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73

第73章 父母说谎,孩子就谎话连篇

对孩子说谎,父母一般都感到非常愤怒,认为说谎是一种不容宽恕的毛病。可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说谎的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要孩子不说谎,父母应该从自己做起。

在电影或电视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种镜头,即孩子对母亲或父亲说:“你撒谎,你说谎,我不相信你!”当孩子发现父母数次说谎,而失望地发出这种歇斯底里的喊声,确实是一种悲剧。孩子认为父母会撒谎,当然就再也不会听信父母——即使父母这次没有撒谎,父母说的是真实的大实话。

孩子发现父母说谎后之所以感到如此失望和愤恨,是因为做父母的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说谎。说谎是一种不道德或不好的行为。不少孩子曾为说谎挨过父母的骂,甚至打。既然父母要求和教育孩子不要说谎,那么他们自己又为什么要说谎呢?这是因为有时孩子经常缠住父母要这要那,吵闹不休。父母为了安抚孩子,不得已只得用谎话来哄骗他,以换取一时的安静。

日本有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里曾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作者在一次长途客车上看见一个5岁的孩子吵嚷着:“我的香蕉!”

孩子的母亲怕打扰了周围的乘客,就说:“香蕉没有了呀!”

她原想这样可以把孩子哄住,哪知孩子早看到了行李架上的香蕉,坚持嚷道:“有!有!”

母亲没有办法只得起身在行李架上摘了一只说:

“吵死了!给你一根,再不准吵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时候——孩子无理的要求使父母无法招架,为了暂时安抚孩子,就说:“没有那种东西了。”或:“你要的没有了!”孩子有时虽然暂时安静了,哄住了,不吵了,但是后果却是危险的。那就是一旦孩子发现父母说的是假的,父母在说谎,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失去权威,孩子就会愈来愈不听话,甚至变本加厉地说谎。

所以,为了正确地教育孩子,当孩子提出他的要求时,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要求不当,应该据理说服,提出孩子要求的不当之处。比如告诉他,车上这么多乘客,在行李架上取香蕉很不方便,会打扰别人。或者讲清,刚刚才吃过点心和香蕉,现在又吃,会对肠胃不好,待会儿回到家里再吃。这样说清道理,孩子可能也就不会再吵着要香蕉了。

反之,如果你未说清道理,孩子不懂得自己的要求是错误的,就只知道吵着要,而且认为只要吵,父母就会答应,以后就容易胡闹。

同时,父母如果以哄骗或说谎来拒绝、搪塞孩子的要求,反而会使孩子和父母永远无法沟通。一般来说,父母往往不愿在他人面前纠正孩子的行动,只想安抚一下,哄住孩子了事。这是不对的。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无论是否有外人在旁,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该纠正孩子的无理要求。

当然,要孩子明了事理确非易事,有时是需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就以上面所举的吃香蕉为例,父母就只能说,在客车上取香蕉不方便,待会儿到了家我们再吃。

这样,孩子既可以知道父母为什么不接受自己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学会控制自己以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方法。

与说谎相近的是父母对孩子作出虚假的承诺,开“空头支票”。开“空头支票”也常是父母在非常情况下用来哄骗孩子的一种手法。

父母被迫说谎是因为父母无法摆脱孩子的无理要求和吵闹;那么父母开空头支票,则常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无法满足,被迫采用哄骗的手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父母要孩子做功课,孩子死顽皮,不愿做功课。母亲想起儿子曾几次吵着要去动物园,便说:“你好好学习,好好做功课,礼拜天我带你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孩子认真做了功课,可是到礼拜天母亲又不带他去动物园了。

类似的例子:“你听话,妈明天给你买玩具。”儿子听话了,第二天母亲变卦了,不给他买新玩具。这样,父母虽然用空头支票哄住了孩子,孩子满足了父母的要求,但是当诺言应兑现时,父母又失言,不履行,这样头一两次还可能哄住孩子听话,第三四次再作许诺,要孩子做什么事时,孩子不但可能不听,而且会说:“我不听,我不信你的假话!”

总之,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