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你会管孩子吗
34310800000018

第18章 父母会放权,孩子能自觉

父母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要从小事到大事,要循序渐进。先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引导孩子从小自理自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只有能对自己负责,才能开始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应同培养兴趣结合起来,还要注意与孩子的能力发展相适应,逐步加强。培养孩子自觉性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缺,可是往往缺乏一样对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东西——理想。人没有理想往往觉得百无聊赖,其聪明机智就会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于是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觉性,甚至吃饭穿衣、上学都需要父母“拨一下,动一下”。

我们在做调查研究的时候经常发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自觉性。

下面是一位父母和专家的对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父母:为什么不自觉的孩予屁股总是尖的?他在桌子前坐不了几分钟!

专家:自觉性或许跟生理特点有关。你应该注意到,有些人跑完三千米可以大气不喘,有些人爬到三层楼上就已经要死要活了。

父母:不自觉的孩子对你有很多怨言,但他不说!你注意到了吗?

专家:你希望孩子理解你的心情,那你首先应该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孩子很难自觉吗?

专家:小学的三至五年级是自觉性提高较快的时候,这段时间,父母应该格外地注意自己的做法。

父母:为什么女孩子通常总是显得比男孩子更自觉一些?

专家:女孩子心理成熟确实要比男孩子早。如果孩子学习的行为还算正常,我们就没有理由过分着急。

父母:有干什么事都非常自觉的孩子吗?或者说,你见过一点都不自觉的孩子吗?又或者说,你见过玩儿得很不情愿、很不自觉的孩子(甚至大人)吗?

专家:自觉不自觉,总跟孩子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不能给孩子轻易扣上“不自觉”的帽子。从上述对答中,你也许能发现一些应当怎样看待孩子“自觉性”的问题。因为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很好的自觉性,其前途就很光明了。

孩子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屋子,自己洗衣服甚至做饭等等。但是,很多孩子都做不到这些,他们整天玩儿也玩儿不够,既不愿意学习,也不喜欢干活,让不少父母很头疼。

任何自觉性都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逐步培养的。

(1)用兴趣去培养自觉性

要培养良好的自觉性,首先就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和动机。

看看这些父母是怎样管教孩子的:

有些父母过早地让孩子认字、计算、背诗、阅读,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占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因此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是想玩儿,学习的时候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些父母把孩子管得死死的,除了读书就是练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孩子的生活很枯燥很乏味,因此对一切都不感兴趣,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

当今许多创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他们成绩的取得是与他们的辛勤苦练和汗水分不开的。他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有一年两年的长远计划,也有半年或3个月的短期安排,而且还有每天的运动指标。一年365天,再苦再累都要天天完成训练计划。

世上五分钟热度容易,有始有终难。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惰性,遇到困难就喜欢打退堂鼓,而且还常自我宽恕:“明天再做也不迟!”

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因而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从小就应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保持一贯的作风。一件事情决定了,开始做了就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允许半途而废。孩子如无故中途退却,做一半就撒手不管了,就应受到批评,父母绝不可迁就。因为有了第一次迁就,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迁就;有了第一次的原谅与宽容,就会有第二、第三次的原谅与宽容。

因此,当父母在孩子的纠缠或要求下勉为其难地答应:“只允许这一次,下不为例。”或者:“好吧!好吧!下次可不准了。”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五分钟热度的坏习惯让步,就会造成孩子的任性。因为人多是怕困难,贪图安逸的,大人尚且如是,孩子更是如此。

样样事情开个头,往往图一个新鲜;一旦失去了新鲜感,而遇到了困难,需要耐心和顽强时,就退却。在孩子们想撤退的时候,如果父母又在孩子的要求下迁就让步,那事情就糟了。

父母不敢严格要求子女,而是听任孩子,这个闸门一开,洪水就泄出来了。今天可以让步,孩子明天在新的事件上又可以要求你作新的让步。这时,父母即使想坚持,再严格一点也更加困难了。因为先例一开,再想要孩子遵守规定或制度,或者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要坚持,克服困难,把一件事情做得有始有终,把功课做完,就困难了。或者要孩子关掉电视,回房去做功课,都会行不通。

通常,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定和制度,孩子却很少能遵守和实行。原因如前面所说,孩子总是想贪图自由,希望无人管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作为父母,由于对子女的疼爱,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而放松尺度,不敢严格要求。计划和生活学习制度对孩子确实是一种约束,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的父母在带孩子到公园里玩耍时,看见孩子闯到花圃里摘花也不喊住;或去喊了一声孩子不听,就听任孩子摘花。这让孩子养成一种不讲社会公德或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恶习,以致有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犯人。

所以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父母都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守规矩,遵守学校或家里规定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当然这在开始时会有些困难,看似不近人情,但只要父母坚持、循循善诱,孩子一旦养成习惯就能自觉遵守了。而且一旦戒除了孩子的任性,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就都会坚忍顽强。

(2)通过学习增加自觉性

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除了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当今中国,孩子成了父母的宝贝。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照顾和保护,可以说是无以复加了,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有不少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对学习以外的东西一窍不通。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等都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道理很简单,如果孩子很懒,学习就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了问题而不愿去努力,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更不可能自觉去学习了。

有的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就是缺乏足够的自觉性,没有自制能力,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①孩子的感觉系统失调,身体的各个部位不能听从大脑的指挥协调,这需要父母进行专门的有效训练。

②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太严,孩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他制”的环境之中,自然而然就难以形成自觉性了。对这种情况,父母要给孩子留下自我管理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写作业可以用闹钟自我监督。对这种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

③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不要过分绝对化。例如:开始的时候,父母积极鼓励孩子学习电脑,但是孩子已经喜欢上玩电脑以后,父母却突然意识到学习电脑会影响学习,于是就严禁孩子摸电脑。“白道”不行,孩子就走“黑道”,想方设法地偷偷玩儿了。因此,与其让孩子偷偷玩儿,还不如要求孩子自己合理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和玩儿的时间,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逐渐形成自觉性了。

父母们更加关心的是应该怎样做。没有什么做法能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因此,根据父母们的经验,我们只能提出一些零碎的建议。

①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学习上不够自觉的孩子通常很“迷糊”,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不十分了解,或者懒得去正视它。有一位语文数学都难得及格的女孩子,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肯做作业。别人问她成绩怎样,她总是说:“马马虎虎。”是虚荣吗?不是,是“迷糊”。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孩子会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不了解的孩子整天显得“啥事都没有”。

有位父母的做法值得推荐:每天孩子做完作业,他都要跟孩子一起,把当天孩子学习中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如写错的字、做错的题)用本子记录下来,做成一个孩子学习进展情况的“家庭档案”,孩子做作业之前、考试之前,都会去翻翻档案,翻了档案,孩子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②适当地陪伴

这一点建议在教育理论的教科书上找不到多少理论依据,但我们周围成功的父母们却经常地谈到这一点。在孩子学习的早期,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适当陪伴看来还是需要的,孩子学习的坚持性和注意的集中程度总是有限的,成人的陪伴无疑是对他们的一种支持。但陪伴的时候,你只需要关心他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具体情况,你不必太介意。否则,在孩子的眼里,你简直就是地道的老师。如果孩子觉得你是检查员、监督员,那你的陪伴可能就会是一件有害无益的事情。

③给孩子自觉的机会

对这一点建议不要感到奇怪。父母们确实常常会剥夺孩子们自己做事情的机会。一旦我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自觉,情况往往会更糟——我们更加会迫不及待地替孩子安排好一天当中的学习生活:“你应该先做什么,做完后再做什么!”孩子哪还有机会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懒得自己动脑筋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反正父母会操心的!你让孩子怎么自觉得了?可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先说说什么时候开始做作业,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用多长时间。父母的工作就是督促孩子按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学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④说到做到,一次也不妥协

既然做什么事是由孩子自己安排好的,他就没有理由不照着做。在这一点上,做父母的是丝毫也不能跟他妥协的。养成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你还要担心孩子学习会不自觉吗?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是在为父母学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要答应他学习之前提出的条件。

有个女孩对父母说:“暑假带我到北京玩一趟,否则,下学期我就不好好学了!”父母没辙,只好答应下来。

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能提出任何条件来要挟父母。当然,为了保证孩子真正能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一开始,你不妨注意一下,不要让孩子给自己制定要求偏高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