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谐管理
34231000000100

第100章 化解反面为正面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更把“人和”理解得简单化了。认为不吵不闹,没有反对意见,开什么会都掌声雷动,一致通过,这便是“人和”。

化解反对意见

他们通常不愿被管理者间发生任何争端。当被管理者间稍有异议时,就皱眉说:“你们在一起工作,像这种小问题都无法获得一致的见解,你反对我,我反对你,怎么行呢?”

同样,这种管理者也不喜欢被管理者反对他的意见。如果恰巧有四五种不同的看法同时提出来,他往往会觉得焦头烂额,不知听措。最镇静的办法也不过是说:“今天有许多很好的意见被提出来了,因为时间关系,会议暂时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再找机会,大家好好讨论。”想尽办法要追求他心目中的“人和”。

这种害怕反对意见的管理者,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一致的意见,不见得就是最好的。

假如被管理者对你的方案没有异议,并不能证明此项提案就是完美无缺的,也许别人只是不好意思当面批评你而已。这时做管理者的,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该尽量鼓励别人发表不同意见。

要放弃自信的语气和神态,多用疑问句,少用肯定式。不要让人觉得你已然成竹在胸,说出来不过是形式而已,真主意假商量。

要自己挑选一些薄弱环节暴露给人看。把自己设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告诉别人,引导别人提出不同意见。

只有集合多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良好的相处,往往不是相互忍耐而得到的,有很多时候,反而是争吵的结果。

要注意的是:当你在被管理者的不同意见中选择一种来用时,切记不要伤害未被选用意见的人的自尊心。首先应该肯定他的辛苦是有价值的;其次要以最委婉的方式说明不采用意见的原因。不要让持不同意见的被管理者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感觉,不要让他们之间产生隔阂和敌意。

若能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反对之声不仅不是管理者的祸水,相反,或许还是管理者的福音。

批评讲究艺术

玛丽·凯能吸取他人的教训,摸索出一套批评的艺术,这就是:她既批评了人,又不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一次,她主持召开一个由一批美容顾问参加的销售会议。这中间,有一个人的化妆品箱子很脏,玛丽·凯担心这位女士会由于那个脏箱子而影响销售额。然而,这位女士自尊心极强,当众批评会使她难堪。因此,玛丽·凯决定用巧妙的方式把她的想法告诉这位女士。在销售会议上,她间接地向这位女士谈她对化妆品箱子的看法,那些话本来是专门为这位女士讲的,不过她本人并不知道。尽管其他人从玛丽·凯讲的那番话中也有所得,但是,这位女士在不知道玛丽·凯几乎是针对她讲的那番话的情况下接受了批评。那么,她到底是如何讲的呢?在整个会议期间,玛丽·凯反复强调美容职业的重要性。她说:如果你出席一个化妆品展销会,发现盛有化妆品的箱子很脏,你会怎么想?接着,玛丽·凯又讲:我们的职业是美容,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印象。虽然,这番话完全是针对这位女士讲的,可是,玛丽·凯在讲话时从不朝这个女人看一眼,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玛丽·凯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在销售会议上当众批评这位女士,那后果肯定会是很糟糕的。

美国商用机器公司有一个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他心里非常紧张。许多人向董事长提出应把他革职开除,但董事长却认为一时的失败是管理者精神的“副产品”,如果能继续给他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因为挫折对有进取心的人是一副最好的激励剂。

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个高级负责人叫到办公室,通知他调任同等重要的新职。这个负责人非常惊讶:“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或降职?”董事长却说:“若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个高级负责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处理被管理者犯的错误是大有学问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只是狠狠的训斥,使他离开时闷闷不乐,甚至心存抱恨之意,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像以上两家企业的董事长那样,通过有意识地原谅被管理者的过失或错误,维护他们自尊心的做法,激励他们的进取行为,使其不致因失误和错误而灰心丧气,却步不前,从而将错误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功补过。容人之过,等于扬人之长,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牢记的。

化解错误

有些管理者似乎喜欢“痛打落水狗”,被管理者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是厉害。他的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说的话,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来认错,不行,我不能放过你。”或者:“我说你不对,你还不认错,现在认错也晚了!”

这样的谈话进行到后来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假若是女性的话,还可能嚎陶大哭而去。另一种可能,则是被责备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

这时候,挨骂被管理者的心请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份了。在这种管理者手下,叫人怎么过得下去?”性格比较怯懦的人会因此而丧失了信心,刚强的人则说不定会发起怒来。

显然,管理者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有的管理者说:“不是我得理不让人,这家伙一贯如此。做事的时候漫不经心,出了问题却嘻皮笑脸地认个错就想了事,我怎么能不管他?”

的确有这样的人。但即使对于这样的人,在他认错之后再大加指责仍是不高明的。不论真认错假认错,认错这件事本身总不是坏事,所以你先得把它肯定下来。然后,便可以顺着认错的思路继续下去: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错误造成了什么后果?怎样弥补由于这个错误而造成的损失?如何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等等。只要这些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批评指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管它是真认错还是假认错呢?

要知道,一千个犯错误的被管理者,就有一千条理由可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作解释、辩护。被管理者有能力自我反省,在挨批评之前就认错,实在是已经很不错了。当被管理者说:“我错了”,而当管理者的还不能原谅他,那实在不能说是个高明的管理者。

此外,对管理者批评之后即能认错道歉的被管理者也不用大责备,特别是有些极轻微的错,第一次犯错误和不小心犯错误等,只要稍微提醒他一下即可。

日本著名管理者松下幸之助对他被管理者后藤犯错误处理有一则感人故事。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了一个大错,对此松下怒火冲天,一面用挑火棒敲着地板,一面严厉责骂后藤。骂完之后松下注视挑火棒说:“你看,我骂你多么激动,居然把挑火棒都扭弯了,你能不能帮我把它弄直?”

这是一个绝妙的请求,自然后藤只有遵命,挑火棒恢复了原状。

松下又说:“咦?你手可真巧呵!”随之是一个亲切的微笑,高高兴兴地赞美着后藤。

松下的一怒一喜一赞软化了后藤的心,使他一肚子的反抗心立刻烟消云散了,对松下心服口服。

更让后藤吃惊的是,他一回到家,看到的是太太准备了丰盛的酒菜正等他共享晚餐。后藤禁不住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哦,松下先生刚来过电话说:‘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恶劣,你最好准备些好吃的让他解解闷吧。’”

自此以后,后藤更加拼命地工作。

显而易见,松下先生特有的人性管理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犯错误是第一阶段,认错是第二阶段,改错是第三阶段。不管是经过批评后认错,还是未经批评而主动认错,都说明他已到达第二阶段,当管理者的只能努力帮助他迈向第三阶段。

化敌为友

朱元璋起兵的目的是推翻元朝,应该说他与元朝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朱元璋的目光却注视着元朝营垒中的文武人才,努力争取、为己所用。秦从龙和郭云等就是有代表性的被朱元璋招至的文臣和武将。

朱元蟑攻心为上,很早便宣布对元朝人士“不以前过为过”的政策,因为仕元者不乏贤才。秦从龙是元朝的江南行台侍御史,颇有名声。战乱起后,秦从龙弃官隐居镇江,朱元璋早就留心到这位人物,徐达率军攻取镇江前,朱元璋便与他交待“镇江有秦元之(秦从龙的字)者,才器老成。入城,当为吾访之。”将寻访秦从龙作为徐达入城的一项重要任务。徐达访得泰从龙后,朱元璋立即派他的侄子朱文正带金子火速前往聘请。秦从龙到后,朱元璋亲自出门迎接,“呼先生而不名”,极示尊敬。

郭云是元朝的一员武将,忠于元室。朱元璋北伐时,“元主北奔,河南郡县皆下,云独坚守,大将军徐达遣指挥曹谅围之,云出战,被执。大将军喝之跪。云植立,谩骂求死”。徐达将郭云押解南京,朱元璋爱惜郭云的为人,立即释绑。当时朱元璋正在读汉书,问郭云是否认字,郭云说“可以”,朱元璋将汉书交给郭云读,郭云读起来相当熟练,“帝大喜,厚加赏赐,用为漂水知县,有政声。帝益以为贤,特摧南阳卫指挥佥事。”因为郭云在河南南阳家乡有较大影响,当时聚集家族部曲甚众,朱元璋又让他回南阳收集部曲,负责当地的防务,一直到郭云病死。

胡美原为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驻守龙兴,朱元璋派人招谕胡美,胡美表示可以考虑投诚,但希望“无散部曲”,即不解散他的军队。朱元璋对此有些犹疑。当时胡美使者在侧,刘基用脚轻踢朱元璋坐椅,朱元璋会意,当即下一道赐书称,“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审天时,料事机,不待文兵,挺然委身来者,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兵少则益之以兵,位率则隆之以爵,则乏则厚之以赏。安肯散其部曲,使人自危疑,负来归之心哉?”朱元璋这一番表示,至为诚恳,可视为招纳敌方人才的宣言,足见其机警与胸怀。胡美打消疑虑,率众投降,朱元璋仍任命他为江西行省丞相,后又任征南将军,洪武三年封豫章候,是朱元璋倚重的大臣之一。

汉光武帝刘秀在称帝之前,一度隶属于刘玄。一次,突然接到立有赫赫战功的长见刘縯被更始皇帝刘玄因嫉谋杀的消息,禁不住捶胸顿足。这种打击,为一般人所难忍受,但是刘秀考虑到王莽未除,复汉事业未成,一旦与刘玄分裂,则兵力分散,必为王莽所灭,因而强忍悲痛,容刘玄杀兄之仇,亲赴宛城向刘玄谢罪,“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即刘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刘玄自感羞愧,只好封他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也因此而得生存,兵力迅速发展,终至*3*6翻王莽,恢复汉室,一统天下。假如刘秀不能忍悲容化,一时激忿,兴兵讨伐刘玄,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王莽“新”朝灭亡,东汉王朝的建立。

洛克菲勒一生中树敌无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调解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但是聪明过人、目光远大的洛克菲勒却善于利用这种矛盾,不断地从敌对势力中,把最有生存力和竞争力的强者吸收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为已所用。在洛克菲勒帝国的核心管理者层中,可以看到不少这种先是敌人后成为优兵的强者。而且,这个阵容不断地随着美孚石油的扩张而扩大。

在洛克菲勒的帝国中,拥有当时美国最完美的人才机构。他们每个人都各具特色,都能独当一面。威廉和蔼可亲、沉着冷静;弗拉格勒骁勇善战;阿吉波持智勇双全;新加入的享利·罗查斯目光独到,无往不胜……

在这群最强的对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洛克菲勒退休后,继任美孚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的阿吉波特。

洛克菲勒为了控制石油行业,达到自己在这一领域彻底垄断的目的,成立了一家名为“南方开发公司”的控股公司,计划凭此公司来吸收并控制一些有影响的石油公司。南方开发公司甚至还与铁路大联盟签订了运费协议,使参加这个控股公司的石油企业的运费仅为其他公司的1/2.一旦这个石油联盟成立,各个没参加联盟的中小企业只有等待破产了。

这时候,一个短小精悍的实业家出现了,他就是阿吉波特。他年纪轻轻,当时仅24岁,可擅长演讲,是一位管理者天才。他以800美元的投资投身于炼油业,经过苦心经营,月生产量达到了25000桶,但当时也濒临被南方开发公司收购的危机。

阿吉波特在众多小生产者茫然失措的时候,提出了对策——大封锁。他计划成立生产者同盟,并组成自卫武装,限制向洛克菲勒集团提供原油。同时,他还印刷了3万份传单,分别送给华盛顿联邦议员和州法院。一时间,舆论大哗,各界人士纷纷指责洛克菲勒心狠手辣,置人们的生死于不顾。在重大压力之下,南方开发公司尚未成立就流产了,洛克菲勒经历了平生第一次大败,也遇到了平生第一位强敌。

洛克菲勒这时开始逐步接触这个年轻人,同时也采取种种策略来分化、瓦解那些结成同盟的石油小生产者,以高价收购原油,打破了他们的封锁计划,瓦解了生产者同盟的防线,而且把阿吉波特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中来。

阿吉波特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艾克美,并以其曾管理者生产者同盟的威望开始收购以同类行业的管理者的股票。他也开始逐渐地帮洛克菲勒说话,煽动解散生产者同盟,而众多的小生产者却不知,这家艾克美公司的股权是掌握在洛克菲勒手中。终于,阿吉波特帮助洛克菲勒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阿吉波特还多次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垄断事业出谋划策,他曾建议停止输送麻京郡生产的原油。麻京郡是一个新油田,但较为偏僻,全都依靠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输送原油。而一旦停止输送它生产的原油,就不得不关门大吉了。这样一来,麻京郡不得不放弃铺设新油管,而继续接受洛克菲勒集团的盘剥。

洛克菲勒从兼并到行业垄断,一直到最后建立起庞大的托拉斯组织的进程中,提供锦囊妙计的阿吉波特逐渐成为美孚石油公司管理层中的后起之秀,深得洛克非勒的信任。洛克菲勒退休后,力举阿吉波特作为第二任董事长,管理者他庞大的帝国进一步拓展。

律师多德不仅是当时最有才于的一位律师,也是一名最早专门受一家公司委托的律师。正像多年前投身到洛克菲勒旗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也曾是洛克菲勒的劲敌。

在南方开发公司方案推行期间,多德在多次公开会议上指责美孚公司是条“蟒蛇”,后来,他又代表产油地区对美孚公司进行诉讼,但洛克菲勒并没有因这段历史而阻碍他去罗致这么一名能干的律师。当他的帝国规模膨胀到与美国的法律抵触时,他向多德伸出了求援之手,他希望多德能利用法律知识帮助他建立个完美的经济帝国。

多德根据洛克菲勒的建议,于1882年炮制出托拉斯协定,美孚石油公司改组为美孚托拉斯,使洛克菲勒能以信托方式来掩盖明目张胆的垄断。美孚石油公司在改组之后,拉进了60多家公司,其中40家所有权完全属于美孚托拉斯,另外26家多数权益也掌握在美孚手中。托拉斯体制成功地防止了外界对它进行调查和揭露,它不但使洛克菲勒精心勾画十年的垄断蓝图得以实现,而且也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史,形成美国历史上独特的托拉斯垄断时代。多德在其中确实功不可设。

同样的人物还有纽约州议员赫伯恩,他曾发动了一场对美孚公司的大规模调查。而正是因为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引起了洛克菲勒的注意,使其成为洛克菲勒的财产管理人。

正是由于洛克菲勒不断地把眼光投到敌对的阵营中去,他才得以广揽天下人才,共谋霸业。

美孚集团的每个成员都各有责任,但也脱离不了洛克菲勒的严密控制。他用分而治之的办法限制每个人的表演舞台,使他们强烈的唯我主义保持平衡。而且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向他们灌输“美孚精神”,培育了一代新型的。忠实不渝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正是有了这些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洛克菲勒王朝才能在它所开辟的各个领域迅猛发展。

洛克菲勒曾自己评价自己的班底:我的班子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有才干的朋友,一种是有才干的敌人,敌人是过去的,而今天之后是朋友了。他们绝非是乌合之众,庸碌之辈,他们全能独当一面。我无需面面俱到,我要做的只是统管全局,确定战略,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我想,这就是美孚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同样也是洛克菲勒家族获得成功的原因。

错打正着

晚清时,有一个叫任谓长的画师,他的画技在当时名声较大。有个叫任伯年的穷画匠为了混饭吃,便经常冒用任谓长的名字画些扇面卖钱。任谓长发现了这些冒牌货后,觉得这个年轻的冒牌者功底还不错,便到任伯年的铺子里订了五把仕女扇面。过了几天,任伯年果真及时交了货。任谓长笑着问:“任谓长老先生画得能有这么快吗?”任伯年胡馅道:“我送得快,他也就画得快,他是我的家叔呀!”任谓长当时并未动怒,觉得他是穷极所致,而且愿望尚好,并无恶意,更无恶果,于是开心地说:“我就是任谓长呀,你既愿意,我就做你的叔叔吧。”从此,他悉心指导,并资助任伯年到苏州去学习。在其栽培下,任伯年青出于蓝,成了当时造诣极高的画师。

蒙古国通事杨维中参与一案件,大臣耶律楚材按法拘捕了他。窝阔台汗很器重和信任杨维中,知此事后大怒,差人将耶律楚材绑起来。窝阔台汗“既而自悔,命释之”。楚材不让人替他松绑,声色俱厉地说:“老臣备位公卿,辅佐陛下处理国政,陛下下令捆绑我,是因为我有罪,那就应该明示百官,让他们知道我罪在不赦;现在又轻易地要以无罪释放我,如同戏弄小孩一般,假如国家有大事,难道也能这样办吗?”在场官员听后大惊失色,以为楚材大祸将要临头了。可是,窝阔台汗仔细想了想,认为楚材说得很有道理,并当场承认了错误:“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窝阔台汗身为国王,当众受责,其尊严可谓尽失。可是,他能理解正义之责,不惜屈尊认错,确为明君之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