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16

第16章 弄坏玩具不可怕,鼓励孩子玩儿出新花样

让儿童在玩玩具时尽量随意玩耍,甚至允许他们拆装玩具或是将玩具搞坏,这都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商。应该鼓励儿童破坏玩具,把其中的部件拼装成为新的东西,而不是强调让他们按照玩具设计的玩法来玩儿。父母也不应当告诫儿童哪些玩具是专门让男孩玩儿的、哪些是女孩玩儿的,孩子应当玩儿各种各样的玩具。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商有一半是由遗传所决定,而另一半由后天生活环境所决定。父母可以帮助儿童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来开发儿童的智力。在过去20~30年中,世界儿童的平均智商呈提高趋势。

做游戏是儿童的需要,爱玩儿是儿童,也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也符合孩子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它是儿童的基本实践和独特的学习形式。如果一个孩子连玩耍和做游戏的需要都没有,那个孩子不是身体发育不健全,就是心理不健康。

所以,在每个院落里,我们总是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做游戏,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当然,有时也会听到一些哭声。

捉迷藏,牵羊买羊,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玩儿的游戏。它简单,不需什么设备,又热闹有趣。不分男女,人多人少都可玩儿。除了这些共同的游戏外,男孩子还喜欢打弹珠,玩儿打仗,“打圆牌”;女孩喜爱跳橡皮筋,丢米袋或沙袋等。

在做这些游戏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则,要求参加这些游戏的孩子们必须自愿地遵守规则。如此一来,做这些游戏可以养成孩子守规矩、尊重法律的意识和习惯。因为如果哪个孩子不遵守规则,耍赖皮,玩伴们便会群起而攻之:“你赖皮!你赖皮!”如果他坚持不改,玩伴们就会不理睬他,不同他玩耍。小朋友们对他的疏远比父母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另一方面,做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游戏,在玩耍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和合群性。这些对孩子将来的独立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需要群体生活,需要有别人的陪同,需要有别人的情感支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成功还是幸福,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的支持。

所以父母绝不可以一味地把孩子关在屋子里,禁止他们与邻居的孩子玩耍。即使像打圆牌这种游戏,它要赌输赢,容易引起争吵;玩枪,玩打仗有时也容易打架,但也不应禁止。因为从赌胜负中孩子们可以培养拼搏的精神和竞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孩子可从游戏中得到满足和发展,进而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考力,锻炼孩子的意志。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可以认识现实,认识世界,甚至从而产生某种改善世界的强烈愿望。所以父母不要压制孩子爱玩儿的天性,不要轻易责怪孩子贪玩儿。反之,应加以正确指导,使游戏成为孩子更有目的性的模仿和学习活动,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生活知识。

另外,孩子们除了做室外游戏外,还需要室内游戏,于是就产生了玩具。现在孩子们的玩具更是越来越多,而且制作得十分精巧,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可以行走,甚至作各种表演。在孩子玩玩具时,有些父母也喜欢在旁指指点点。这在孩子年龄很小,不能独自玩耍时,是有必要的。母子共玩儿,也可增强母子感情和家庭乐趣。但是如果孩子稍微大一点,如幼儿园大班学生、小学学生,能够独自玩耍的时候,父母则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玩儿,让孩子自己变着花样去玩儿。这样会更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如果孩子玩儿得尽兴,而且创造出一些新的玩儿法,父母还可以在旁鼓励一两句。

买玩具就是给孩子玩儿的,所以只要孩子玩儿得尽兴,就达到了目的。因此,父母也不必过多干预。

有的孩子在玩玩具时极不老实,玩儿几次就玩儿腻了,喜欢敲敲打打,有的甚至拿了螺丝刀把玩具分解得支离破碎。父母看了不免痛心,忍不住要骂几句:“再这样弄坏,就不再给你买玩具了”,或者“这么贵的玩具一点也不晓得爱惜,只晓得破坏”。确实,有时一件很贵的玩具,才玩了三五天,孩子就把它弄烂了,着实令人心痛,所以适度喝令孩子不要随便拆毁和搞坏玩具,教育孩子爱惜玩具、爱惜东西,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不过,我们也不妨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之所以拆烂玩具,这里面也有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看看它们是怎样能够自己行走和唱歌的,绝不是有意破坏。所以当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拆开玩具时,父母最好能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根据玩具的结构,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不要损坏零件,然后在孩子尽兴以后,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或者试着动手把它修好!如果孩子还小,还远没有这种能力,也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去试。

当然,除了一些极简单的机械玩具以外,孩子们由于知识的限制,是无法重新组合的。但是动了手,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重新组合好一个玩具,让孩子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劳动。组合不起来,孩子懂得了制造玩具不易,也就不会再轻易地拆烂东西了。对一些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孩子,父母还可趁热打铁,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探求玩具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