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圣人传
34382500000048

第48章 杜甫(5)

杜甫一家人走过成州长道县(今甘肃西和县),来到寒峡,只见峡口两岸悬崖绝壁,阴雾沉沉,天寒地冻,诗人说:“寒峡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寒峡》)时值仲冬,诗人一家人无御寒的冬衣。千难万难,终于过了寒峡。

杜甫经过法镜寺,进入青阳峡,此处地势的险恶令人惊怖,便写《青阳峡》:

林回峡角来,天窄壁面削。磎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杜甫一家艰苦跋涉,过了龙门镇(今甘肃巩昌县内),见四周峰峦起伏,日暮旗影惨淡,戍卒在夜晚寒风中的悲泣声隐约可闻。再向前行,走过了积草岭,开始攀登泥功山,便写《泥功山》一诗:

朝行青泥山,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速永,乃将汩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杜甫一家历尽雪雨风霜,跋涉险山恶水,含辛茹苦,艰苦卓绝,终于到达同谷。到达之后,因居穷谷,负薪拾橡。

时值严冬,向自然环境求生计正是最艰难的季节;自秦州至同谷在经济上有出无进,原有积蓄多所消费,故而困顿不堪;同谷亲友,生活上得不到接济;致书相召的同谷县宰未曾给杜甫任何实际的帮助。

凄惨的生活没有压倒诗人,给了他至深的激励,他写了《同谷七歌》千古绝唱。《同谷七歌》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同谷七歌》二:

长镇长镇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同谷七歌》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辗转不相见,胡尘暗夭道路长。东飞驾鹅后鹙鸽,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同谷七歌》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同谷七歌》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同谷七歌》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茏苁樛相。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同谷七歌》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同谷七歌》,不仅是杜甫困居同谷的写照,而是那个时代迫于饥寒、心存壮志、胸怀天下却致仕无路、报国无门心灵现实的集中体现。

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一日,举家启程,离开住了一个月的同谷,杜甫一家在同谷困于贫病饥寒。为了生存,携家入蜀。选择去成都,因为成都一带未受兵火之害,社会比较稳定,亲友也多,生活能维持。踏上了入蜀的旅途。

杜甫一家,经过栗亭,走过当房村,攀上木皮岭,这里山高路险,便写: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木皮岭》)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白沙渡》)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揖,歌笑轻波澜。”(《水会渡》)

杜甫又写了四首描述了当时走栈道的情景。《飞仙阁》诗:

“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龙门阁》: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石柜阁》: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石柜层波上临虚荡高壁。清晖回群鸥,瞑色带远客。”(《石柜阁》)

《剑门》: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王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越过剑门关,杜甫一家来到德阳(今四川德阳县)的鹿头山。他们自秦州启程,中经同谷,此来蜀中,一路上崇山峻岭、长川大河、栈阁险阻、寒风冷雨,及至鹿头山,方出险境;南望成都,沃野千里,眼界开阔,喜上心头,便写《鹿头山》: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杜甫一家终于平安到达成都,为记述初到成都时的情形,又写《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连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萧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夜各归,中原杏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这首五言古诗古朴浑成,明白如话,没有惊人之语,没有奇险之笔,但却在平和之中将诗人心中喜忧参半的微妙情感曲折尽致地表现出来。杜甫举家远徙,经历了千山万水,历尽雪雨风霜,为的是觅一块栖身之地、安一个立命之家,始来富庶繁华的成都,在欣慰之情产生的同时也自然兴发出故乡之思。

杜甫陇蜀纪行诗,将纪行、叙事有机结合,说出忧国伤时之议论,模山范水,如实写照,又务去陈言,刻画出新,艺术上、思想上忧愤深广,特具艺术价值的杰作。

杜甫一家人在乾元二年(759年)年底到达成都是过了年是上元元年(760年)。他们初来乍到,寓居在城西七里烧花溪的草堂寺。主人是复空和尚。

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开春,在亲友们的资助下准备修盖草堂。他写《卜居》诗说: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靖蜒齐上下,一双鸂束力鸟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这是杜甫生活有了着落,兴幻想之语,表现的是欢快之情。

正在准备修盖草堂之时,在成都府当司马的表弟王十五来看望杜甫,并且送了钱帮他盖屋,杜甫特别高兴,吟诗致谢:

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悉破是今朝。优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惟表弟,还往莫辞劳。

杜甫营建草堂,他在蜀中多有亲友,像裴冕、严武、高适等人,当时俱在蜀中任军政要职,他们给杜甫以周济,尽在情理之中:杜甫和他们或是同乡、青年时订交的朋友、同在朝中供职的同僚。杜甫在这个春天忙忙碌碌又兴致勃勃地为盖房子、开园圃细心料理着各项事务。他向一位名叫萧实的县令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又向绵竹县令韦续要该县特产的绵竹:“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还向绵谷县尉何邕要桤树苗,向涪城县尉韦班要松树苗,向住在果园坊的徐卿要果树苗,这些全都如愿以偿。杜甫的亲友们不仅帮他盖屋、馈赠各种树苗,还给他家具,甚至吃饭的瓷碗。

这年暮春草堂终于落成,杜甫作《堂成》一诗: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清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艰苦漂泊多年,此时定居草堂,心情自然欣慰、愉悦。成都郊外,山明水秀,草堂附近,花木葱笼;蜀地僻静,远离中原战火;合家团圆,得享天伦之乐。杜甫想着就在草堂住下去,终身为农,便写《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

妻子儿女跟着杜甫饱受饥寒劳顿之苦,此时过上了安定温饱的生活,愁容尽消,欢颜为展: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杜甫草堂附近,还有八九户人家,北邻是任期未满就退职的王县令,爱酒亦能诗,跟杜甫常有过往,杜甫(《北邻》)赞许他:“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把王县令比成晋朝的山简、梁朝的何逊,不过也多少见出这位王县令的风雅和文才。杜甫的南邻是位隐士,人称朱山人。他和善好客,诗人常去他的水亭叙谈。有时,两人谈得投机,不觉天已晚了,朱山人便送杜甫回草堂(《南邻》)杜甫写:“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这一些颇有修养的邻里相互过往,的生活就更不寂寞了。

跟杜甫交游的雅人高士中,还有两位着名的画家,一位是韦僵,善画马,一位是王宰,善画山水。诗人理解他们的艺术创造,也为他们的作品写下了相互辉映的诗篇《题壁上韦僵画马歌》是一首题画诗:

韦侯别我有所适,如我怜渠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一匹齕一匹嘶,生看千里当露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韦僵来到草堂跟诗人告别,要到别处去,知道诗人爱他的画,特地在草堂东壁给诗人画了一幅双骏图。二马姿态不同,一匹昂首长嘶,一匹俯首吃草。诗人因画中骏马作老驻伏杨之壮慨,寄托着诗人难以实现的政治理想。杜甫写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是诗人赠给王宰: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淑,山水尽亚洪涛风。尤工运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杜甫居于草堂之后一段日子里,虽然没有产业,经济仍是拮据,靠着亲友资助,生活勉强过得去。杜甫到成都游览,武侯词之后,便作《蜀相》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在成都南郊。诗人此作,首联自问自答,写出了他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找到祠堂所在;颔联的“映阶碧草”、“隔叶黄鹏”并非简单写景,“自”、“空”二字启示我们,此一联二句传言诗人在凭吊蜀相时的寂寞苍凉之心。周汝昌先生说得好:“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颈联所说的三顾频烦,两朝开济,一方面是知人善任,始终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诗意揭示深刻,十分正确。杜甫游览司马相如琴台时写下《琴台》: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成都西北青城县城外有青城山,林木葱郁、终年常青,杜甫登临之际,深致赞美,便写《丈人山》: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文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前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客。”

丈人山,是青城山三十六峰之一。青城山不仅是蜀中名山,也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杜甫在诗中既表达热爱祖国山河的心情,也因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多有宫观的情况一发学道求仙之思。

杜甫早年虽有学道求仙的经历,但他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思想根底在儒家,所作学仙之语是半开玩笑不认真的诗情表露。他不仅作学仙之语,也作(《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参佛之语:

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诗人与友人裴迪同游新津寺,裴迪赋诗纪游,杜甫作诗以和。杜甫向空门所寻求到的精神安慰,难以消解他忧时伤别的悲哀。他写《恨别》诗:

洛阳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表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首七律,首联点题,杜甫从乾元二年(759年)别了故乡洛阳,辗转华州、秦州、同谷,落脚成都,走过了几千里艰难路;而国家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雨腥风地经过了五六个年头。他恨别,深含了民生多艰之意。颔联两句描述他流落蜀中情形,春雨积风、草木荣枯,时序变迁而故乡难归,所以他忧虑一己之身恐怕要终老锦江岸边了。颈联“步月”“看云”“宵立昼眠”,曲尽忆弟思家情状。赏析颇有会心。尾联的司徒,指李光粥。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他破安太清叛军于怀州城下;四月,破史思明叛军于河阳西清。听到唐军捷报,切望李光粥直捣幽燕叛军巢穴,结束多年战乱,重致太平。可是,事与愿违,叛军的气焰仍然嚣张,国家的形势还处在紧张之中。杜甫故乡难归,自然还得在草堂住下去。

杜甫一家在亲友帮助,经济上总是能够维持下去。杜甫给草堂春秋留下许多别具风格,草堂春秋自然之景感物吟咏的。

《绝句漫兴九首》计篇: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二、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其一是怪春色相扰,其二又怪春风相欺,说春风像是故意欺负诗人,把诗人手种的桃李(正开着花呢)给吹断了几枝!一副老顽童的语气,但确实得天真之趣。

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其三是怪燕子衔泥筑巢污了自己的书和琴:

四、“二月己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其四正言惜春:惜春但留春不住,只好以酒遣意,把乱世沦落经历、忧国忧民情怀,尽量到酒中消解。

五、“肠断江春欲尽头,枝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五反言惜春:桃花零落,便为春天的流逝而感伤。诗中表现为憎恶柳絮癫狂、桃花轻挑之语,这便是越出常格,以奇取胜的文心。

六、“懒漫无堪不出村,呼儿自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这首诗活画出老诗人暮春时见落花流水,春已逝去时无聊、懊恼的心境。

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一句一景:小径杨花,似铺白毡;溪中荷叶,如叠青钱;笋根处幼雉隐伏,沙岸上凫雏依恋在母凫身旁,安然而眠。透出诗人热爱生命的意旨。

八、“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此诗语气率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痛快。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此诗作为组诗的结束之篇,把自然和人生的美好之处交相隐喻,致以赞美,而把“狂风挽断”长长柳条的意象作为象征,对摧折美好事物、破坏美好人生的力量予以批判谴责,表现了诗人爱憎鲜明的情怀。

枉有在写了《绝句漫兴九首》姊妹篇。其中有若干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