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35

第35章 功成而不自居

“原 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

“译 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他在军队溃败时走在最后掩护全军,将进城门便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跑在最后,是我的马跑得太慢。’”

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宣扬他提出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学说,认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

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哪一个敢走在最后面?就是平常走夜路,胆小的也先跑了,怕后面有鬼。打败仗比这还可怕。孟之反则不同,叫前方败下来的人先撤退,他自己一个人挡在后面。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他才赶紧用鞭子,抽在马屁股上,超到队伍的前面去。然后,告诉大家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是这匹马跑不动,真要命啊!其实,如此低调,绝对不会抵消孟之反的英雄形象。

孔子认为,像孟之反修养到这种程度,真是了不起。历史上每一战役下来,争功争得很厉害,同事往往因此变成仇人、冤家。太平天国的失败,就是由诸将争功所致,刚刚有了点成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争功夺利,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你。多少有才有识、有勇有谋的太平军将士官员,不是死在与清兵的战斗中,却是死在昔日战友的屠刀之下。当时,鲁国国内的人事问题太复杂。但孟之反的修养非常高,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还自谦以免除同事之间彼此的嫉妒。

《论语》把这一段编入其中,是借孟之反的不居功,反映出春秋时代人事纷争之乱的可怕。实际上,人事纷争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很坦白地说,在一个地方做事,成绩表现好一点,就会引起各方面的嫉妒、排挤;成绩不好,又太窝囊,遭人贬斥。当时,鲁国人事上也是同样情形。孟之反善于立身自处,孔子就称赞他“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同时,以另一个观点来看,孟之反更了不起,不但自己不居功,而且免除了同事间无谓的妒忌,以免损及国家。古人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这种人即使为国家君王立下大功,也不自居其成,不居功是一种不平凡的智慧。

除了孟之反的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楚国将军子发率军攻打下蔡。他得胜归来,楚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并赏赐给他土地百顷和最高的爵位。子发却坚决不接受。

楚宣王十分奇怪,问道:“将军为什么不接受寡人的赏赐,难道是嫌寡人的赏赐太轻了吗?”

子发说:“大王,您的赏赐太厚重了。”

楚宣王问:“难道你的功劳不值得这样的赏赐吗?”

子发说:“臣自知功劳太小,不足以接受如此赏赐。”

楚宣王说:“将军连年率军东征西战,屡战屡胜,为我们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功劳还不够高吗?”

子发说:“治理国家,树立国威,让各诸侯不得不重视我国,这是君主您的功劳;行军打仗,发号施令,我们军队还没有到达,敌人就望风而逃,这都是将领们的功劳;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胜敌人,这是士兵们的功劳。楚国军队屡战屡胜,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又怎么能率领军队屡战屡胜呢?利用大家的功劳为我个人谋取功名富贵,这不是仁人之道。”

楚宣王说:“好啊!”

后来,庄子的弟子听说了这件事,问:“楚宣王用最高的爵位赏赐子发,子发为何不接受呢?”

庄子说:“大功告成而不居,正是因为不居功,才能确保功业永存。这才是为臣之道,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个故事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做臣下的最忌讳自伐其功、自矜其能。不以功自居,坚守旧有的正道,不独占利益,不自夸,谨慎做事,是免祸保身、因宠求荣屡试不爽的法宝。所以,在下者对在上者,切忌以功自居,“无成”才能有成。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思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所以,那个功劳才无法从他身上拿走。如果你居功,那么,你的功就可以被驳倒。如果你不居功,你的功劳根本没有提出过,怎么可能被驳倒呢?如果你想成为世界上的重要人物,你就可能被证明为无足轻重的人物。肯定要这样证明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试图成为重要人物,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功劳的竞争者。但是,如果你不居功,保持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在你的无足轻重里面,你就变成了重要人物,没有人能够驳倒你,没有人能够跟你竞争。

但是,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没有要求过任何东西、没有试图以任何方式获得成功、没有为实现任何野心而奋斗的人,会突然发现一切都被实现了。这是因为,一个没有什么要求的人的内心是空的,命运之神会不断地往这个空里倾注它的秘密和财富。如果你真正保持没有任何要求的话,不要求任何荣誉、声望、名分、成功,多找找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结果,自然会有成功、会有胜利,整个存在都倒进你的空里。这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效果。效果是在你欲望的时候产生的,结果是在你想也没有想过它、没有欲望的时候产生的。

因此,我们说,一个人不居功,那个功劳无法从他的身边拿去,并且他还能得到更多的东西,至少他不会损失什么。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不以功自居,坚守旧有的正道,不独占利益,不自夸,谨慎做事,是免祸保身、因宠求荣屡试不爽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