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44

第44章 不怕不出头,就怕没本事

“原 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译 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人与人交往,做朋友,都有自己的标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形成了不同的人际圈子。通常人们愿意选择比自己素质高的人交往,与自己素质相当的人也乐意与之往来。当然,前提是趣味相投。

所以,有的人发现别人不理自己,是不是不了解他呢?其实,人家不是不了解你,而是太了解你了,看不上你呗。他也不是歧视你,而是觉得与你交往对自己无益,就没有把你纳入他的圈子里。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是别人不了解你,而是你没有才能。找工作、谈恋爱、同事相处,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孔子在《卫灵公》篇中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孔子不厌其烦,非常重视。孔子还在《学而》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在《里仁》里,他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强调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这些都是孔子“君子反求于己”的名言,孔子要求人们修身要自我反省,提高自己。

虽说《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生言语思想的学生笔记,很有可能有重复之处,但有多次出现,那就只有一种理解,是孔老夫子多次强调这个话题。

庞统(179~214),字士元,东汉末年刘备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三国志》中记载,庞统刚刚投靠刘备时,刘备没有赏识他,只让他到耒阳县担任一个小县令。张飞巡视地方时,发现耒阳县令庞统耽于酒乐,不理县政,事务积压情形惊人,立刻召唤并当面责备庞统的渎职懈怠。孰料庞统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一县政务嘛,非常简单。当着张飞的面,召唤相关人员,果断处决所有事务,迅速将数月积累的事务全部圆满解决。张飞立刻刮目相看,向他道歉,请求原谅自己的失礼,并向刘备引荐庞统。当刘备任命庞统担任军师时,庞统才慢悠悠地掏出一位名人的推荐信。刘备惊奇地问他,为什么不早些拿出这封推荐信?庞统傲然说,他就是想依靠自身的能力来彰显才华,并不想沾名人的光。

这位庞统先生,就是极富能力而自信的人物。怀才不遇时,他也不颓废怨尤。一旦机遇来临,他就立刻发出光芒。我们立身处世,也应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与自信。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有才华而没有人赏识还是排在第二位的事,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忍耐,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力不从心,半途而废。遇到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与其担心不被别人理解,还不如专心提高自己的才能,努力使自己的本事有所提高。

我们来看一个范仲淹苦学成才的故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五代时期,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武宁军(徐州)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当范仲淹刚2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着家境的衰落,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东)朱氏,改姓朱,名说,中进士后恢复本姓。

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他曾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县南)醴泉寺读书,因家庭贫苦,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划作4块,早晚各两块,切一点荠菜,加一点盐来吃,这样苦学了3年。后来,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十分难过,哭着辞别了母亲,到南都(今属商丘)学舍读书。他学习更加刻苦,夜以继日,有时通宵达旦,5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他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当他还是个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来他当了谏官,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任用私人,受到贬谪处分。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又回朝任副宰相,积极推行新政。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回到陕西防守边境,新政也就废止了。第二年,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范仲淹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千多年来,这句话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警句。范仲淹一生艰苦朴素,经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乡亲,深得人民的拥戴。他“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人民“哭之如父”。

像范仲淹这样的历史名人,还有许许多多,都是从小刻苦学习,之后才能成就大事,流芳百世。在你的学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去寻找成功的机会。至于究竟能不能成功,那就要看机遇了。孔子也是具备了成功的才能,却没能成功。因此,谁又敢打保票,说自己有本事,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啊。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当然,在这个寻找机会的过程中,你必须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丝机会也不放弃,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没有机会,也要学会给自己创造机会。总之,在有才能的情况下,不懂得把握机会,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当然也就谈不上成功了。《孟子》一书中也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只会担心自己才能尚未完全具备。等到自己的才能真正具备了,学问真的达到了,就不会担心自己没有立身之处了。

孔子谈人生,强调“不怕不出头,就怕没本事”。所谓生死、贫富、成败等都不是人单独所能决定的,需要外在的形势和机缘。一个人如果一心钻营,倾心于这些自己不能决定的地方,必然会迷失自己。所以,孔子强调做人不怕不出头,就怕没本事,就怕自己的仁德修养还不够。

能力和修养是人自己决定、能够做到并且应该做到的事。做好了这一点,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独到价值才会显现出来,才有了存在下来的合理性。否则,一味地跟在别人或者潮流的后面跑,永远寻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即便有所成绩,那也是侥幸而已。

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君子反求于己,要自我反省,提高自己。与其担心不被别人理解,还不如专心提高自己的才能,努力使自己的本事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