赚钱的企业家只不过是一部替别人挣钱的机器,是绝对称不上真正的企业家的。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他(她)的生活必然是丰富多采而又非常有意义的!

现在世界上仍然有人生活于贫困线之下,即使三餐一宿也成问题。世界上有善心的人不少,如果拥有财富的人都不以财富作为炫耀的资本,不将财富用作个人享乐挥霍,拨出一些他们并不等用的闲钱从事慈善公益事业,那么这个世界上贫穷不幸的人就会得到更多慰藉。

李嘉诚总是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活得更幸福,总希望能够尽其所能,贡献于社会,贡献于世界,为人类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多一些对社会的责任心,能够运用自己的财力,为世界尽力做一些好事,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我们也会更快乐。

建议八十八:伸出援手

平常不时作一些小的善事,人们固然会感激涕零,但是当他们有难、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时,如果你能伸出援手,这才是“善之大者”,也是心灵快乐的一种境界。

1991年6月份,中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到7月5日,全国因灾死亡1270人。

灾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是安微和江苏两省。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近70%,因灾死亡26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0多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因灾死亡16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0万公顷,各项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府对这两省的救灾工作予以特别关注。但是,由于灾害造成的损失大、范围广,当时仍有200万人无家可归,并已有灾民患肠道疾病等;而且,大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急需修复。

完成上述救灾任务需要2亿美元和各种物资器材。

中国政府紧急呼吁联合国有关机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社会各有关方面,向中国安徽、江苏两省灾区提供人道主义的救灾援助。

李嘉诚从报刊上读到关于“安徽、江苏地区遇上百年未见洪峰,灾情特别严重”等消息,心情很沉重,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情况,好几个夜晚都睡不着。他是在7月12日清晨六点钟,看到了香港电视台播放的“中国政府的紧急呼吁”的新闻报道的。

国家急难之际,正是匹夫报国之时。

顾不上把早餐吃完,李嘉诚当即拨通电话,与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四大公司的负责人联系并取得一致共识。清晨六点多钟,李嘉诚把电话打到“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经理鲍绮云小姐的家里,告诉她,“你赶快到新华社分社,找到任何一位社长都行。我只要求见他五分钟,如果他很忙,就算站着五分钟说说话也行!”鲍绮云经理当即驱车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完成了联络工作。李嘉诚与社长见面时表示,以属下四大公司名义,带头捐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

是日下午3时前,李嘉诚派出秘书,将总值五千万港元的四张支票,送到了新华社香港分社,并附上一封给社长周南、副社长郑华的亲笔签名信。

这封信中是这样写的:

“作为一个身居香港的中国人,本人认为应较其他国家率先作出实际支援,希望可带来一个迅速引导作用。本人谨代表集团四间上市公司附上支票四张,共计港币五千万元,请两位社长与有关部门联系,以最高效率及最佳方法,达至最好之成果。”

在这之前,没有谁曾叫李嘉诚捐款赈灾。这次捐款,完全是他自动自觉的。

过去,对公益事业,李嘉诚一般以私人名义去做,这次,以公司的名义,则别有深一层的意义。作为以中国股东为主的香港公司,应该用最快的时间对中国的紧急呼吁作出反应。中国人要比外国人更快、更自觉地做这件事情!

李嘉诚认为公司捐出的钱,和国家所需要的数目相差很大,但他希望小小的贡献能起到一点作用。

与此同时,香港的各大财团、企业界的各位知名人士,名界市民,从孩子到中、小学生直至大学生,从街边小商小贩到家庭主妇,从演艺界的影视歌星到白发苍苍的阿伯阿婆,无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香港市民那“血浓于水”的真诚,赢得了举世的赞誉。

1991年7月12日,港府立法局财务委员会也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中国华东灾区。

到是年7月23日,在短短的12天内,全香港的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

建议八十九:爱自己的国家

无论哪个民族和人民,都是爱自己的国家的……

在中国未行使恢复香港主权之前,香港的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不少都可以拥有华人并没有的特权。

作为华人,如果被其他肤色的民族歧视,当然不会好受。要令我们华人在世界上不受其他人歧视,就要我们努力去争取成就,不论在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文化上,都要使其他人不敢轻看。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容民族尊严受到损害。

在香港,数十年前,不少政府的高级职位都是由英国人出任,华人在政府工作,即使是同等学历和经验,职位却低得多。

在商界,当时英资企业也一样亨有某种程度上的特权。譬如当时的怡和、置地、太古等公司,其企业领导人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当时的立法局及行政局,可以最快获悉香港政治经济最机密的信息,从而为自己的企业谋取利益。华人的权益,都备受压抑,这是事实。

李嘉诚后来有幸成为第一个将这个惯例打破的华人。1981年,长江实业成功地收购了当时仍然是英资洋行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并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他成了第一位能够成功收购英资洋行、而且坐上洋行的最高领导人位置的华人。

成功地收购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之后,英资集团开始认识到,他们在香港的特权将会时日无多,而且华资集团的势力将会日益强大,再不是好欺负的了。他们开始对华资集团有新的看法,不再像以前一样,认为华资集团是次一等的,而英资集团是高一等的。

自从李嘉诚成为第一位在香港出任英资洋行的最高决策人的华人之后,不少英资集团随之失势,因为经营不善而被华资集团收购合并。从此,香港华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受外国人歧视的情况越来越少。

香港回归前,集团中有人提出应否将长江实业“迁册”。但李嘉诚对他们说,他对中国的前景极其乐观,作为中国人他相信中国政府对香港于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诚意。中国国家领导人只会希望中国在恢复行使香港的主权后,香港越变越好,香港市民的一切生活,包括自由等,一定会50年不变。既然是这样的话,对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政治环境,又何需有丝毫的担心?于是他指示下属们不要再提迁册这一话题。

其后,李嘉诚在国内的投资不断增加,这也因其对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颇有信心。不单如此,他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对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尽力,能够看到国家富强起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中国人能够受人尊重。

被《财富》杂志评定为世界十大巨富之一后,李嘉诚意识到,自己是华人之中第一位能够列入世界十大巨富的人,这不单是他的光荣,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光荣。李嘉诚用事实告诉世人,我们中国人中一样有杰出的人物,可以由一无所有白手兴家,赤手空拳创出一个伟大事业,创立一个跨世界的大集团大企业。

建议九十: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决定一切。知识和人才从哪里来,要靠办教育。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多少学,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不能再像我一样了。

从小受父亲影响,李嘉诚原本就立志要从事教育事业,就是在经商初期,他也是打算先赚一笔钱,然后再去办教育。几十年后,他的这一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李嘉诚出生于动乱年代,少年时期尝过辍学之苦。自旅居香港之后,他又过早地走上社会。他数十年奔走海外,目睹欧美各国重视智力投资发展教育事业,他意识到,欲求中国富强,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必须发展文教事业,迅速培养建设人才。

1979年春,李嘉诚开始在家乡潮州兴建民房。此时,潮汕父老乡亲以及旅泰华侨,关于创办大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呼声越来越高。国家负责侨务工作的领导,也积极支持旅居海外的华侨出资出力在潮汕地区兴办一所大学,为四化建设加速培养人才。

李嘉诚多年以来深藏于内心深处的兴办汕头大学的夙愿受到了强烈的激奋和震动。中华要振兴,国家要富强,发展教育乃为国为民之根本。于是,在1979年,李嘉诚主动多次找到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德高望重的庄世平先生,表达自己的心愿,反复多次商议关于创建汕头大学的事。

庄世平先生深表支持。他很快地将李嘉诚的意愿向中央、向广东省的领导作了报告,并很快取得了中央领导人的首肯和支持。

就这样,在1980年5月,以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为主任的汕头大学筹委会在广州成立了。翌年,也即是1981年4月,在广州成立了汕头大学筹委会办公室,由当年的广东省高教局局长林川,汕大筹委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罗列主持日常的筹备工作。于是,汕头大学的筹建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是年8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汕头大学。11月,任命许涤新为汕头大学首任校长。

尽管创业阶段各方面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桑浦山南麓这块“风水宝地”,却产生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求参加筹建汕大工作的,不仅有来自粤东的许多有志于兴学育才的潮籍人士,也有来自北京各所名牌大学中的学者、专家、教授,既有久别乡土的潮籍人士,也有许多外省区人士。

1983年,香港经济处于一个衰退期。给“长实”的事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困难和巨大压力。

这段时间,不少社会流言纷至沓来!有人说:“汕大要收摊了!”有人说:“李嘉诚不准备办汕大了!”有人说:“汕大的建校蓝图要泡汤了!”甚至有些好事好奇者还专门跑到建校工地,看一看工地有什么动静?看一看汕大筹委会办公室的牌子收起来没有?问一问汕头大学创业者队伍中到底有没有人走?沸沸扬扬的“流言”难免令人产生疑虑……

就在香港经济处于这么一个严重困难的紧要时刻,李嘉诚给汕大筹委会主任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鉴于汕大创办的成功与否,较之生意上以及其他一切得失更为重要,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代,本人会千方百计以破釜沉舟之精神,使建校计划如期完成并臻于完善,早日发挥其长远而有价值之作用。”

是年6、7月间,李嘉诚先后向庄世平先生、林川先生等老朋友们都说过:“就是卖掉办公大楼,我也一定要把汕大办下去!”

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应做出了决定:广东在要办好的几所新大学中,把办好汕头大学摆在首位……从建校到办学,都给予大力的支持!

迷雾顿开,流言散失。消息传来,筹建人员信心备增,劲头鼓得更足。创建汕头大学的第一期建校工程,终于在1983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了!在汕头大学一期建校工程破土动工的当天,海内外许多传媒单位的新闻记者都赶到现场采访并发布消息,成为海内外又一轰动的新闻热点。

建议九十一:消除别人的痛苦,

自己也能得到快乐治病救人,消除别人的痛苦,自己也能得到快乐。所以我愿意为社会的医疗事业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众带来点实际的方便。

李嘉诚一直没有忘却往昔艰辛岁月的悲凉场景。

数十年的人生征途,使李嘉诚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终有所悟。他意识到,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国民体魄之健康至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疗,有时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增加家庭的负担,增加社会的负担。因此,他内心深处树立了竭诚为祖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在汕头大学挂牌办公、开始筹建工作后,李嘉诚和庄世平再度商议,办一所汕大的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此举得到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政府的支持。国家教育委员会还发出《关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通知》,其文称:“为加快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建设,经各方协商后,我委确定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承担全面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任务”。对此李嘉诚很是高兴。

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应该拥有一所一流的现代化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医院。它应既能发扬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造福民众;又应是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教学医院,在这里培养出一流的医学技术人才,为保证民众健康、为发展特区经济服务。

汕大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于1987年5月14日开始建设。1988年1月8日,李嘉诚专程抵汕参加新建附属医院的平顶仪式。

李嘉诚对汕大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寄予很大的期望,对其基建费用及引进先进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超过一亿港元。他所希望的是:这所医院要能培养出一流的医科学生,能多为潮汕人民造福!认真进行改革,培养好师资,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高规格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好的医护人员,使他们都能安居乐业,让他们爱医院,爱医疗事业,为造福潮汕人民做贡献!

汕大医学院新建附属医院开业已经很多年了。这所医院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保证人民健康事业上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也造就了一批批好的医护工作者。

建议九十二:献上一颗慈善博爱的心

恳盼社会各界都献上一颗慈善博爱的心,扶贫助残,行善积德,关心残疾人,支持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在整个社会阶层中,弱势群体的状况是最能引起人们广泛同情的,而在这方面做善事也最能打动社会,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1991年8月9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在香港与李嘉诚会面。邓朴方对他说:“我们把捐款作为‘种子钱’,每拿出一元钱,就会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基金,一并投入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李嘉诚听后大受感动,内地残疾人的困难令他动情,基金会使用捐款的效率令他动心,他很想表达对中国残疾人同胞的一个久藏于内心的心愿。第二天上班,在办公室里,李嘉诚破例喝下了一杯酒,之后让人转达,他希望再一次会晤邓朴方,希望看一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

8月16日,李嘉诚与邓朴方先生再次会晤。他对邓朴方说:“我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决定捐1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5年内把内地490多万白内障患者全部治好。我挣钱,你为残疾人办事。”

后来,经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深入调查和严密论证,邓朴方先生再次于是年11月给李嘉诚写信,表达了“残疾人事业领域广阔,各项业务也要注意均衡发展”云云。12月初,李嘉诚派次子李泽楷等专程赴京,听取“中国残联”就内地残疾人状况的详细介绍与具体分析。事后几天,他致函邓朴方先生:“贵会是能深切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作之决策也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进行配合……同意将1亿元港币捐款扩大使用范围。”

接着,“中国残联”结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的制定实施,认真编制了这笔专项捐款的管理办法,以及关于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兴建30所省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8个《项目任务书》。到1993年10月初,有47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9万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得到矫治;建立了98个低视力康复点,使一批低视力儿童配用助视器,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智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已大规模展开;在8个省和2个市建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1992年,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准备举行捐款仪式,一向凡事“低调”处理的李嘉诚,并不赞成这么做。由于中国残疾人基金会在接受捐赠和在基金的管理上早有规定,应向社会公布收支和使用情况,李嘉诚后来才同意适当从简奉行这个捐赠仪式。

现设在李嘉诚的故乡——潮州市北园路中段、潮州西湖公园旁的“潮州市残疾人活动中心”,也是他帮忙兴建的,该活动中心占地12亩,融康复医疗、特殊教育、文娱体育活动于一体,于1995年11月9日举行落成庆典,由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题写铭牌。是日,李嘉诚到会祝贺,他在致词中称:“恳盼社会各界都献上一颗慈善博爱的心,扶贫助残,行善积德,关心残疾人,支持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潮州市的残疾人士,莫不高兴地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幸福、安乐的家!”

建议九十三:做善事要发自内心

做善事要发自内心。如果故意宣扬,那就是沽名钓誉;如果盼望着别人感恩于你,就失去了做善事的意义,有时这种盼望会使人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失去快乐的心情。

真正行善之人,并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自己行善。最重要的是行善之人自己心安,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会令其他人受惠,这种善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雅的品格,而不是为了招来其他人的喝彩欢呼声。

李嘉诚觉得,行善的作用是有利大众,有利不幸的人,宣传并不会使这些受惠的人得到额外益处。相反,如果大事铺张地宣传,只会浪费有用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捐钱做公共事业是这样,我们平时生活和交际的时候也应该本着“善事要悄悄做”的心态,不要到处宣扬,更不要盼着对方回报自己。

我们要求自己健全人格,希望自己成为某种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加强自身修养,经常做些好事,对别人施以仁爱。这样做可以提高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善良的品质,并肯定自我价值。

我们为他人做善事的行为本质上是很好的,但是要记住:我们只是为了通过自己善良的行动为他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有恩于你”。实际上,你做好事的同时,你善良的本性已经使你感觉愉快——你仁爱的意义即在于此。别人的感激与表扬并不是你最需要的,你真正得到的有意义的回报是你无私奉献的热情——只要你有了这种热情,你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快乐起来。所以,为别人做好事的时候不声张,你的心情就坦然了,你就能体会到奉献的乐趣。这是一种跟你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快乐方式,它不仅会带给你快乐,而且做起来也轻而易举。

正如同适当地做一些运动可以使人身心都得到放松一样,你所做的这些爱心行动也可以使你在情感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愉悦。

人家对你做的好事,你要永远记住;你对人家做的好事,你要立即忘记。

多在你的生活中试着真心真意地去帮助别人,别让你自己有意无意就想着“让很多人知道”或“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当这一切完全发自你的意愿时,你一定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而不在乎你所帮的人会给你什么样的报答,只是真心实意地去做你所能做到的,这将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就会感到这一切对于你心灵的回报——一种平和、宁静、温暖的感觉。

建议九十四:一家人开心最重要

我觉得,一家幸福最要紧。生意起跌是小事,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重要。

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最深的满足、最强烈的进取心,无不来自于充满爱的家庭。

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个在家庭生活上也很成功的人。否则,他(她)又有什么进行事业的稳固的基础?或者,即使他(她)能够拥有一份看似辉煌的成功,他(她)的内心却充满伤痛和不幸,他(她)又怎么能够算做是一个真正的成功的人?所以,想真正拥有成功和快乐的青年们,请你们重视家庭的作用吧,因为家庭是快乐的源泉,是事业的基础和核心!

“家庭”,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指的是硬件的环境,是你所居住的房舍庭院;另一个则指的是父母子女构成的亲属团体,这属于软件环境。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把“家人”和“寓所”二者结合起来,用意在于一家人不能离散,一个人也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住所,否则也就不能称其为家庭了。古人说到一个人失去了家庭时所最常用的两个词语就是“妻离子散”和“流离失所”,这两个词恰恰分别从“软件”和“硬件”这两个方面说明了构成一个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事业固然重要,却绝不能因此而把家庭撇在一边。事实表明,大凡成功的企业家,其家庭生活也是和睦而幸福的。如果一个企业家事业的成功是以家庭的破碎为前提的话,那么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因为事业成功的代价对于家庭的离散来说,往往殊不值得。企业家离家出外“打拼”,如果是暂时性的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长期一直如此则绝对是有害的。

能否处理好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家的素质水平。在家庭和企业之间,这个问题常弄得老板焦头烂额,似乎企业和家庭永远是一对难以协调和解决的矛盾。要顾公司,有时就顾及不了家庭;要照料家庭,有时又顾及不到企业。于是,一些老板不由自主地走入了误区:既然如此,那就以事业为重吧,家庭只好搁在一边。

然而,事实通常会令他们尴尬,家庭危机、婚姻危机,有时把老板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精力根本难以集中起来,曾经“一心扑在企业上”而获得的成果,甚至毁于一旦;即使面对自己精心构筑起来的宏伟的企业大厦,用心血凝聚而成的瑰丽事业诗篇,他们也可能无心快乐自如地去欣赏它、品味它。

其实,虽然企业和家庭确实存在矛盾,但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只要你肯用心处理这对矛盾,公司和家庭是完全可以兼顾的。

在李嘉诚家,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会跟李嘉诚出海畅游,这已是多年的习惯,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

家庭重于钱财,如果生意人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相信很多社会上的悲剧就不会发生。社会上有不少不如意的事,其实都是由于个人对钱财看得太重,认为钱财重于一切,只要有利可图,就什么人都可以出卖,什么亲情、友情,值得利用的就用,不值得利用的就是弃之也不可惜。如果我们可以有血浓于水的情怀,以亲情为重,这个世界的温情就浓厚得多,这个世界也更加温馨快乐。

建议九十五:让心理年龄保持年轻

对一个充满生活压力与精神负担的人来讲,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你——尽量让自己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

当我们看到那些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孩子时,往往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如此充满快乐?其实,这正是在告诉我们保持精神愉快的重要。

也许你会说:“我确实愿意回到儿童时代,无忧无虑、天真活泼,但是,我肩负着家庭的重担,经济上的压力,每天还有一大堆应接不暇的问题。我怎么可能既像一个孩子,同时又尽一个成人的责任呢?”事实上,你自愿回到儿童般的状态,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做一个成年人。它仅仅意味着让你活得更自由自在一些,让你摘掉成年人的面具,记住你最初那双睁大着的双眼,并且发自内心地赞叹整个世界以及其中的一切人和事物。

那么,怎样帮助自己找到快乐的源泉呢?

笑声——人们在孩提时代总是喜欢笑,有时候孩子们会无缘无故地发笑,这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欢喜。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曾经觉得伤心的某些经历,现在不如把它们一笑了之吧!下次当你遇到什么烦恼之事时,就问问自己:“过些时候,这件事会不会也变得好笑呢?”如果是,也许你现在就可以一笑了之。

幻想——孩子们喜欢梦想,喜欢运用他们的想像力。还记得小时候那一个个充满神奇与魔力的游戏和故事吗?这个丰富多采、天真浪漫的幻想世界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是你生活中最健康的一部分内容。一般来讲,那些小时候越沉浸在幻想之中并受到更多激励的人,今后会表现得越富创造精神。

作为成年人,你也可以允许自己享受同样有趣的幻想,以及精神健康的好处。你可以列出许多长期以来你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论是参加马拉松比赛,还是上电视或是周游世界。然后,逐一排除那些在短期内完全无法实现的梦想。最后,你总可以找到一两项你今天就可以实现的梦想。马上去实现它们!然后,再开始计划第二件可行的事情,慢慢地,你就会实现许多看似“幼稚可笑”的想法,而且大部分会被证明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承认现实——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没有那些关于“世界能够或者应当不同于它的本来面目”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地懂得了如何去支配某些东西:如何从杯子里喝水,如何帮大人干活,如何与小朋友交往等——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的脑子里就开始出现“困难”这一情形了。那些变得精通于“事物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年轻人,可能会对世界没有遵从他的期望或需要而感到愤愤不平。

就拿对待天气的态度来说吧,孩子们把暴风雪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来接受,并为之纵情欢呼,似乎所有孩子都喜欢下雪。而大人则不一样,他们往往想到的是自己的计划受到阻碍,因而变得垂头丧气。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不管你是多么愤怒,风雪也不会因为你的情绪而自动地停止。

信任——如果有机会,你可以观察一下小孩子们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当他们刚刚见面时,可能感到害羞,直到相互熟悉为止。如果他们的感觉挺好,很快就能成为朋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本能地互相信任。

要学会从你周围的人中得到信任,你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只要你是坦诚的,对方那颗跃跃欲试的童心也会感受到你那天真纯朴的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