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这个东西在我国曾随着改革因素的变化而经历过沉浮。“文革”中,有大专文凭者常被看成是“书呆子”、“同工农格格不入”、“资产阶级世界观”等等。打倒“四人帮”以后,党重申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于是文凭随之“升值”,以致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种单以文凭选人用人的不良倾向。诚然,强调学历、文凭的重要,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选用人才单凭看文凭,则会出现多方面的弊端:
一是压抑了一批优秀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自强不息的有志之士,通过自学成才,他们中间不乏“硕果累累”的佼佼者。可在有的管理者干部眼中,他们是被摒弃于“人才”范畴之外的。如某大学有位教师,虽然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自修完大学课程,并发表了20多篇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还被聘请参加国际某学术讨论会。可是,由于他原本是一个“清洁工”,不具备大专本科的学历,按照有关规定,即将被清退出教师队伍。像这样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自学成才者,不是一人,而是一批,“文凭资格”不破除,他们就难以发挥作用。
二是滋长了固步自封的不良习气。应当看到,在用人时搞“唯文凭论”,对那些持有“一纸文凭”者,貌似有利,实则有害。不正有那样一些人,把“文凭”当成走上升官晋级之路的“通行证”:一朝文凭到手,便向组织伸手;别人刻苦学习,他却打牌下棋。他们学习上不求进取,工作中难以胜任,事业上毫无成果。群众把他们比做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可是,在“唯文凭论”的管理者眼里,他们要官、要名、要利,偏都如愿以偿。长此以往,谁还愿去刻苦钻研、奋发向上呢?
三是出现了弄虚作假、文凭贬值的歪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来应该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可在一些地区,“混文凭”、“买文凭”、“骗文凭”等弄虚作假之歪风甚为盛行。大学课程不是要学习三年、五年么“可他们半年、一年就可顺利毕业;考试不是很严肃认真的事么?可他们看着书本照抄不误。还有一些教学单位,我出文凭你出钱,两厢情愿,各得所需,皆大欢喜。这种”大学的文凭,中、小学的水平,只能是自欺欺人!
罗列这些弊端,其目的就在于让管理者确立这样一个观念:文凭固然重要,但用人不要只看文凭,而要注重实质水平。日本的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曾把公司职员的履历表全部烧毁。当然,对他这种做法我们不一定仿效,但是他摒弃了只重学历不看才能,坚持在实践中选用人才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每个管理者借鉴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