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90

第90章 气功原动力来自哪里?

老子在“总结”道经第9章指出:“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與?”这段话阐明人体的头部脑部和腹底之间,犹如倒置的风箱,同时告诉人们,气功的原动力来自膈肌的舒缩活动。

“天地之间”,本句以“天地”比喻人体头部脑部与腹底,泛指整个人体中间部位的胸腔腹腔等,位居“天地之间”。“橐籥”,古代冶炼用的鼓风器具,俗称风箱。风箱是压缩空气而产生气流的装置。本句以“橐籥(风箱)”比喻人体的生理结构,用来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运动原理和规律。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从人的头部脑部到腹底之间,不是很像古代冶炼用的风箱吗?

老子用风箱结构和风箱运动的原理比喻人体,其中就含蕴着对气功原动力问题的阐释,用来说明气功原动力的由来。

古代风箱(橐籥)由箱柜、活动隔板、拉杆、拉手、出入气孔、气道等组成。活动隔板将箱柜分隔成前箱和后箱。当拉手和拉杆带动活动隔板向前移动时,前箱容积缩小,受挤压的空气由气孔气道进入炉膛,使炉火燃烧得更旺盛。与之同时,后箱容积扩大产生负压,外界的空气,经气道和气孔流入压力相对较低的后箱;当活动隔板向后移动时,前箱的容积扩大,后箱的容积缩小,为空气再次进入炉膛做好准备。如此往复不绝,使炉膛内的燃料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燃烧状态。

原来人体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运动原理酷似古代风箱。老子以“天”比喻人的头部脑部;以“地”比喻腹底;从头部脑部到腹底的中间,就是胸腔和腹腔等,被称作“天地之间”。从人的头部脑部到腹底的整个躯体(不包括四肢),很像一个垂直倒置的风箱。人的大脑如同风箱的拉手,对人体功能运动起着启动的作用;神经系统如同上连拉手(大脑),下接活动隔板(膈肌)的拉杆,起着传递大脑命令的作用;膈肌如同分隔前后箱柜的活动隔板,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指挥下,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节律性地昼夜不停地做舒缩活动(类似风箱的活动隔板在前箱和后箱之间作往复运动),利用胸腔和腹腔在膈肌舒缩活动下交替产生的负压,开展包括呼吸运动在内的各项重要的生理活动;胸腔是胸壁与膈围成的体腔,如同风箱箱柜的后箱,当膈肌舒张下移时,胸腔容积扩大造成负压。由这种负压引发的曳引力。使外界的气体流入压力相对较低的肺脏,使肺泡张大,引起肺吸气。反之,当膈肌收缩复位时,胸腔容积恢复原状,负压消失,引起肺呼气;腹腔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如同风箱的前箱。当膈肌收缩复位时,腹腔容积扩大造成负内压。老子科学气功就是利用这种腹腔负内压所引发的曳引力,作为气功修炼的原动力,用来进行穴位体呼吸。当从自然界摄入的空气转化为特殊营养素后,开展体内的功能运动和功能转换;风箱的出入气孔如同人体的穴位;风箱的气道如同人体的经络。

所以,人体与风箱不仅形状雷同,而且两者的作用和原理也十分相似。风箱用压缩空气的方法使氧气流入炉膛,用来维持炉灶的旺盛的燃烧状态。常人以膈肌的舒缩活动所产生的曳引力作为原动力,开展肺鼻呼吸运动。气功修炼者通过练功,利用膈肌舒缩活动所造成的腹腔负内压作为气功做功的原动力,开展穴位体呼吸运动,使人体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重放生命的异彩。

老子在本章用古代冶炼用的风箱比喻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原理,同时阐明膈肌舒缩活动的曳引力就是气功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