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语典:民谚中的99条养生金言
34260600000044

第44章 小儿不蹦跳,必定有病闹

“小儿不蹦跳,必定有病闹”,意思是说孩子蹦蹦跳跳好,不但可以防治疾病,还可以强身健体;孩子如果不蹦不跳的话,一定是生病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静”下来并不是件好事,“动”起来才正常。

蹦蹦跳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孩子开始走路了,你会慢慢发现,他们已经不能满足原来的慢慢走路,而是逐渐加快脚步,并且伴随着身体平衡能力的日趋成熟后,开始蹦跳了。

孩子天生就爱蹦蹦跳跳,爸爸妈妈看到孩子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也只是付之一笑,把它当做再简单不过的游戏。如果你注意到蹦跳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好处,就能让它成为一项健康快乐的“专项运动”。

通过蹦跳,孩子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全面的认识。不用你说,他也会知道原来除了走路,自己的小脚、小腿还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于是他便爱上了蹦蹦跳跳的游戏,甚至不知疲倦。随后他会慢慢发现,原来控制自己身体的感觉是这样美妙,自己一天比一天灵活强壮,可以让自己保持平衡不摔倒,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总之,这个过程是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强化的过程。

也许你会担心“孩子总是这么蹦蹦跳跳,会不会影响他安静地思考呢?”可是专家的建议正好相反。德国的教育专家指出,只有充分的运动,才能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学会控制自己,才能学会安静和集中注意力。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激发孩子对蹦跳的兴趣,让他的这种天性得到尽情的发挥。

那么,如何对孩子施行蹦跳训练呢?这得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运动能力的发育情况来定:

1十个月左右

孩子开始尝试站立,此时家长可扶孩子站立起来,并用手托住其两侧腋窝,孩子将会借力用两脚频频跳跃。

2一岁半后

可在床上或光洁的地板上放一适度高的坐垫,让孩子站在坐垫上往下跳。

3两岁后

两岁后,孩子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做“兔跳游戏”,即家长在前面双脚跳动作示范,孩子模仿着向前跳;或者家长两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让他借力向上跳,谓之“拉手跳”。

4三岁后

三岁后,孩子完全能够独立地进行各种弹跳活动了,花样也可多起来,除了跳绳、舞蹈外,还有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水等。家长可根据他的爱好,鼓励他选择一种或几种交叉练习,每次10分钟就够了。

有些家长担心蹦跳多了会造成孩子脑损伤,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因为人在弹跳时,虽然受到很大的外力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力确有从下肢传向脑部的趋向,但人体骨骼关节的构造十分巧妙,拥有一系列缓冲装置,完全能将这种冲击力予以缓冲、化解,保证大脑安全无恙。

因此,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蹦跳,只会健身、健脑而不会损脑。当然,做一些安全防卫方面的准备也是必要的。家长不妨站在旁边放手不放眼,以避免发生意外。

相关链接父母呵护孩子常见的错误行为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就是全家的小太阳,所以孩子都是备受呵护的;但是父母不适当的爱护,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潜在的健康危害。对于以下这些常见的错误行为,作为父母,一定要有所注意:

给宝宝保暖过度;搂着宝宝一起睡觉;让宝宝躺着喝奶;宝宝醒着时剪手指甲;外出回来就和宝宝亲热;奶瓶没消毒就给宝宝喂奶;随便给宝宝玩具;宝宝的衣服和大人衣服一起洗;室内温度过高;给宝宝吃过多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