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许多人还是将攻击焦点集中在摇滚音乐录像上。80年代后期,一个主要由医生、教师组成的叫“美国反电视暴力全国联盟”的组织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MTV台和WTBS电视台播放的音乐录像中,每小时里有17?郾9%的镜头是暴力性的,其中尤以重金属音乐的录像为甚。最让该组织恼火的是“天堂”乐队的录像《摇滚学校》,他们称这部录像“在道德上别有用心”。在这部录像中,一帮高中生把他们的课本扔到了垃圾箱中,校警端着步枪、牵着警犬追赶学生们;校长则用长统袜蒙着脸孔,把那帮学生们赶出了校园。在录像的最后,学生和老师们随着摇滚节拍开始了暴动。(表达类似场面的《黑板丛林》及其主题歌《昼夜摇滚》在50年代曾经遭遇过同样指责。)
正当有关音乐录像“不道德”的指责如火如荼之时,另一帮更有权势的人加入了卫道的行列,这就是“家长音乐资料中心”的女士们。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一直继承着杰西·杰克逊的衣钵随时审查着摇滚是否在歌词、唱片封套上有“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80年代中期,一个名叫里克·阿里的中年人就曾掀起过一场风波。当里克从辛辛那提的一家商店买来“王子”的《1999》时,他从唱片中听到了一个脏字眼,但他查看唱片歌词时,却没有找到这个词(其实这是一种常规做法,即使在中国,我们也可看到王迪的《忧心忡忡者说》等例子)。于是,里克·阿里发起了一场反“色情”和“不道德”摇滚的圣战,特别提出必须把真实的唱词印在唱片和磁带封套上,此一提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里克的呼吁得到了美国“家长教师联谊会”的全力支持,该联谊会在美国拥有450万会员,其势力不容等闲视之。该公向“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致函,要求他们对唱片实行类似电影的级别制,并在唱片、磁带上作出标识。
“唱片工业协会”的发言人马上指出:“这是个危险的先例……它本身并不是审查,但它必定会打开不祥的潘多拉之匣。”因此,这一提议受到了该协会和各唱片公司的坚决抵制。
“家长音乐资料中心”终于登场了,这是一个由华盛顿贵妇人们发起的组织,其成员既包括当时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的夫人苏姗·贝克,也包括后来成为副总统夫人的蒂帕·戈尔,更多的成员则是国会议员、华盛顿市议员和政府各机关大小官员们的夫人。“家长音乐资料中心”认为在摇滚中存在着五大“毒素”: 性爱泛滥、施虐—受虐狂、反叛、神秘、毒品。在她们的眼中,麦当娜是在教女孩们“如何成为交尾期的色情女皇”,“王子”更是“不要脸的丑八怪”,他们和其他一些人的作品完全是“色情摇滚”,其下流程度完全超过了“猫王”和“滚石”,因为现在的摇滚不再是暗示性的而是公开挑逗和描绘,因而“在道德上更加堕落”。
“家长音乐资料中心”接过了“家长教师联谊会”的接力棒,要求唱片业进行“自我审查”。由于该组织背后的强大政治后盾,一些新闻媒介和唱片公司开始屈服。美国“全国广播业者协会”的负责人向各地电台电视台致函,要求他们对“家长音乐资料中心”提出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MCA公司停止制作“单程”乐队的《让我们谈谈》,理由是其“太下流”,纽约和洛杉矶的一些电台停播了《雪茄墙》和马文·盖伊的专辑《一生的梦》,甚至一些批发商都慌了手脚,宣布不再供应“王子”的《亲爱的尼基》(该唱片被“专家音乐资料中心”视为“极端可恶”)等唱片,重金属音乐的歌词和唱片封套被进行详细检查,“W.A.S.P.”乐队和“刺客”乐队的唱片更是被“遣送”回了唱片公司,因为其封套设计“在道德上不可接受”。MTV台惟恐一旦处于“中心”的攻击之下,音乐录像业便会一落千丈,于是主动与“中心”会晤,保证该台将会按“公众的品位和道德要求”选择音乐录像,MTV台甚至令人肉麻地说:“许多其他音乐电视节目都不具备MTV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
“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也一改往日态度而再不敢公开与“中心”对抗,因为当时国会正在讨论有关非法盗版唱片磁带的处罚条例,如果与“中心”对抗,很可能会失去获得侵权补偿的机会。然而,他们也不能完全遵从于“中心”的要求,而且他们内心里并不认为摇滚已成了“色情摇滚”。
1985年8月,美国参议院贸易委员会宣布,他们将于9月19日举行关于“色情摇滚”的听证会。这是“中心”具有强大能量的证明。与此同时,“美国唱片工业协会”致函“中心”,宣布部分唱片公司愿意接受“中心”提出的在唱片封套上注明警告字样的要求。但这一字样只能是:“家长注意:有暴露性歌词”,“中心”所提出的其他字样未被接受。至于分级要求,“协会”指出,每年全美有25000首新歌上市,比起每年约325部新电影来,这是个极其庞大而难以进行分级的数量。而“中心”提出的要求则是极为繁琐的,比如,用“X”来表示“性”,用“D/A”来表示“赞美毒品、酒精”,用“O”表示“神秘”,“V”表示“暴力”等等。这一要求终于使得一向对摇滚抱有成见的《综艺》杂志也认为“中心”太过苛刻,并提醒人们,对一种自由的侵蚀必将影响另一种自由。
但“中心”的成员却继续出现在几乎每一家电视台、电台和报刊上,对摇滚施加压力,而且随着听证会的接近,他们不断扩大“不道德摇滚”的名单,并不断收集可以证明“摇滚就是邪恶”的歌手言行,其中包括歌手在后台喝酒的照片等等。在歌曲黑名单上,除了以前所提及的之外,又加入了“戴夫·莱帕德”的《高而干》,麦当娜的《打扮你》,辛迪·劳帕的《她打一下》,“AC/DC”的《让我将爱付给你》,“范·海伦”的《老师狂热》,“扭绞姐妹”的《我们不想干》等等。苏姗·贝克甚至认为,迈克尔·杰克逊也唱起了有关施虐—受虐狂的歌。
听证会终于如期举行,代表“中心”发言的正是苏姗·贝克、蒂帕·戈尔,代表唱片业的则是“唱片工业协会”主席戈特科夫和弗雷茨,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三名歌手代表: 乡村音乐歌手约翰·丹佛、摇滚斗士弗兰克·扎帕,以及重金属乐队“扭绞姐妹”女主唱迪·斯里德。首先出场的却是参议员保拉·霍金斯,她是“中心”各成员的好友,自然大谈摇滚乐中的“不道德成分”,她所列举的例子便包括“扭绞姐妹”的音乐录像片《我们不想干》。接着出场的是苏姗·贝克,在列举“不道德”摇滚的例子之后,她把青少年“不法行为、自杀、强奸率”的上升归结为这类音乐的“邪恶影响”;据说以前是摇滚乐手的杰夫·林也随着贝克的思路列举了更多例子,认为摇滚的确对青少年有“极坏的道德影响”。
约翰·丹佛则为摇滚辩护(尽管严格说来他并不是摇滚歌手),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有的批评纯属想当然。比如,他的最佳作品之一——《高高的落基山》,就曾被某些电台认为与毒品有关而遭禁播,因为“高”这个字眼常常被用来形容吸毒后的感受。丹佛说,“高高”一词其实与清凉的夜晚、新鲜的空气、山脉等有关而与毒品风马牛不相及。他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唱片分级制,并认为那是通往“极权统治”的第一步。弗兰克·扎帕则同样反对分级制并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心”的要求读起来“就如同某种邪里邪气的化妆指导详解,它是想用少数歌词上的问题来搞垮所有的作家和表演者……”迪·斯里德则全副重金属舞台装扮出场,并首先声明她已过而立之年,是一个3岁男孩的母亲,不喝酒不抽烟不吸毒,而且是个基督徒。
她接着以自己乐队的一首歌为例说明反摇滚者的荒唐。她们的《刀片之下》被“演义”成了一首有关想象强奸、虐待及施虐—受虐狂的歌,然而斯里德指出,这其实是一首表现在医院内的焦虑心情的歌。她们的《我们不想干》也曾被“中心”列为典型的不道德作品,因为它表现的是一个少年用不同的方式打击他的父亲。斯里德说,这个情节是以一出动画片为基础的,如同在这部动画片中一样,坏蛋总是受到打击,但在下一集里他们又完好如初。一切都只是一种想象而已。斯里德还对“中心”进行了反控诉,她指出,“中心”用一场“不负责任的、伤害性的、污蔑性的运动”毁坏了她和她的乐队的形象。她特别指出蒂帕·戈尔在一次专访中称“扭绞姐妹”穿着印有一个妇女双手被铐、大张双腿的T恤衫,事实上她们从未穿过这类东西。斯里德坚决反对任何分级制,并认为提醒子女是专家的权利和责任所在,与政府毫不相关。
听证会并没有产生什么直接结论,但举行听证会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中心”的胜利,而且随着听证会的举行,更多的唱片公司和电台、电视台倒戈相向,站在“道德”的一边向摇滚发出了禁令。美国最有名的专栏作家之一——安·兰德斯也号称她收到了数千封有关这一主题的来信,抱怨摇滚乐助长了滥用麻醉品、自杀、性混乱、青少年暴力行为等等。她自己在选听一些唱片后也发现,其中有些歌词“惊人地粗俗”。于是她表示“支持华盛顿的夫人们”。
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开始意识到“中心”的要求所潜藏着的危险性。著名的《人物》杂志就此议题向读者征求意见,结果收到了该杂志历史上最多的一批读者来信,其中90%以上认为检查制度而不是摇滚才是真正的威胁。洛杉矶市长汤姆·布莱德利更是公开反对“中心”的要求,成为公开反对分级制的第一位政府官员。
终于,保守派主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60年代的学生运动中,他曾力主镇压学生,因而一直是学生的革命对象)也按捺不住地上阵了,他在弗吉尼亚州发表讲话,将摇滚和唱片公司与“躲藏在宪法第一修正案背后的色情作家”相提并论,暗示摇滚不一定得到言论自由权的保护。他认为由唱片公司和传播媒介为青少年们提供的是“对毒品、暴力和堕落的赞美……宪法第一修正案被扭曲成了放纵的借口”。一时间,唱片公司的老板们纷纷慌了手脚。多数唱片公司随后接受了在“中心”所提出的两种方案中挑选一个的要求。其中一个方案为,在唱片和磁带上打上警告“暴露性歌词——忠告家长”的标记;第二个方案是将暴露性歌词完全印在唱片封套背面或磁带文字说明内页,以引起购买者注意和警惕。多数唱片公司同意接受第二种方案。
但“中心”并未就此住手,她们继续在全美国四处游说,要人们起来监督摇滚,因为她们的最初和最终目标是要人们树立起摇滚就是色情、就是不道德这一观念,分级制无非只是一种借口。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的这一目的算是达到了,因为一家权威的民意测验机构对15000个成年人的电话调查表明,通过“色情摇滚”这一回合的交锋,尽管仍有56%的美国人表示还喜欢摇滚,但有高达51%的人相信摇滚对青少年有不良影响,并有55%的人认为摇滚应当像电影一样实行分级制。即使在18岁至34岁这一年龄段的被调查对象,也有39%的人相信摇滚有不良影响,表现为诱发暴力、吸毒、性罪错、不服从、反权威及懒惰等行为。88%的人认为青少年对摇滚歌词能够完全理解。
但另一个调查结果则与此针锋相对,这一针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在中学生所列出的662首最喜欢的歌曲中,只有7%被他们认为与毒品、性、暴力或神秘文化有关;更有37%的歌曲他们根本不懂意思何在,只是单纯喜欢。调查者的结论是: 摇滚的“消极”歌词对青少年影响甚微,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节奏和旋律,是整体感觉。
时至90年代的今日,“家长音乐资料中心”的元老如蒂帕·戈尔随着夫婿的高升,态度反而有所改变(兴许是因为包括被她大加诅咒的麦当娜在内的摇滚歌手为克林顿和戈尔的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中心”与摇滚为敌的立场从未改变,以道德的伟名反摇滚的战斗至今仍在继续。或者如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布坎南在1992年8月所表达的那样,“一场文化战争正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