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34336000000127

第127章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一小儿问师父:“大家都拜观音,求无病无灾。观音又拜谁?”

师父说:“也拜观音。”

“那是为什么?”

“求人不如求己。”

观音之所以为观音,不是靠别人提携,靠的是“自度”;不是靠求人,靠的是求己。

观音跟佛祖的关系那么好,她还只能拜自己、求自己,我们这些人,不拜自己、不求自己怎么行呢?何况佛祖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如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他只是“如来”,好像要来,还没有来,来不来还不一定,哪能求得着他老人家呢?不如拜拜自己、求求自己,或许灵验。

佛祖也可以拜,但不完全是拜他,主要是拜自己。因为我很尊重自己,所以礼貌待你。

有人会说,反正我不是信徒,谁都不拜,只要懂一点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行了。

但是,“一切皆是佛法”,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佛法,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懂得佛法了,就很不简单。

《菜根谭》教了我们一条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好与佛法相通:“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靠自己,胜于靠他人”,前面已经讲过了,比较好理解,求人不如求己嘛!为什么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呢?

首先,“敬人者,人恒敬之”。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施予的是敬意,看见的也是敬意;你施予的是友善,看见的也是友善。反之,你施予轻视,看见的也是轻视;你施予羞辱,看见的也是羞辱。

所以你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适用的范围很广,在社交圈尤其常见,因为在那里最出效果。

当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你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内使别人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他自己很是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例如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令自己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妨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由于你的“不给面子”,他的反击也会毫不留情。

其次,修养是自己的修养,不是别人的修养。无论别人的态度如何,一个敬自己的人,不会将自己的修养降低到与对方同等地位。他们的理念是:一个人不应该因为一条小狗很不礼貌地汪汪叫了几声,马上汪汪叫回去,否则就太不尊重自己了。同样,当一个人对你没礼貌时,也没有必要让你的言行变得不礼貌。

对他人缺少敬意,正是某些人的一大毛病。这是缺乏自知之明造成的。他们把一个影子的长度当成了自己的真实高度,拿出去跟人家一比,就有充分的理由轻视任何人,其心态如同佛祖降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叫三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他们轻视别人的理由看起来还很充分:不如自己的人,都是一群爬在地上的蚂蚁,理所当然应该受轻视;跟自己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人,都是些庸俗浅陋不思进取的家伙,用不着放在心上;成就地位高于自己的人,那就更应该受轻视了——他们不吹牛拍马阿谀逢迎,能当官吗?不偷税漏税使巧弄诈,能发财吗?私底下这么一琢磨,触目所及的每一个人,形象都不足三寸高,轻视之心便油然而生。

其实,大家都在红尘中挣扎,都不容易,品格高品格低,都难免沾上一些灰;成就高成就低,那是各人的造化,得者得之不易,失者并未放弃努力,即使一个老叫花子,仍在和命运做最后抗争,何必对人起轻视之意呢?

自高自大、对他人缺少敬意的人,应该学学佛经。“众生平等”,最轻贱的生命也值得尊重;“一切都是佛法”,最轻贱的工作也值得尊重。这也是敬自己!

生活是一面镜子,敬他人的人别人则会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