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名挚,是我国商代名相。他原是奴隶,后来商汤发现他才干超群,就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并让他做了右相。在他竭力辅佐下,商汤炎夏,建立了商朝。商汤死后,传位于外丙,不久外丙又传位于仲壬,仲壬死后又传位于太甲。其间,伊尹一直是首辅大臣。太甲是商汤的孙子,辅佐他的首要人物,仍然是伊尹。
伊尹为了让太甲像其祖父那样成为一代明主,就废寝忘食地一口气写了三篇文章请大甲阅读。其中,一篇名叫《肆命》,是专讲如何分清是非和应持如何态度;另一篇叫作《租后》,综合介绍商汤时的法律情况。太甲开始断位时很尊重伊尹,但二年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自以为是一国之主,理当随心所欲,而不该受任何形式的约束。所以,对大臣乃至伊尹的意见,几乎是视而不见、倾耳不闻,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管国家兴衰、百姓死活。稍不如意,小则大发雷霆,大则行使他那生杀大权。直闹得怨声鼎沸、民生涂炭。大臣们一个个束手无策,都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伊尹身上。
伊尹对太甲的现状既痛心,又担忧。他无数次地规劝,却毫无效应。他反来复去地左思右想,最后下定决心,把太甲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希望他能面对祖先之墓,静心思过,痛改前非。在此期间,伊尹代管国家政务,不立新君,以待太甲脱胎换骨后再来执政。
太甲自幼就晓得其祖的盖世奇功,也一直对其祖敬佩得五体投地,并为有如此贤明的先人感到无限荣幸。他想象中的祖坟,一定酷似金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但他到了桐宫后,才惊奇地发现坟墓竟如此简陋,墓旁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宣,供祭祀使用。看墓人听说太甲是由于不遵祖训而被右相放逐到此,就耐心地给他讲商汤创业打天下的故事,讲商汤依靠右相守业定典章的经过,以及为了百姓而身体力行的情景。太甲开始感到很有趣,渐渐也就从中受到了教益。再加上他在桐宫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平民,亲眼看到老百姓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场面,也由好奇、同情逐渐发展到怜悯和热爱。他开始也干点体力劳动方面的事,渐渐又从中悟出民间的辛苦和欢乐。随着心理上、感情上的潜移默化,他开始了自省,并且一步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和缺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甲在桐宫三年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伊尹虽居高堂,但一直密切关注着太甲的情况。他得知太甲已重新作人,由衷地感到高兴。于是,他亲自率领满朝文武来到桐宫,迎接大甲返回了京都毫城。又特地举行了极其隆重的仪式,把管理国家的大权重新交还太甲。太甲也深为老臣的义诲所感动,更加敬服伊尹,并仍请他做为首辅大臣。从此,太甲以祖父商汤为榜样,严以律已,多方纳谏,勤政爱民,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