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57

第57章 惟才是举

知人、识人只是选人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将发现的人才选拔出来,还必须借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就目前来讲,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有:一是考试制。通过考试,一般说是可以发现和选拔一批能人。它有利于实行“任人惟贤”的干部路线,有利于人才的竞争。二是委任制。这种形式主要是管理者决定人才,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核,然后决定是否任用。三是选举制。这是较能充分反映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当家做主的一种选人的形式,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纠正选拔人才中的不正之风。四是聘任制。对所用的人实行聘任制度,以完成任务好坏程度来衡量人的实际能力,这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竞争,促进人员流动,也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挖掘人才潜力。五是自荐。人才自荐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不少有作为的人才是通过自我推荐才被人们认识的。这些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方法,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我们应该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类型来确定选人的方式,综合各种选拔制度的长处,弥补其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合理地开发和选拔各类人才。

能否成事,决定于有无人才。古代逐鹿中原者,人才济济的则取得成功,缺乏或无人才辅佐的则招致失败,而人才的有无,决定于能否惟才是举而用之。

据《战国策》记载,纵横家苏代在和燕昭王的谈话中,论述两种人的不同作用:一种是品行好的人。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当然是品行好的人。但是苏代认为像曾参、孝己这样的孝子,只不过是善养其父;像尾生高这样讲信用的人,只不过是不欺骗人;像鲍焦这样廉洁的人,只不过是不偷人钱财。一种是具有才能的人。这种人有进取心,想有大作为,苏代说他就是这种人。苏代将这两种人进行对比,他认为前一种人,只是在德行上自我完善,虽然他们德行完善,却缺乏进取之心。而具有进取心的人,才有建功立业宏愿,才能辅助君王成大业,才于国于民有利。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深知人才的重要。在当时动乱的年代里,宇文泰知人善任,反对“州郡大吏,但取门资”而“不择贤良”的做法,主张选才“当不限荫资,惟在得人”,提拔重用了有真才实学的苏绰等人。苏绰,陕西武功人,才华出众,经人推荐,担任了行台郎中。宇文泰通过接触和了解,感到苏绰有才学,就找了个机会把他留下来交谈。过后,宇文泰对属官周惠达说:“苏绰真乃奇土,我将把政务委任给他。”不久,苏绰被擢升为大行台左丞,参予国家机密要政,越来越受到宇文泰的宠信和厚待。后来,苏绰成为宇文泰的重要助手,帮助他大力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划立府兵制,从而使西魏一天天强大起来,为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举荐人才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惟有真正爱才的人,才会为举才不遗余力,力荐反复。许多人才也就是在这种反复曲折的过程中才被发现任用,发挥才干的。被人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宰相赵普在宰相位几十年,曾对北宋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荐贤用人上,他也是不遗余力。一次,赵普举荐某人为官,宋太祖不许;第二天复荐,仍不许;第三天再荐,宋太祖大怒,撕碎他的奏章,掷之于地。赵普脸不变色,默默地跪在地上,把残牍碎片一一拾起,然后还朝回家。第四天,他补缀好旧牍,更奏如初。宋太祖明白了赵普的苦心,终于任用所举之人。又一次,有几个臣僚应当升迁。宋太祖一向厌恶这些人,不予批准。赵普却再三请命。宋太祖很生气,说:“朕偏不准这些人升迁,看你有什么办法?”赵普据理力争,说:“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宋太祖怒不可遏,起身走入后宫。赵普紧跟不舍,来到寝宫门前,恭立等候,久久不肯离去。宋太祖无奈,只得谕允其请。

赵普为了国家利益,不依君主一时好恶和自己个人得失,再三举荐人才,使真正的人才得到了重用,留下了力荐举才的美谈。

对于李光耀在识人、用人上的英明,新加坡乃至世界向来都广有盛誉。但是对于他的爱子李显龙在新加坡政坛上的明星突起,人们有许多争议。中华民族在子孙观念上向来极为重视,但是对李显龙的重用,是真正的惟才是举,还是意欲爱子继承父业,尚难确定。但是他能“荐举不避亲”,这确实也需要不小的勇气。

李显龙出生子1952年,1974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和其父一样获一等荣誉学位。他才气横溢,颇具其父风格。自的聪明好学,14岁就能流利地说英、俄、马来语和中国普通话。

李显龙在步入政坛前一直在军界服务,任新加坡武装部队参谋长兼联合行动策划司长,准将军衔。1984年经过人民行动党挑选,他作为“新秀”之一被确定为国会议员候选人。同年9月,退役,但保留军衔,从此步入政界。1985年新加坡经济大滑坡时,他被委任为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带领八个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找出经济衰退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新加坡迅速摆脱困境,经济重新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6年2月,李显龙升任贸工部代部长,不久又晋升为部长,同时兼任国防部第二部长。在人民行动党内,他先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副主席、秘书长第二助理、成为地位仅次子李光耀和吴作栎的第三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