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即意味着人才的竞争。在管理者的眼里,往往自己企业的人才不如其他企业的人才棒,总想方设法“挖为己用”,所以,给管理者提醒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伯乐,你应挖人”,挖就应当机立断,多渠道挖人。
一个人才当他还处在“潜”人才阶段,是被及时发现还是得不到发现而自生自灭,是其成才路上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也是呼唤伯乐的时机。
闻名中外的著名管理者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年轻时家里很穷,他发誓要养家糊口,于是就只是身出来打天下。几经颠沛流离,孤身流落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城,在一家纸行里当小杂工。张弼工很快显露出自己的才华,把纸行的勤杂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纸行管理者发现,张弼士决非池中之物,日后一定是个人才。于是他破例提拔张弼士做了账房先生。此时的张弼士如鱼得水,把纸行的账目搞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管理者非常高兴,立即让他管理者商务工作,并授予全权,同时还把自己那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他。
张弼士从纸行的生意起家,开始向工商业界发展。后来创立了张裕酿酒厂,制造出了闻名中外的张裕葡萄酒。而他自己终于成为工商业界的大亨。又如: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人人皆知。台湾管理者王永庆效先人之行,五访“茅庐”,方请得当今台塑企业集团的首席顾问了瑞铁先生。
1964年,台化公司成立前夕,资金短缺,经已故中小企业董事长陈逢源介绍,王永庆认识了丁瑞铁。当时了瑞铁任大同公司协理,因而婉言谢绝了王永庆邀他到台塑的诚意。但是王永庆没有放弃,他深深知道人才难得,于是效刘备之法,先后五次盛情邀请,丁瑞铁终于答应了王永庆,决定赴台塑效力。丁瑞铁赴任后,创下了民营企业直接向国外取得长期低息贷款的先河,台化所需要的资金就此解决。目前,在丁瑞铁的鼎力相助下,台塑创下了台湾化纤纺织第一位,民营制造业第三位的成绩。
王永庆不仅寻求了瑞铁之类的社会名才,就连街头市井的普通百姓也不放过,他甚至罗致了包青天的第43代子孙。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王永庆在纽约遇到了一个研究生化的中国人,直觉告诉他此人能有所作为,于是王永庆邀这个学生去台湾工作,这个学生没讲任何条件满口答应,王永庆见他面孔黑黑,又姓包,于是想起宋朝刚直不阿的包拯包青天。王永庆说:“我在感动之余,脱口而出,您很像包青天的后代。”这个学生说:“我是43代。”于是,这位秉性刚直的包家驹就成为台塑企业医学院的首席研究员。
第五章 和谐管理: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