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管理再蒙人
34402400000045

第45章 要适当地“放手”

对于员工的成长,你的嘴巴代替不了他必须经受的历练。遇上一个自以为聪明的领导绝不是员工的幸福。你每走一步他都要指点一番,你每做一事他都批评一番,在他的嘴巴下,员工将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有一座教堂,很小,只有一个看门人。但是据说那里的上帝很灵,有求必应,因此来求的人很多。看门人看着上帝每天应接不暇,很是同情,就自告奋勇对上帝说:“你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我来代替你站着。”上帝想了想,同意了。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当你站在上面时,不管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能说话。”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非常简单,看门人欣然答应。于是,上帝走下来坐在看门人的位置上休息,看门人站到了上面。

每天来求的人的确很多,而且提出的要求五花八门,看门人惊奇万分,但都忍着不说。直到有一天,先是来了个富翁,求富贵的,走时将一袋钱币遗失在教堂里。接着进来的是一个穷人,他的一家四口正处于饥饿之中,来求上帝救助,当他站起身时,意外地发现了这袋钱,大喜而泣:“哦,上帝,你可真灵!”当他拎起钱袋跑走后,又进来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要出海远航,特来祈求平安。正祈祷着,那个丢了钱的富翁匆匆地跑回来了,一口咬定是他捡了钱,抓住年轻人死不肯放……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之际,看门人憋不住开口了……不消说,富翁立即奔出去找那个穷人,而年轻人匆匆起身去赶那班船。

当他们都走后,上帝气愤地站起来:“谁让你说话的?你给我下来。”看门人也很气愤:“难道我说的不是真相吗?”上帝说:“不错,你说的是真相。但是,你知道吗?那个富翁的钱是准备去嫖娼的,理应丢失;那个穷人一家都快饿死了,那袋钱本可救这一家子;而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本来再纠缠一会儿,他就晚点了,现在,他乘坐的那只船正在触礁沉没……”

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们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钦佩不已,长期以来国人更是将其“锦囊妙计”视为领导者成功谋略的典范。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真的完美无缺吗?绝对不是。事实上,诸葛亮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事必躬亲,直接插手员工内部的事务,没有充分尊重员工作为执行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三国演义》强化诸葛亮作为谋略家的多智,带来了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严重后果——领导者直接插手员工的执行活动,且让这一行为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