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意大利的叫马可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收发装置,他本想立即发表自己的成果,但又感到这个装置还不够完善。当他了解到,英国的一名电气科学家普鲁斯,也正在从事无线电通讯的研究时,便决心把自己的成果先向他通报。普鲁斯当时任英国交通部的交通总监,他仔细阅读了来自意大利青年的来信后,欣喜若狂地叫道:“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呀!”他立即写信给马可尼,邀请他来英国,表示尽全力帮助他搞好发明。1896年7月,马可尼带上装有无线电收发报机的铁箱,乘船前往英国。船到伦敦港口时,海关检查员指着马可尼携带的铁箱,厉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马可尼说:“这是我发明的无线电收发机,有了它,没有电线也可以通讯联络了。”可是,检查员根本不相信世界上会有无线电联络的事,他怀疑这个意大利年轻人是地下恐怖组织成员,那铁箱子里可能是炸弹。马可尼还要争辩,检查员喊来几个汉子,不由分说,抬起铁箱,就扔进了海湾里。马可尼无可奈何,只好空手上岸,找到了普鲁斯。普鲁斯一听立即赶到港口,派人设法捞起铁箱,还让检查员向马可尼赔礼道歉。然后,便同马可尼攀谈起来。普鲁斯说:“你的发明无疑是伟大的成绩,我也为此作了一番努力,但成绩远不如你。我愿把我所发明的一切都让给你,让我掌握的东西去丰富、完善你的设备。”于是,普鲁斯把自己的成果一一介绍给马可尼,供他改进设备时参考。他还腾出了一间房子,让马可尼作研究室。普鲁斯的举动受到人们的猜疑和嘲讽,更有一些愚昧无知的人对他进行离奇的攻击。普鲁斯则全然不顾。他召集了一个有电学家参加的集会,向科学界公开马可尼的发明,并当场进行了无线电通话表演。一下子轰动了英国,传到了全世界。这一年,马可尼在英国获得了无线电收发设备的专利权,年仅22岁。今天,人们赞扬马可尼的发明,更钦佩科学家普鲁斯热情扶植青年科学尖子马可尼的崇高美德。
贾岛(797—843),字浪仙,范阳(今北京)人,是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学,酷爱文章诗赋,初应科举,连年败北,囊中羞涩,失意之极,遂出家为僧,号无本,居洛阳寺院。但当地官府不许僧人午后外出,贾岛身无自由,十分苦恼,写诗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幕归。”贾岛以苦吟著称,其诗作字斟句酌,颇有新意,但很长时间不被人了解与欣赏。他伤心至极,慨叹说:“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卧归故山秋。”
后来,贾岛辗转至长安,寄居青龙寺。“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但仍无人赏识,处境困窘。某日他埋头吟诵,不经意之中,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遭至讯问侮辱,身心备受伤害。
一次,贾岛骑驴走访李余幽居,得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其意境清新。但他不太满意那一个“推”字,想找一个更好的字眼。不一会儿,想到一个“敲”字,觉得不错,却又难以决断,于是骑驴缓行,边走边思,神游物外,还用手比划着“推敲”的动作。突然一阵车马之声在耳边响起,贾岛才发觉撞了一位达官的车驾。这位官员便是大文学家当时任京兆尹的韩愈。左右将贾岛拥至韩愈马前,贾岛如实说明了冲撞仪仗的原因。韩愈非但不怪,反而十分欣赏这位僧人对作诗的执著。他停车思忖“推”“敲”二字,认为“敲”字为佳。于是贾岛确定以“敲”字入诗。这件事即“推敲”一词的由来。
韩愈由此事认识了贾岛的才华,让他并辔归第,共论诗道,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遂阿贾岛结为布衣之交。他欣赏贾岛“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的苍凉情感,欣赏“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意境。他认为贾岛诗的风格与孟郊相近,并为之作诗道:“孟郊死葬北郊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韩愈的推许使贾岛声名大振,时人将之与孟郊并提,称“郊寒岛瘦”。
韩念非常同情贾岛的坎坷遭遇,不愿让他埋没在僧侣之中。他亲自对贾岛“授以文法”,使之“去浮屠,举进士”,回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贾岛后来当过长江县主簿,号“贾长江”,留下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诗作。
冲撞官员车马仪仗,在唐朝是犯法行为,依律当罚。贾岛当年曾因冲撞刘栖楚车马而受辱。但韩愈遇到此事,却不但不怪罪贾岛,反而与之共同推敲诗句,并因此结为至交,后又助他脱离困境,足见韩愈有识人之能与爱才之心。如果不遇韩愈,贾岛很可能饮恨一生,永无出头之日。韩愈的这种爱惜人才、扶植人才的精神,是值得歌颂与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