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62

第62章 不可自居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三十四章》

正由于得“道”的人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

老子认为,做人不能“自居为大”,正是由于其“不自居为大,所以它才是真正的至大。”而要避免“自居为大”,就必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他人长处,也就是要谦虚做人。

地球离开谁都转,单位离开谁都行。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是孤掌难鸣。成绩突出的人,除了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之外,离不开组织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集体的成绩不完全是个人作用的结果。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这也正符合了道家提出的“意怠”哲学。“意怠”是一种很会鼓动翅膀的鸟,别的方面毫无出众之处。别的鸟飞,它也跟着飞;傍晚归巢,它也跟着归巢。队伍前进时它从不争先,后退时也从不脱队。吃东西时不抢食、不落后,因此很少受到威胁。表面看来,这种生存方式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做也许是最可取的。凡事预先留条退路,不过分炫耀自己的才能,这种人才不会犯大错。这是现代高度竞争社会里,看似平庸,但是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

谦虚做人还必须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因为你不被重视,你不显山露水,那么你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独立、坦然、自律,也就很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从做事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具备谦虚的心态,才能谨慎处理各种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因为疏忽大意产生的严重后果。

正所谓“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现代社会里,人们有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然而维持谦虚的姿态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有必要。

为此,我们需要注意如下两点:

(1)学会尊重别人。韩愈说过:“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近。”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分贵贱长幼,所以我们要注意维护他人的尊严,更不能歧视和侮辱对方。

(2)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不要骄傲自大;另一方面要善于把自己放到大环境中去评价,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所以要保持谦虚的心态。

古人说:“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就是说,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那么,你对我不好,恶语伤人,我也要谦恭吗?谦恭是必要的,但退让又必须是有限度的,对一些蛮不讲理的人,如果一味谦恭,只能纵容坏人而让好人受气。对蛮不讲理者,要据理力争。

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历史故事。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存心想侮辱晏子,令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狗洞,让管礼宾的小官带晏子从此洞进城。晏子不进,看看周围等着看笑话的人群,十分惊讶地说:“啊呀!今天我恐怕来到狗国了吧?怎么要从狗门进去呢?”楚人讨了一脸没趣,只好引他从大门进了城。

晏子对待楚王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让我从狗洞进城,那进的自然就是狗国了;既然把我当作最无能的来使,那么你也就是最无能的君主了;既然你要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我何不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也许有人要说,对人要讲谦恭,提倡以牙还牙,不是让人以恶抗恶吗?

真诚是需要条件的。谦恭者与谦恭者肝胆相照,好比两块打火石相撞,迸闪出的是心灵的火花;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人对你刁钻,你就不能按常规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