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员工成长的12项修炼
34504300000006

第6章 第五项 勤奋的修炼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现在,大家都为了电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 爱因斯坦

勤奋从成功开始

凡事都有定期,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相守有时,分离有时;幸福有时,失落有时;栽种有时,采摘所种之物亦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撕裂有时,补漏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战争有时,和平有时。

生活变化无常,今天也许我们还拥有幸福,明天也许就面临着意想不到的灾难。现实有时候是一个无情的世界,处处充满了危机与陷阱,虽然我们已经非常谨慎,但生活总是依然会给我们开一些或大或小的玩笑,让我们苦笑不得。

面对上帝跟我们开的玩笑,你会怎么做呢?是任由命运的摆弄,让上帝看我们哭泣?还是忍着眼泪告诉上帝我不怕你?有的人也许会选择前者,因为除了哭泣我们还能怎么做,但也有人会选择后者,跟上帝开个玩笑,告诉他痛苦不过如此。

我想敢于跟上帝开玩笑的人肯定是一个有着平常心的人,一个把任何痛苦都看得淡如云烟的人,一个豁达、自信的人。

在纽约市中心办公大楼里有一个开货梯的人,由于一次意外,他的左手齐腕被砍断了。一天,有人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引线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情来。”

在我求学时,我父亲的一位战友曾经给我讲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故事。他说,他有一位叔叔在一所学校里教音乐,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却遭受了一场历史浩劫,他叔叔被下放到云南边陲的一个农场进行再教育。和他叔叔一起下放的还有临近一所大学的中文系的一个老教授。在他们下放的日子里,他们每天的工作都一样,就是割草。一年以后,那位中文系的老教授不堪生活的折磨,含恨离开人世。而他叔叔则感觉工作是快乐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当他叔叔默默在割草的时候,心里就会去感受小草的生命,在劳动之余,还要哼上几首曲子,结果他的生活并没有受什么影响。尽管工作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但在6年岁月中,在他看来也是眨眼的时间而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叔叔又重新回到了当年任教的大学,重执教鞭。人们惊讶地发现,6年的苦难生活并没有使他衰老,站在讲台上,他还是一如当年那样神采奕奕。很多人问他,在农场的6年时间是怎么样熬过来的,他说,每一次割草都按照音乐的节奏割,割草对他来说就是欣赏音乐。

把割草也当成一种享受音乐的大餐,这是多么豁达的心啊!命运给我颜色,我正好开个染坊;命运给我一地的碎玻璃,我何不将它们制成可以跳天鹅舞的水晶鞋?有一颗如此看透一切的心,还会有什么苦难不可以承受呢?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大喜大悲面前往往感慨唏嘘,不知所措,甚至乐过了头,悲过了头,以至把性命都给赔了进去。

有一位探险家在深山里发现了一批价值连城的珍宝,于是他冒着九死一生的艰险,历尽千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们带了回来。

探险家为了保险起见,在保险公司投了巨额保单,保险公司也把这些珍宝存放在金库中一个特制的保险柜里。

据说这是全国最隐秘的一个金库,即使动用一个加强连,也无法接近保险柜。

开始几年,探险家每过几天都要到保险公司亲自检查,看看保险柜是不是出了问题。

接连几年,保险柜都安然无恙,渐渐地,探险家也就放松了警惕,不再时常去保险公司查看自己的珍宝了。

很久之后的一天,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拥有一笔价值连城的珍宝,于是急急忙忙奔向保险公司。

当他来到金库时不由大惊失色,他的保险柜不翼而飞,当然珍宝也荡然无存。

探险家眼看自己珍藏这么多年的珍宝不见了,一着急,心脏病发作,便与世长辞了。

在探险家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警察都没有抓获凶手。后来,真相终于大破,人们才知道原来是保险公司的人偷走了他的珍宝!这个结果多少令人匪夷所思,大概探险家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绞尽脑汁地防范外面的盗贼原来就在保险公司内部,原来只担心那批珍宝丢失,想不到连保险柜也会失盗。

这位探险家遇到的最大危险竟然不是在探险途中,而是在保险公司!

连保险柜都不能保险,那么还有什么是保险的呢?人生更是一个没有保险的旅途。

所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探险。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人生都是一系列的探险。一切自有安排,一切都是过程,悲欢离合、成败得失,这一切要看透,更要看开,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变故要有心理准备,才会在事情发生时心平气和。探险家最后一命呜呼,不正是因为没有一颗平常心吗?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我们就不会消极遁世,我们就会迎着明天的太阳一道前进。从这个角度来说,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平常心是让我们走向光明的动力。平常心是得了大奖,中了头彩,心潮也不过分澎湃;平常心是得意时也不沾沾自喜,四处张扬;平常心是取得大成就时也不“飘飘欲仙”,以为“得道”,以为“成佛”;平常心是遭遇天灾人祸时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顽强拼搏。平常心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成功提醒:

无门和尚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面对无常的人生与多变的生活,如果能够以这样豁达的心境坦然接受,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是不美满的呢?

给自己的心安上“空调”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不管我何时见到他,总见他面带微笑,所以不管有什么事,只要看到他那张微笑的脸,我就觉得自己也在瞬间高兴起来了。起初,我以为他的微笑只是出于一种工作上应酬的需要,抑或只是表演,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他不只是微笑在表情,更是微笑在心里。

他给我讲了一个他创业初始的故事: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公司面临着极大的困难,而他硬是咬牙挺着,期间,一个曾经借钱给他的朋友过来向他催债。这个时候正是他最艰难的时候,他拿不出那笔钱,他请这位朋友看在老乡的份上再缓些时间,可是这位朋友坚决要将这笔钱拿回来,没有任何余地。

他没有办法,只好坐在那里向朋友解释目前的情况。最后这位朋友恼羞成怒,竟然不顾朋友情份对他破开大骂起来,他看着朋友怒不可遏、喋喋不休的样子,真的无话可说,但也感到气愤和伤心。昔日的朋友竟然如此这般对待自己,怎能不让人难过?可是,看着朋友依然故我的愤怒,他渐渐地不再感到伤心,他在心里告诉自己:看吧,他正在给我表演喜剧呢!而我只是个看客,他的息怒哀乐与我又有何干?于是,他索性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观看”起来。这位朋友见他如此,不仅更为恼怒,他搬起旁边的凳子就砸在地上,脸上依然愤怒的表情。他还是坐在那里,微笑着“观看”。最后,当这位朋友终于停下来时,他还是面带微笑,没有一丝气愤的样子。朋友终于忍不住了,一下子笑起来:“你可真是厉害了!没见过你这样脾气好的人。”两个人又消除了前嫌。

其实,并不是他的脾气好,而是他知道与其争执吵闹,不如在自己心里装上一个部可以随时调节情绪的“空调”,任外界花开花落,草长莺飞,都只看到自己内心的一片宁静。

不管何时何地都给自己的心装上一部空调,不管严寒酷暑,心里都是春天不冷也不热,这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的人一旦处于逆境,或是遭遇不幸,或是身处险境,他们就会心生恐慌、疑虑或丧失信心,于是便无法支配自己的意志,苦心经营多年的计划的毁灭也就接踵而至。这些人与一只辛苦地从井底往上爬而后又失足跌落的青蛙没什么区别。如果一个人胸中充满忧郁,思想不集中,意志也不坚定,想突破困境、摆脱困扰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人心情沮丧,只会使他的决策陷入歧途,所以这个时候,千万别急于解决重要问题,更不适于对自己一生存在影响的大事作任何决断。一个人精神受挫或心情沮丧时,容易犯下巨大的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有个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就是因为出于一时之气而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而遗憾终生,其实,她本来喜欢的人与她分手了,她出于报复的心理就嫁给了一个苦苦追求其多年而她却不爱的男人,婚后的她心情十分糟糕,经常借酒浇愁,后来甚至萌生出自杀的念头来。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受了自己不良情绪的控制,那是不应该的;相反,一个人应该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糟糕到什么地步,你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支配它而使自己不陷于黑暗的忧郁中,一旦一个人鼓起勇气,摆脱黑暗,前面的路就是一片光明了。

人生路上挫折不可避免,失意不可避免,关键是,如果心里有一部可以调节温度的空调,那么这些挫折和失意又能奈我何呢?我想我们应该象一个手艺高超的厨师一样,多一点调料,多一点搅拌,以满足味觉的需要。孤独了,想想朋友,烦恼了,想想知己。失去了,想想曾经的拥有,痛苦了,想想过去的快乐,人生就会格外惬意。

成功提醒: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得到,也不可能完全失去。失去或者得到,那是我们的命运,只能争取,不能强求。一颗平淡和宽容的心,是我们的双浆,只要拥有,我们就会徐徐划向自己的快乐。痛苦的给予者或许是别人,但快乐的给予者,一定是自己。

别让嫉妒害了你

当你看到身边的人晋升了职位,获得了奖项,赚了更多的钱,买了大房子,开上了漂亮的轿车,你是否会在心底产生一种说不清是嫉妒还是羡慕的情绪呢?你是否会很违心地向这些人说上一番恭喜祝贺的话而心底却酸溜溜的呢?

嫉妒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因为人类有攀比之心,自然也就在不如人时产生一种天生的抵触,那种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得到的极度羡慕就是嫉妒之心。然而嫉妒往往是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嫉妒的怒火会把人烧成灰烬。这句话绝不过分,许多人走向绝路往往就是受嫉妒之火的指引。

曾经,在大学阶段,我努力练习写字,所以我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字体,但我觉得还不够完美,还有很多人的字写的比我漂亮得多,但相对于同寝室的几个姐妹,她们的字就稍微逊色一些了。同时,我还会唱几首歌,因为基本上从不跑调,所以整体听起来也还不错。另外,我还在学校里的好几个社团担任团长,无论口才还是文笔相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姐妹算是有些出色,以致于后来引起同宿舍姐妹的嫉妒来。

起初,她们只是淡淡地夸赞:“哟,你写的字很漂亮啊”、“你的文笔不错哦”、“你的歌唱的很好啊”……诸如此类。只是在后来的一次生日聚会中,我看出了她们那种强烈的嫉妒之心。在高高兴兴吃完了蛋糕之后,大家建议轮流唱歌。她们几个唱的不是很好,但我们觉得无论好坏只要高兴就好。但是我想错了,当轮到我时,我明显唱得比较好一点,她们就建议我再唱一首,于是我唱了第二首,尔后又要我唱第三首,可是当唱完之后,突然有一声音从一个角落里传出来:“唱的好也不能一直表现啊!”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真没想到她会说出这种话来。

但是后来我想当时确实是自己唱的过多了,如果我故意把歌唱的很烂也许她就不会有那种嫉妒的情绪产生了。但是,我觉得那样很虚伪,自己也很不舒服。

稍后的时间里,我也开始克制自己尽量不在她面前表现自己,我尽量让自己显的很笨,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依然故我,嫉妒的情绪丝毫没有从她身上离开,而且更严重的是她只知道嫉妒却不知道进取。她看着别人的优秀就很气愤很不满意,却忘记了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加以改进。甚至,慢慢地她成了只会嫉妒别人的人,她开始扩大嫉妒的范围,后来几乎我们班上的所有人都引起她的嫉妒之心了。她开始公开向我们“论证”某位被公认为系花的同学长得很丑,也公开说某位学习不错的同学有一口很烂的普通话,更公开说自己在这些方面比他们都优秀很多。

但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她自己所谓的优秀,相反,我们看到她在班会前的十分钟演讲中一次次不敢开口,说话断断续续;也看到她在每个学期的考试中一次次败下阵来;更看到她的身边没有几个真心真意的朋友——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嫉妒别人的人交朋友。

最后,在大学毕业时,她仍然不会唱歌,字写的不好,文章也写的很烂,而且在众人面前不敢讲话,内向而胆小,丝毫没有一点长进。

此时,我感到嫉妒真的把她害的不浅。

当别人比我们优秀时,一味嫉妒却不改进自己,这于己于人都没有丝毫好处,相反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当别人比我们优秀时,如果我们变嫉妒为羡慕为动力,不仅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感受,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古时候,曹操因为嫉妒多才的杨修,容不下他比自己聪明机智,于是借着一次“鸡肋”事件,一气之下要了这个才子的脑袋,而让自己也落的个暴虐的千古罪名;和绅因为嫉妒深受皇上恩宠的纪晓岚,时时与他过不去,想着法子与他争斗,结果不仅没有把纪晓岚斗下去,反而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陪了进去。

其实,曹操不必嫉妒多才的杨修,只要稍加管理他的小聪明,大可使这个才子为自己尽心卖命,错就错在曹操不肯将嫉妒化为欣赏,容不得部下比自己强;而和绅也完全没必要因为嫉妒而和纪晓岚争风吃醋,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当好自己的官,修炼好自己的才德,当你比别人优秀时,皇上自然也会对你格外宠爱了。

再就是三国里的周瑜,在临死之际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因为嫉妒而丧命实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因此给后人留下心胸狭窄的笑柄。其实,周瑜在当时大可不必嫉妒,更不必自卑,在当时他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英才,年少有为的他曾以少数兵力大破曹操数倍于自己的强军。他才貌双全,雄姿英发,不仅战场上得意,情场上也是十分得意,而且极通音律,一度被传为佳话。然而,在与诸葛亮交手之后,一个顶呱呱的人才就一命呜呼了。悲哉?哀哉?只能说是他自取灭亡而已。

因为一次失败就胸中不平,因为一次失败就嫉妒别人运气太好,却始终不肯低头找出失败的原因,再与之决一雌雄,而落得个在嫉妒之火中活活气死的下场。

还有一个因嫉妒而残害别人、历来遭人唾骂的庞涓。庞涓其实很有才气,当年他与孙膑、苏秦、张仪等都一同从师著名大家鬼谷子,名师出高徒,这几位豪杰都以其各自的“绝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多姿多彩的一笔。而庞涓,只因其嫉妒之心太浓,将自己的同门师弟兼好友残害,便将自己的那一笔写成了“黑色”,没有人会将他与才能、抱负、正义、信念等联系在一起,而只会以卑鄙的小人来定位他阴暗的过去。

当年庞涓学成后投奔魏王时,孙膑还为他饯行。而庞涓当时非常感动,表示回去以后,如果有合适的机遇,一定帮助孙膑谋得一理想的职务。

后来,魏王听说孙膑的才能和人品都非常优秀,于是打算重聘孙膑。而庞涓听说此事后,顿时嫉妒心起,他想:魏的军权现都在我手里,倘孙膑一来,肯定会与我分庭抗争。而况孙膑的才华又在他之上,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孙膑来到魏国之后,魏王欲让孙膑统管军事,而庞涓却在一旁极力阻拦,他告诉魏王先以客相待,待时机成熟便把军事大权交给他。

魏王置孙膑以客卿的待遇,而庞涓在一次次与孙膑的接触中愈发感到孙膑的才华横溢,嫉妒心强的他便深感他将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便设计陷阱以卑鄙的手段陷害孙膑,后孙膑以叛国罪入狱,又以魏之刑法处孙膑以刖刑。这刖刑就是将膝盖骨打碎,导致终生残疾。嫉妒之心猖獗,已让庞涓彻底丧失了人性。甚至他已打算将孙膑精通的真传兵法弄到手后,就将这昔日的同学、好友置于死地。

好在孙膑及时发觉,装疯卖傻,才逃过一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几年后的桂陵大战,作为齐国随军总参谋长的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

荀子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心很强的人,往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他们往往自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才华,却容不得别人出类拔萃。正如韩愈所言:“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不仅如上,还有人认为,嫉妒之毒眼伤人最狠之时,正是那被嫉妒之人最为春风得意之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情况促使嫉妒之心更加锐利;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被嫉妒者最容易受到打击。

只可惜嫉妒一旦在心里生根发芽,就很难从中铲除了。所以,重要的是在一开始就不把嫉妒的种子播在心里,这样才能既不害人,也不害己。

任何时候,都不要有过于强烈的嫉妒之心,只有把嫉妒化为向上的动力,努力向优秀的人看齐,学会放下嫉妒之心,别让嫉妒害了你。

成功提醒: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集聚世上所有的优点,而幸运的事也不可能总是降临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一看到别人的优秀就受不了,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更加受伤,倒不如放下嫉妒,捡起自信,充盈自己的实力,以行动证明未来的辉煌。

别向社会索取公平

传说上帝造物之初,本来想让猫与老虎一道做万兽之王。为考察它们的才能,上地放出了几只老鼠。老虎看见之后全力以赴,很干脆地将老鼠捉住吃掉了。猫却很不用心,它捉住了老鼠玩弄了半天才把老鼠杀死,因为猫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它觉得上帝小看了自己,心中很是不平。之后,上帝便宣告让老虎做万兽之王,而让猫身躯变小,专捉老鼠。因为上帝认为猫太无能,不可做兽王,而虎能全力以赴,做事认真。可以去统治山林,做万兽之王。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公平不是总是存在的,有的人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时不是抱怨哀叹,而是默默地将事情做好,可是有的人则一直不停地抱怨。世事艰辛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必因不平而泄气,也不必因挫折而烦恼,只要自己努力,机会总会有的。

在现实中我们总是发现:没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有能力的人怀才不遇;做事做的少或者不做事的人,拿的工资要比做事多的人还要高;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做好了,老板不但不表扬还要对你鸡蛋里挑骨头,而另外一个人把事情做砸了,还得到老板的夸赞和鼓励……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看了就生气,会理直气壮地说:“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公平,这个物竞天泽的世界是没有公平可言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公平,你越想寻求百分百的公平,你就会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一个“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同他人相比较,如果觉得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心理不平衡。

还没有进入职场之前,还在校园里做梦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公平的,不是吗?我们可以大胆地驳斥学校里面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来,根本不用害怕什么。在别人眼里,你是“有个性”和“有气魄”的人。但是,进入职场之后,“人人平等”变成了下级和上级不可逾越的界限,“言论自由”变成了尽可能地服从。如果你动不动就对公司的制度提出质疑,或者动不动就和老板理论,到头来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于职场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而且最好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现实。追求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但正因为它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你除了适应别无选择。不管你在学校成绩多么优秀,才华多么横溢,当你离开学校进入职场之后,你与其他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一个普通的新人而已。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不仅是职场,其他领域里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老鹰吃蛇,蛇又吃鼠,鼠又吃粮食……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些受到威胁的弱者永远是不公平的,强者生存,弱者灭亡,优胜劣汰,没有公平可言。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使自己变得浮躁不安。

“1”位于“2”之前,这是一种排列序号,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生活是不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这确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所选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同时进行自我调整。一味地抗拒只能摧毁自己的生活,也会使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费希特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读者,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

费希特失去了一次机会,但他未爱不平的影响并且不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怕打搅喽!

我为什么不拿出成果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产,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取”,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大事者的机会,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能如意的。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一味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有时候,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你申诉的证据或理由,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公司的运作文化,慢慢熟悉老板的行事风格后,也就能够见惯不怪了。

面对种种不公平,只要我们要摆正心态,不事事苛求百分百的公平,不斤斤计较,就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天无绝人之路,此处你遭遇不公平的对待,彼处却可能享受公平的待遇。上天对人还是公平的,只是我们一定要付出努力的奋斗才会有这种可能,如果只是一味等待别人给你公平,或者你觉得不公平就放弃努力,那你就错了。这样到头来只能使自己永远得不到公平。

所以,如果今天你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那么告诉自己公平总有一天会属于自己的,譬如在职场中,如果你有时候受到了上司或同事的冤枉或是某些指责,那么不要在心里觉得委屈,觉得不公平,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不给你公平,是因为你还没有达到给你公平的要求。只要兢兢业业,相信总有一天,你的老板会给你想要的公平。

成功提醒:

永远公平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公平,公平只是相对而言的;同时,衡量公平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你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时,你会发觉公平只是为了让我们更懂得生活的残酷性。所以,重要的是要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学会相对地看问题,不苛求绝对的公平,才能活得潇洒。

命运取决于心境

从前,有一个官员被别人陷害而被国王判了死刑。眼看死期就要到了,他痛苦不已,但是也无计可施,只能接受这种事实。但是他仍然不能甘心就这样含冤而死,他依然留恋这个美好的世界,依然不想这样死去。于是,他觉得自己得想办法救自己。到了临刑那一天,他对国王说,其实,他有一个绝招,就是能教马飞起来,如果国王免他一死,他可以在一年内教会陛下的马飞翔。国王一开始并不相信,但是经不住他酷似真实的描述,而且国王一向欣赏他的才华,他的死刑并非国王本意,只是国家法律在此,不好违背。现在正好这个人有这样一个请求,国王就答应了他。但死刑只可以免一时,如果不成功,最后他依然会被处死。

这个官员就这样被赦免了,其实,当时他只是不想死而已,至于会让马飞根本就是他瞎编的谎言,那只不过是营救自己的一个手段而已,当时他是这么想的:“ 在一年之内,说不定有什么变故呢,可能国王会死,这样我就不用担心被处死了;也可能会有其他人把我救出去,总之,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关键的是现在我没有死。”

万事万物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的命运也不是永远注定卑微的,关键是我们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在事物变化时,同时让自己的心境也随之而变,那么有谁能说我们的命运是注定一生呢?

有位老太太,请了木匠到家里做家具。木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而乐观,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悲哀的申请,所以,木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在这里工作的一段日子,木匠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开心,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开朗了许多,因为他时常听男主人说:“我们的命运其实取决于我们的心境如何,你的心里有快乐,那再苦的命运也不算什么。”

工作完毕,木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它比原来谈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不解地问木匠:“怎么少要了这么多呢?”木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给了很大的启发。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人生看得太苦!”木匠对自己丈夫的推崇,使老太太淌下了热泪。

而这位慷慨的木匠,其实只有一只手而已。

只要你的心里有快乐,其他的一切都无法剥夺它,即使上天给你再多的苦再多的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小时候,我们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人天生没有手臂,但他成了一个很知名的翻译官。当有人问到他是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而成功时,他说他从来不会问自己为什么天生就没有手臂,他只问自己:“我怎样去克服它?我觉得自己比别人没有少什么,如果说少的话,也只是外在的而已,而内心的所有我甚至比别人还要富裕。别人用手来做的事——梳理头发、点钱、开车、开门,我用脚也会做。我接受我自己。没有了这些挑战,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无疑,他是快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让自己快乐而幸福。

我13岁那年初春,久病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幼小的年龄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虽然不懂得生老病死、人生与命运,但内心深处还是不由地陷入悲痛的泥淖。自此 失去亲人的痛感压迫着我的心,我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有欢容笑颜。在我眼里,欢乐是别人的,悲伤、哀苦如栅栏一样,牢牢地圈定了自己;孤寂如同衣衫一样裹着我自己。我没有朋友,只有一个亲人——母亲。

还记得在无数个黑夜里,我在漆黑寂静的屋子里对着父亲的相片默默流泪,我甚至很想问问父亲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为什么我再也不能见他一面,这一辈子都再也不能见他一面。为什么?没人回答我,我开始埋怨妈妈,是她不关心父亲才导致这样的结局;我也埋怨父亲,是他自己不懂得调节压力,不懂得爱惜自己;我也埋怨自己,是我不懂事,为什么没有能力救救亲人的命;我也埋怨医生,是他们没有治好父亲的病;我也埋怨上天,是他们狠心让父亲早早离开了我们。

埋怨无济于事,一切都无法再重来,只有那个崭新的坟头永远埋住了父亲的身影。我再也看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对他叫声父亲。

终于有一天,我蓦然回首,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得如此累,如此苦。这一切又是多么幼稚。逝者如斯,对待死者最深切的慰念,不是在坟上哭哑喉咙,而是有更重要的,那绝不是人为地构筑堡垒,制造忧伤,而是躬身前行。

后来,我慢慢开始试着忘掉这一切所谓的不幸,我将书中的名言作为自己的格言:不幸是一笔财富,于是我相信从前的一切不是不幸,而是一种磨练,一种财富。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或痛苦,诸如亲人不幸死亡、朋友分手、婚姻破裂……你一定要知道,这一切于你都不重要,于你都不会构成致命的创伤。

最致命的创伤来自我们自己心灵深处,是我们的心境导致我们绝望。只要我们放弃绝望的思想,而是朝着一个好的方向思考的话,那么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成功提醒:

如果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微笑,可是如果你背对着世界,世界也会背对你。生活需要明白,有些事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只有我们的心境。

看穿名与利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听说金山寺的风景异常壮观,于是专门到金山寺江天阁观赏,只见长江中千樯万橹,往来如织,乾隆不觉有感而发:“真不知每天有多少人在那里忙忙碌碌?”旁边随侍的老方丈便说:“以老僧看来,只有两个人。”乾隆就奇怪地问他:“怎么只有两个?”老方丈答:“一个是名,一个是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能够逃得出这两方面的局限?“名”是精神领域的代表,“利”是物质领域的代表,人们生活无非是为这两个方面而已,所以,“千古以来,未有不好名者。”名声、荣誉以及随之俱来的被人尊崇的荣耀,谁不希望拥有呢?“千古以来,亦未有不好利者”,因为“利”,可换取一切物质。

有名有利是件好事,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能利欲熏心,如果满心都是名与利,那么结果只能落入名利的泥淖,自己毁了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古时候有多少人为考取功名苦读一生,又有多少人为保住功名钻营一生。和绅,乾隆身边的宠臣,为了功名一生都在算计别人,最后却把自己算计进了大牢,落了个贪官的臭名。

所以,孟子认为利是不能谈的,见利就会忘义,天下就乱了。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千里迢迢跑到敝国来,可能有什么计划使敝国获利吧?”孟子就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大王何必讲‘利’,如果现在大王说怎样使自己的国家获利,你的官吏就要说怎样使自己的家族获利,你的老百姓更要说怎样使自己获利,上上下下都争起利来,国家就危险了。”

名利之心自古有之,很多人没有把持好落的身败名裂,也有很多人很好地控制了自己,于是一生也便简单而顺利了很多。

名利只是身外之物,懂得了这点,就能做到淡泊名利,就能不为名利所累,就能坦然一生。

那些成就大业的人往往对名利看得很淡,他们在成功之后并不张扬,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谦虚地姿态,在他们眼里似乎那些美丽的光环只是昙花一现,而于他们而言毫无关系。伟大的居里夫人就给我们树立的良好的榜样。

居里夫妇在经过一番长期的艰辛实验之后,终于发现了镭,这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当时,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地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 取得专利意味着他们可以获得巨额的金钱,从此结束拥有舒适的生活,这对他们原本的穷困是一种补贴。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子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想一想,做出一项发明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血泪,需要经历多少艰辛和困难。为了这项发明他们付出了所有,甚至自己的生命差点丧失,但此时她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

对待名利,居里夫人时常告诫孩子:“名利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她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她甚至把奖章当成孩子的玩具。

还有一个是人人皆知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发明对世界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是对大多数人所汲汲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他却看得非常轻淡,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佳话。尽管是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辞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为许多人诚心敬佩的对象。

名利历来是人们所极力追逐的对象,有的人孜孜以求,结果一败涂地,有的人坦然淡泊,结果反而一生顺利。面对这纷繁的人世,面对这人心难以叵测的人间,如何保持一份淡泊之心,于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

成功提醒:

“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是面对名利时尤能超脱尘世的豁达。穿看名与利,它们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如果有着面对一切的从容和冷静,在名利面前就不会迷失自己。对待名利,不可不要,要的话也最好只要八分饱,要时刻保持警醒,不可贪婪,如果不顾一切地一味追逐名利,只能害了自己。

把持好你的贪欲之心

地上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一群苍蝇来吃,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戒慎。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受人唾弃;经营事业,若好高鹜远,不能本诚信原则慢慢扩张也难长久。

高官显贵、权倾一方的风云人物一时没把持住,便湿了鞋、失了足。纣王贪恋美色而失江山;三国时的杨仪为要官而被免职后自杀;刘青山、张子善由高官到死囚,更将“贪”字的含义诠释到了极限。与此相反,春秋书生柳下惠坐怀而不乱;南朝梁人甄彬不贪无义之金;元朝学士许衡拒食无主之梨。廉者常乐无求,贪夫永贪不足。廉者身后留下的是一片赞美,贪夫的身后是千古骂名。

“祸莫大于知不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人被“贪”字所困就会眼花、心乱、嘴馋,魂不守舍,失去理智,走向毁灭。这差不多就是贪婪者的最终结局。

《菜根谭》也说:贪得的人,身上富有了,但人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恋私利,就会消融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仁慧变为狠毒,高洁变为污浊,败坏一生的品行。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驶向彼岸时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轻载,取只需要的东西,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就是说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人们要知足而乐,无论功名利禄都不能过于贪婪,这才是立身之本,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这样做的。

身为唐朝宰相的李义琰其住所非常简陋,于是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底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了。

清末名臣曾国藩也懂得这个道理,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的政治抱负施展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因为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清朝两江总督于成龙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他做了二是年官,却依然两袖清风。他的生活是名符其实的“不贪不占不巧取,戒奢戒骄戒招摇”。每次升迁离任时,只用坛子装些当地的泥土留作纪念,每日粗米旧衣,形如樵夫。而当时的官场现象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使得他这个清官极为难得。他的品德为人所称颂,使当时江宁一带一改奢靡之风,以至在其病逝20午后,康熙再下江南时,当地百姓仍念念不忘他的清廉之名。

《韩非子》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就人的本性而言,确实有其不知足的一面。古人有诗曰:“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纵观古往今来的“吞钩”者,几乎无一不是从贪心开始的,而每个“吞钩”者的身后,又几乎都能见到“钓鱼者”的影子。

有一个寓言故事很有意思,拿来供大家分享:

有一个年轻人好吃懒做,却时刻想着发财。他常常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快让我发财吧,如果我发了财,我就做一个慷慨的好人……”这时候奇迹出现了,他身旁出现了一个魔鬼。

魔鬼说:“我会施展魔力,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你就能发财。”

还没等年轻人反应过来,魔鬼就拿出一个有魔力的钱袋。对他说:“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永远都拿不完。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这时才可以开始花钱。”

之后,魔鬼就不见了。年轻人果然发现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而且里面还装着一块金币。

年轻人按照魔鬼的吩咐,把那块金币拿出来,接着里面又有了一块金币。他不断地往外拿金币,一直拿了整整一个天,此时,他已经有了一大堆金币。他想: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第二天,年轻人饿了,于是拿着钱去买面包吃。但是他想到魔鬼说的话: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便拎着钱袋向屋外走去。可是到了外面,他又舍不得扔,于是又回来了。

之后,年轻人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他不使得扔掉这么一个具有魔力的袋子,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之前,总觉得他还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钱。

其实,现在年轻人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钱去买任何东西,但是,他还是觉得钱不够多。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由于他整天待在屋里不出门,也不工作,他的身体慢慢垮了下来。虽然,金币已经快堆满屋子了,他也变得又瘦又弱,脸色像蜡一样黄。但是,此时年轻人还是不肯将钱袋扔掉。

年轻人看起来已经有气无力了,但他还是颤抖着手往外掏金币。最后终于死去了。魔鬼在一旁发出了冷冷的笑声。

曾经有位富翁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拥有万贯家产,但同时又有一颗永远不满足的心,那么你永远是个乞丐;如果你身无分文,但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那你就是富足的。

人应该满足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欲望本身。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无限。这些欲望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所加的负担。我们要学会辨证看待人生,看待得失,学会减去人生过重的负担。否则,负担太重,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成功提醒:

人生在世,不得不防止贪欲之心,任何时候都要适可而止,万事不可做绝,万物不可取尽,譬如吃饭,吃得过多容易消化不良,吃得过少容易体弱多病,同时五味入口不能偏多,酸的吃多了伤脾,苦的吃多了伤肺,辣的吃多了伤肝,咸的吃多了伤心,甜的吃多了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