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71

第71章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中医有句俗语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是很有道理的。

“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可是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中医学认为,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人在露天的木质椅凳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而比起木质椅凳,室外的石凳也不宜坐,尤其是早晨,石凳上往往都有一层露水,所以即使是夏季,早上也不要坐在露天放置的石凳上。

另外,夏季在户外活动或乘凉时,也不可坐“硬”。如果长期坐硬板凳,容易患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屁股一接触板凳就会疼痛,且难以治愈。

养生专家建议,夏日在户外活动或者乘凉时,应该常备个薄垫子,这样既可避免因坐得太硬而伤及身体,更能避免潮气对人体的侵害。如果没有薄垫子,就不要在木质椅凳上久坐,尤其在雨后。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很强的聚温性及传导性,冬季气候十分寒冷,属阴邪,最容易能侵害人体。天寒地冻的季节,运动完毕,就算汗流浃背,也不要坐到石头或石凳上休息,即使放了垫子也不可以。冬天室外的石头,因受气温寒冷的影响,所以会聚集了大量寒气。中医学认为,冬季养生是应该敛阴护阳的。石头属阴邪,人坐其上,寒气就会侵入人体,从而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失调,还会损害人的肾脏,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病、风湿病的人来说,更要注意冬天不能随便找块石头坐下来休息,即使再累也要克制。

所以,我们在户外活动或休息时,应该多加注意,以免“坐得不当”惹病匕身。

小贴士远离现代文明病——坐骨结节滑囊炎

坐骨结节滑囊炎又称“织工臀”或“脂肪臀”,是一种常见病,现代许多白领人士因长期久坐办公室不动而容易患此病。临床表现为坐骨结节处坐下的时候会有酸疼的感觉并在该处有明显的压疼位,站着的时候没太大感觉,多发于久坐工作的人。

发病与长期过久地坐位工作及臀部脂肪组织缺失有关。由于坐骨结节滑囊长期被压迫和磨擦,囊壁渐渐增后或纤维化而引起症状。因剧烈活动髋关节使附着在坐骨结节上的肌腱损伤,从而牵拉损伤滑囊或肌腱损伤处的疤痕刺激周围滑囊所致。是长期摩擦导致的结果。

避免此病需注意一下几点:

1平时需注意坐的时间不要过长。

2坐的凳子不要过硬。

3外出时尽量不要坐在石头或水泥台阶上。

4长期久坐者最好每5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并用手掌轻轻按摩坐骨部位3~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

5习惯坐硬板凳和木椅的人,可在坐具上放置海绵垫、布垫,或改坐藤椅和沙发。

6自行车的坐垫也不能太硬,需长时间骑车时中途最好下车活动一下。

7平时要注意坐的姿势,不要翘起二郎腿或长时间盘腿而坐,以尽量减少两侧坐骨结节平均承受的体重,避免单侧坐骨结节过分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