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17

第17章 增加孩子应付危险的能力

父母爱孩子总是无微不至:看见孩子拿了小刀削铅笔,就怕孩子削了手指,于是马上抢过来,替孩子削。孩子拿针缝一下脱落了的扣子,母亲也会怕女儿刺了手指,而抢过来代劳。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害了孩子。一方面,削铅笔、钉扣子不一定会削破手或刺破手,这是夸大了事物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危险,并蕴育出避免危险的智慧的可能性和机会,而且使孩子失去了学习劳动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危险是到处存在的。人要生存下去,就要学会避免或战胜它。人类的历史也就是同无数的冒险斗争并战胜危险的历史。

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和教育孩子正视危险,避免危险,从而克服危险。譬如父母认为用刀子削铅笔会有削了手指的危险,就可以向孩子说明这种危险,并提醒他使用刀子时应当怎样用力。

孩子小时候喜欢爬树,而且爬得很高。邻居们从窗子里看到十分惊讶,并好意地告诉他的父母爬树的危险。确实,孩子爬树时,如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很危险的,所以希望父母禁止。然而,父母又怎么能禁止得了呢?因为他爬树是在外面爬,父母根本不知道,而且父母又不是时时在他身边,何必禁止呢?

最容易又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醒孩子爬树是一种很危险的游戏,要防止树枝突然断落,不然会有跌落的危险。听了父母的提醒,孩子并没有放在心上,放学后,照样爬树玩儿。他认为爬上树顶,远眺校园和自家的屋子是一种乐趣。可是他也从来没有掉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这是因为孩子在爬树时,他首先就要判断自己有没有能力爬;其次他在决心爬时,会考虑牢固的踏脚点,衡量树枝能否支撑自己的身体。经过这些分析他才会开始行动,因而一般也就很少摔下来了。只是这些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判断和选择,大人最好不要在旁指手划脚,更不要盲目地鼓励或叫好,那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反而容易出事。

因而,在遇到孩子爬树或从事某些有危险性的活动时,大人可以提醒,指出其危险性,但不要强迫性地禁止。关键是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的本领。对活泼、独立性强的孩子,禁止孩子从事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是很困难的。

比如孩子游泳也是一样。

一位母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的孩子十一二岁就偷偷地和同学游泳了,等我们父母知道,他已经学会了游泳。在我们那里,在河里游泳是相当危险的,在那个城市,每年都要淹死一两个学生。但说来也怪,淹死的都不是不会游泳的人,而是会游泳的人。就是因为不会游泳的人,他的警惕性较高,不致淹死;而会游泳的人粗心大意的,反而有淹死的可能。不让孩子学习游泳,看来不是一件很恰当的事情,更不能相信“水中淹死会水人”的说法。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那些会游泳的之所以被淹死,不是因为他们会游泳,而是他们到人们认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去游泳。知道什么地方有危险,怎样规避危险,怎样消除危险,这是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不能混为一谈。不去游泳自然不会被淹死,可是就缺乏一种征服水的能力,就少了一种生存的本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村口有一条大河,河里的水给孩子带来了欢乐。但是河水有时也把悲伤带给父母:难免有孩子被大河吞噬生命。

邻近村口有一家人,姓张,天遂人愿,有了个儿子。五六岁时,有一次,父母发现孩子跟着大孩子到河里戏水,心都揪紧了。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万一被河水淹死了,此恨何时了?于是父母第一次下狠心打了孩子,接着是关着,看着,盯着,甚至威胁他不给饭吃,总之,就是不让孩子踏近河边一步。

儿子听着别的孩子们呼朋引伴朝水边走去,有时也禁不住移动了脚步,然而,父母严厉的目光总是把他眼中的渴望浇灭。

儿子10岁那年,滔天的洪水漫过了村子,别的孩子都一个个浪里白条般地在大人的帮助下逃生。他们的儿子却在呛了几口浊水之后,加上惊悸,死了。父母爱孩子,应该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出生在河边的孩子,父母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该让孩子学会游水的本领,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

因此,面对危险的事情,父母只要能够热情地加以指导和提醒,是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的。而且,一般在河中呛了一两口水,或从不高的树枝上摔下来,有了这些失败的经验,孩子反而能学会判断什么地方可以游,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什么树枝容易折断。这样,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可以作出灵敏的反应,从容面对这一切,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当然,并不是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喜欢爬树或游泳,有的可能喜欢从事别的激烈运动,但父母态度基本上可以是相同的,那就是不要过多地约束或夸大危险。应尽量使孩子得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机会。

通常孩子到了十一二岁就想替父母和家里做些事,替母亲到市场买点东西,到医院挂号,到邮局发信、买邮票等等。起初,孩子可能会买不好,或做不好,有的父母又怕孩子一个人上街危险。这些顾虑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不应因此而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拴在自己的身边。相反,应该信任他们,让他们去做;同时提醒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使孩子有自信心,能一心去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孩子做事情,既使一两次出了差错,做得不好,大人也不要斤斤计较或过于责备,而应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教训,告诫孩子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就行了。这样做既可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增进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支撑天才的基石:

管出孩子的成功习惯著名成功学大师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自觉、自立的习惯,有积极参与的意识,那么这个孩子的成功就是必然的。这些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父母的循循善诱、巧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