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045

第45章 鲶鱼效应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成功的用人者都是有找人的本领,他们都能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找到尽可能多的人才。

许多企业基本上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20%;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约60%;三是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村或废材,约占20%;如何使第三种人减少,使第一第二种人增加呢?采用“鲶鱼效应”。

过去渔人捕沙丁鱼,总是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

为什么放进一条鲶鱼,就能使其它鱼都活着呢?原来,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找小鱼吃。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游动杀手”,自然也加速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其实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人公司,制造一种紧张气氛,这样,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一位合资企业的女职员曾经这样描述她的工作情况:

“我自信自己属于女强人类型。我曾经因为努力工作而多次受到管理者的嘉奖。管理者对我说:‘你令许多男人都自叹不如。’管理者的话引起了我的男同事的愤愤不平,他们总是憋着一股劲地工作,我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竞争可以使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起死回生,竞争是企业生命的活力,没有竞争,企业就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当然,能否将竞争机制引入你的企业之中,就看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艺术就在于发挥你的智慧,开动你的脑筋努力使你的被管理者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一位大管理者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

“要使你的被管理者超额完成工作,你就必须激起他们的竞争欲望和超越他人的欲望,这是条永恒的真理。”

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哈维·怀尔史东说:

“我发现,光用薪水是找不到好被管理者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

如果想让你的被管理者活跃起来,改变那种拖拖拉拉的办事效率,变奴才为人才,就应该精兵简政,大刀阔斧地削减你的被管理者,在竞争中淘汰那些低效率的被管理者。这种削减会使在职的被管理者感到就业的压力,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你要让他们明白:天底下没有金饭碗、铁饭碗,你们随时都有被炒掉的危险。你要设法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兢兢业业地去工作。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被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被管理者没有前途,这样的公司也会没有前途。因此,管理者必须从上任那天起,让所有的被管理者知道,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同时给他们施加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理。这样你的企业里面就遍地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