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8年,公孙衍组织合纵,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楚国为协约长,齐宣王表态支持,但是没有出兵,冷眼观时局变化。第二年五国联军大败,齐宣王趁机支持齐裔魏国人田需拜相,使魏国亲近齐国。
不想魏国朝局发生戏剧性变化,下台的魏相公孙衍主动邀请田婴之子田文到魏国拜相,公孙衍去韩国为相,再建魏、韩、齐三国合纵。齐宣王大喜,与田婴进行秘密会谈。田婴认为公孙衍不怀好意,田文到魏国拜相,一旦秦军进攻魏国,势必将齐国拖进战争,白白替五国合纵买单。
齐宣王睁开那双蒙胧的眼睛,“我们的目标不在中原,而在北方。燕王禅让君位给燕相子之,燕国王族和既得利益集团必定大为不满,内乱很快会出现。我们与韩、魏结盟,他们才有胆量与秦国对抗,秦国与三晋战争打响,我们即出兵伐燕。”
田婴这才真正相信齐貌辩的话,“齐王不仁”。这位貌似糊涂的哥哥志向之高、心机之深远远超过惯耍小聪明的自己,不觉额头微微冒出冷汗。齐宣王继续道:“田文这个孩子聪明、有胸怀,可当大任,去魏国历练历练是好事。魏国四战之地,得魏则得天下,这也是秦国每每欲与魏国连横的原因。”田婴忙点头称是,齐宣王幽幽道:“你多派人手去燕国观察局势,与燕太子平取得联络,告诉他,齐国永远和他站在一起。再者,去给燕国老贵族们打气,以齐国王族的名义支持他们。”
齐宣王缓缓站起身,晃着胖大的身躯走了几步,自言自语道:“一个国家只有内乱,外敌才有可乘之机。伐燕之事,我还要征求孟子的意见。”
田婴道:“孟子这个人迂腐,所讲治平天下的道理不合时宜。”齐宣王直视殿外的天空,说道:“你们太小看孟子,他才是高人中的高人,只不过不能为我所用。”
田婴道:“大王待孟子不薄,列为客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他到哪里能享受此等荣耀。”
齐宣王略显惋惜道:“孟子极度自恋,他不看重荣耀和财富,只看重自己。才华不得施展,外衣再漂亮华丽又有何用。可惜他永远无法得志,让君主交出权力给人民,谁又能做到呢?”
田婴道:“燕王哙做到了。”
齐宣王格格笑起来:“燕王真是千载难遇的妙人,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产生这么多拥有奇思妙想的人。禅让不过是人们编造出的一个美丽的童话,他却想成为童话中的主人公。如果他能把权力交给人民,或许真的仁者无敌,可他却给了一个奸诈之徒。”
燕相子之是个精通权术的人,《韩非子》一书集“法、术、势”法家思想之大成,收录过子之的事迹,用以说明老板考察员工“七术”中第六术“挟知而问”。所谓“挟知而问”即是老板对一件已知的事情故意再询问员工,从而考察他们的真实用心。
子之有一天坐在堂上,突然对左右随从们说了一句话,“什么东西跑到门外去了?白马吗?”众人忙摇头,没看到啊。唯有一个机灵的小厮匆匆跑到门外去东张西望一番,回来向主子汇报:“确实有一匹白马。”
本来没有发生任何事,子之用诈术了解到手下有一个小厮不诚实,手段确实高明。赵高用过“指鹿为马”的诈术,以此分辨不服自己的人。法家是厚黑学的一个分支,他们其中的杰出人物均已达到厚黑学第二层境界。
李宗吾教主的《厚黑学》是总纲,《厚黑战国》取《道德经》《韩非子》《需子》《孙子兵法》《战国策》中精髓的思想与事例,融会贯通,值得我们好好学一学。现今中国有些人认为知识无用,这种想法不可取。一个明显玩弄权术的人,燕王哙把他当做宝贝,因为子之抓住燕王沽名钓誉的最大弱点。
禅让之说来源于战国,首倡者为墨家,墨家学说本身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兼爱”、“非攻”、“尚贤”,这种浪漫用到君王身上即是“禅让”,国家领袖由天下的大贤人来做。于是,社会开始流传尧、舜、禹的禅让故事。
此学说一出'诸子百家人人响应,齐声喝彩,因为战国充满杀戮和权谋,人们希望通过君主的博爱来普及世人的博爱,为天下谋太平。魏惠王有意传国于惠施,公孙衍亦曾鼓动魏惠王禅位于张仪。姑且不论他们出自什么想法,可以想象当时社会舆论对禅让的鼓吹。
燕王哙具有明君拥有的一切素质,不好音乐,不近女色,不修园林,不兴土木,不游玩,不打猎,厉行节俭,爱惜民力,甚至亲自跑到田地里和老农民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
燕王哙实践着明君所应该做的一切,努力超越前代“圣王明君”,实际上已经实现超越,比之尧、舜、禹的那些虚构的仁爱故事有过之无不及,但苏代仍然认为他做得不够好。
苏代,战国纵横家,名气远远小于弟弟苏秦,与子之有姻亲关系。用厚黑学的眼光看,苏代对子之的好感肯定超过燕王,这也是事实。苏代作为燕国外交官从齐国归来,燕王哙忧心忡忡问道:“齐王的霸业快成功了吧?齐王礼贤下士,稷下学宫人才济济,贤者如云,得人才者得天下。”
苏代答道:“未必。”
燕王哙颇感奇怪,问道:“为什么?”
苏代道:“齐王虽然礼贤下士,爱士养士,却不能用。”
燕王哙道:“寡人用子之,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什么天下人才不到燕国来?”
苏代道:“大王仍然做得不够。”
燕王哙沉默不语。
不久,子之独揽燕国大权,苏代从子之手里接过百金。有人眼红,挣钱原来这般容易,鹿毛寿即是害红眼病的人。他劝燕王道:“大王不如把国家禅让给子之,尧之所以称之为贤君,因他想把国家让给贤者许由,许由不接受,尧获得让天下的美名,实际上仍然掌握着国家。现在,大王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不敢接受,这样一来,大王可与伟大的尧君相媲美。”
多么恐怖的一番言论,中国历史不乏禅让者,汉献帝、魏元帝、晋恭帝、宋顺帝、齐和帝、梁敬帝、东魏孝静帝、西魏恭帝、周静帝、隋恭帝等等,他们均被权臣以武力威胁才同意禅让。北魏献文帝、乾隆皇帝禅位给儿子。宋高宗则是因为无子才禅位继子。燕王哙手握大权,太子平长大成人,岂可把国家让给外姓。
谁知燕王哙非但没有动怒,反而面露欣慰之色,淡淡说道:“就这样办吧!”
太子平闻讯,急匆匆赶到王宫,询问燕王哙道:“听说父王欲将国家让给子之?”
燕王哙道:“不错,有这回事儿。”
太子平脸色大变,颤声道:“国家是先王传下来的,父王有什么权力让给他人?”
燕王哙微微一笑,“子之未必肯接受。”
太子平冷笑道:“如果子之接受呢?”
燕王哙笑道:“我真怕他不接受。”
太子平气急败坏道:“父王还是想把国家交给他。难道一个禅让的美名对父王来说这么重要。”
燕王哙正容道:“其他一切对我均不重要,国家对我最重要。如今四海烽烟,大国已经具备吞并天下的实力,列国连横合纵为什么,为蚕食他国领土。燕国土地偏僻,文化落后,无人肯到燕国来。若再无所作为,只有灭亡一条路。若想打败列强,唯有招揽天下英才。寡人肯将燕国禅让给子之,天下人才岂不望风而来。子之有大才,治世之能臣,燕国在他手里定能国富兵强。”
原来父王打算利用子之,太子平极度紧张的心稍微放松,说道:“大权旁落,父王能控制子之吗?”
燕王哙道:“我有禅让美名,百姓归心,又有军权在握,子之能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