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保知识篇》(上)
34221300000015

第15章 水污染——后患无穷(1)

痛苦的淮河

在安徽省北部的淮河岸边有一座历史名城叫蚌埠,由于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加之这里物产丰富,所以在很早之前便成了商家必争之地,成了商品的集散地。商贾如云,店铺林立,引来了无数人到此经商,于是这里又成了商埠,蚌埠也就闻名于天下了。在蚌埠的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1995年9月发生在蚌埠市街头巷尾的景观却让初来乍到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那年9月中旬的几天里,大街小巷的居民来去匆匆,他们手提肩扛的所购商品并非他物,全都是矿泉水,一时间蚌埠市的矿泉水竟然出现了脱销。蚌埠人怎么了?难道他们的生活水平突然提高了?难道他们对饮用水标准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以至于到非饮这种价格不菲的矿泉水、纯净水不可的地步?都不是,因为蚌埠市的市民们无水可喝,千百年来饮用水的水源——淮河水臭不可闻,几经过滤仍无法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蚌埠人在远水难解近渴的情况下,不得不慷慨解囊购买矿泉水救急,这是他们惟一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生长在淮河岸边的人们常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是淮河儿女的骄傲,淮河曾经是一条美丽的大河,它犹如镶嵌在祖国东部大地上的一条玉带,蜿蜒1000多千米。淮河所到之处无不用它那甘甜的水灌溉着两岸的肥野沃土,用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淮河两岸的人民。河中白浪翻飞,帆影点点,岸边稻花飘香,人杰地灵。永不停息的淮河水流走了多少岁月,带去了人间无穷的烦恼。就是这条被淮河两岸的人们称之为母亲河的黄金水道,在它的历史上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便顿失了往日的风采,成了人们惟恐躲闪不及的祸水。这是淮河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淮河水何以变臭?答案只有一个:人为所致。淮河两岸、淮河流域那数也数不清的污染源持续不断地向淮河排污。

淮河是支流最多的河流,淮河流域也是乡镇企业最密集的地区,据说有100多万个。这类企业厂小排污量大,举个例说吧!河南漯河市第一造纸厂,每年造纸35000吨,每年排出比酱油汤还稠的黑水500万吨,这些脏水自然只能往淮河排。

淮河边上有个赫赫有名的“中日合资莲花味精集团”,在淮河流域数以万计的污染大户中,“莲花集团”是头号污染大户。

这个集团由老味精厂、淀粉厂、化肥厂及纸箱、塑料等配套企业组成,分别设有好些排污口。国家环保部门的排污检测表明:该集团每天排污水7万余吨。国家对农业灌溉水要求是很低的,规定COD限量25mg/L,而“莲花集团”排污口COD含量竟达39500mg/L,超标1580倍,真可怕呀!

建造正规制革厂要求是很高的,可是那些乡镇小厂却十分简陋,他们只用钱弄个许可证,什么卫生特征分析、人群健康、固体废弃物、有害气体等等、一概不管。

制革鞣皮,整个过程像在滚筒洗衣机里洗衣服,能产生10余种含毒物质。因为鞣皮时必须使用一种叫“红矾”的剧毒物,毒性比砒霜还大,所产生的“铬鞣废液”对动植物危害极大。其中含有的铬,人体只要摄入0.5克,就会致癌,再多一点点马上会死。

制革废气中还含有砷,也是剧毒物。制皮人只要钱不要命,制革厂的剧毒污水也都排入淮河。淮河被这些“小杀人工厂”杀害了,水变得又黑又臭。黑到什么程度?黑到写大字不用磨墨。有人问河边的小孩:“河水是什么颜色的?” 八岁以下的孩子都这样回答:“黑的。”因为淮河有的支流,有10年水始终是乌黑的。

要喝清水

“淘水难,做饭难,两岸人民饮毒泉,癌症猖獗何所知……”“吃水有污染,洗澡身上痒,大鱼光,小鱼完,蛤蟆老鳖爬上岸……”这是淮河严重污染后,流域人民发出的悲惨呼叫。

淮河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河流,地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域人口1.5亿。由于两岸几千家工厂企业大量排污,淮河变成了一条巨大的臭水沟。沿岸400万人饮水困难。臭水沟里的有毒物质使得人饮人病,浇庄稼庄稼死。河南省沈丘县有一个村用淮河水灌溉,4万多亩玉米全部死亡,该县的呼吸道、癌症发病率上升为10.8%。1994年7~8月间,淮河干流2亿多立方米的“污染团”下泄,形成70千米长的污染带,造成震惊全国的淮河下游特大污染事故。淮河污染已严重影响着全流域1.5亿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看看沈丘县回民小学的同学用毛笔写的一段话:“救救我们吧!水被污染了,我们要喝清水。”

沈丘县是颖河由河南入安徽的最后一站。30年前为治淮河,这里修起了“槐店大闸”。

从1986年起,这个蓄水量达1亿立方米的大闸演变成拦污截垢的屏障,平日里毒水沉淀着“猫冬”,开闸一搅动,这毒就统统出来了。

看看1985年6~7月开闸放水的一幕:开闸的4个工人当场昏倒;紧靠大闸的沈丘县灯泡厂17名职工立马撂倒,中毒住院;大群麻雀飞达大闸立即像雨点般往下落;大闸旁有座大闸公园,公园里几只猴子突然全部变成瞎子,通宵达旦传出可怕的嚎哭声;河旁树木几天里全被熏死,过路人当场被薰倒……在1996年春节开始到6月,沿淮河的一个重要城市蚌埠,那里的居民竟守着淮河没水喝。是淮河干了吗?不是。

那里家家户户自来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臭水,用这种水煮东西,臭气可以绕梁三天不散。原来水里含有大量硫化氢,水被污染了。

于是,城里到处是卖水的吆喝声,到处有人提着水桶买水喝。

最惨重的一次是1994年7月,在安徽的盱胎县,所有的庄稼颗粒无收;黑水中到处是死鱼、死虾;成群的蛤蟆、乌龟、甲鱼挣扎着爬上岸,渴得奄奄一息;许许多多的蚯蚓涌出地面死了,白花花地一片。

有个男孩用自来水洗了个澡,第二天浑身就发起红疹,痛得又哭又叫。他的爸爸妈妈只好买来几十瓶矿泉水给他冲洗,才使病情缓解下来。

南京军区连夜出动20台喷水车支援盱胎,安徽驻军也出动30多辆运水车。但是,在盱胎还是水比油贵。人们深深感到:世界上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决不能没有水。

美丽的焦冈湖是淮河边有名的大湖,它是安徽省著名的养殖基地,湖里水生动植物名目繁多,螺蚌鱼虾蟹琳琅满目,特别是鳜鱼、鳗鱼、清水蟹闻名海内外。

1994年夏季的特大污染,给焦冈湖当头一棒。7月的一天早晨,渔民们突然发现湖水变色,本来清澈明亮的湖水混浊得像淘米水。接着名贵的鱼:桂花鳜、团头鲂、螺丝青,一条条肚皮朝天漂浮在湖面上。后来,连横行霸道的大闸蟹和甲鱼,也成群结队爬上岸来,没精打采。哎呀,这湖里鱼蟹呆不住了哇。短短两天,焦冈湖水80%被污染,当年投养的43万千克的鱼仔和4.3万千克的蟹仔统统被毒死。

沿湖放养的麻鸭和塘鹅,见鱼儿蹿上湖面,谁也不肯放弃这美味佳肴,争先恐后地跳进湖里大嚼起来。没过几天,凡是下湖吃过死鱼死虾的麻鸭、塘鹅,只只烂喉,脱毛死了。

渔民们扑在湖边号陶大哭。

淮河的特大污染惊动了北京,宋健主任等到淮河流域检查,并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一定要让淮河水在2000年变清。

接着,中国政府作出环保史上最大的举措——强行关闭淮河流域的污染工厂,三年来关闭了5700多家。国家还拿出150亿元人民币,在淮河两岸建造了57座污水处理厂。

2000年淮河水会变清吗?这是一个东方大国对世界的承诺。

痛痛病

60年代末,日本神通川流域发现一种叫“痛痛病”的,人得这种病以后,身体的骨骼变得很脆,即便咳嗽一下,胸骨也会受到震动而断裂。病人疼痛难忍,却又说不出具体的疼痛部位,所以叫做“痛痛病”。当时有一位炼锌厂的女士,忍受不了疼痛而自杀。经过检验,人们从她的肾脏里发现了浓度相当高的镉。病因找到了,就是镉。镉在自然界一般与锌伴存,因此镉的污染常常与锌的生产和应用有关。工矿企业产生的含镉废水进入水体,通过鱼虾等水生生物,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再通过血循环积累在肾脏,于是引发了痛痛病。

水危机临近

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日趋加重是近年来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淮河遭受严重污染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1988年我国污水排泄达到了368亿吨,这些污水基本未做任何处理就全部流入江河湖泊之中。经国家对境内532条河流的长年跟踪监测,其中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所有的污染都来自工业废水的排放。尤其是那些工艺水平较低,设备比较阵旧的乡镇企业,往往一个工厂就能毁掉一条河流。在我国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某省,1986年有37个小城镇地区的河流出现黑臭情况,总河流水面积达到575平方干米,其中有174平方千米的水面处于全年黑臭状态。

能够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很多,把它们分门别类,归纳起来主要有热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病原体污染等。受到污染后的水具有生物毒性,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水的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在这种水中,鱼虾无法生存,像水污染严重的淮河,鱼虾已荡然无存。人畜饮用了受污染的水之后会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也会导致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例如,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发生的血吸虫病,就是因为水体污染而导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其实因为水体污染而导致传染病流行,造成人中毒或死亡的范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鲜见,除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之外,世界上75%的国家水体卫生状况都不尽人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大约1000万人死于饮用污染水或间接死于饮用污染水。

即便是一些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由于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工业的发展,在环境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化学品,他们同样面临化学品污染水源的问题。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水体中已先后发现有1700多种化合物,也已多次发生过水被砷、镉、铜、汞、铅、硝酸盐污染的实例。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体有毒物质定出了最高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可以说是毒水,不但人畜不能饮用,就是长期用它浇灌土地也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积淀,破坏土壤结构。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三废”、农用化学物质、生活污水和垃圾源源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江河、湖泊,大大超过了水的自净力,造成水资源日益严重的污染。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就要排放十多亿吨废水,8亿多吨垃圾;施入农田的化肥、农药有1/3流入江河、水库和湖泊等水域;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等,排入天空后,与湿空气混合产生化学反应,又以酸雨的形式降下来污染自然水体。……有资料表明,各国在淡水中已检测出有害有毒物质达2347种,其中有765种存在于饮用水中。经专家们鉴定认为其中的12类48种污染物具有“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危害。如卤代烃类、苯类、酚类、氯代苯类、硝基苯类化合物。农药中的六六六、滴滴滴、敌敌畏、乐果、除草醚,以及氰化物、重金属等。据专家估计,全球每天约有1亿~1.5亿立方米的水体被污染。全世界河流的稳定流量有40%左右遭污染,有些江河由于污染太利害,已无法复原。污染严重的河流,因水中氧气耗费殆尽,从鱼类到微生物都已无法生存。

1997年,中国废水排放总量已达41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227亿吨,生活污水189亿吨。这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已使82%的江河、湖泊、45%城市地下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七大水系和47000多千米的河段均未逃脱污染的厄运。最大的长江水系就有30000多个污染源,排放江中的废水已达128亿吨,污染物达40多种。淮河污染到使沿河流域几千人民无水可饮的严重地步。据对11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有2800千米河段污染特别严重,鱼类基本绝迹,25000千米的河流水质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监测表明,中国27个主要大中城市的地下水因遭污染,水质变差的占77.8%。太湖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而今,污染后水不能饮,鱼不能吃。前水利部长钮茂生警告说: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我国的干净饮用水就将枯竭。

据外国专家预测,如果人类仍保护目前的用水方式,到2000年全球内陆水将有一半以上是排放的污水,中国的淡水资源将有70%遭污染。由于地表、地下水源都遭到污染,到下一个世纪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将可能出现不宜人类居住的危险!

水源污染后,给人类带来的另一个威胁是,水中有害有毒物质通过生物富集,浓度越来越大,当人们吃了水中生物便引起中毒,危及人类身体健康。例如水中生物对汞的富集,可构成一个有害的食物链。当水中汞浓度为每年0.01微克时,浮游生物可富集1000倍,虾可富集1万倍,小鱼可富集3万~5万倍,大鱼可富集10万倍。曾轰动一时的日本“水俣病”就是水中含汞量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造成的甲地汞中毒事件。当人们长期吃了含汞的鱼类,经过一二年的潜伏期,这种病才开始发作,迄今为止,日本有964人因患这种病而死亡。还有2842人被确认是水俣病患者,得到有关部门的赔偿。水俣病不仅危及母亲的生命,而且还会造成胎儿畸形。1988年春,轰动中国的上海甲型肝炎流行事件,也是由于居民食用了污染的毛蚶等贝类水产品引起的。

水资源的“热污染”还会给生态平衡带来新的问题。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五大湖区在70年代中期建有16座核电站。这些电站每天向湖区排放大量冷却水,水量超过密西西比河的流量,这些水比湖中水温度15℃,湖中鱼类不能适应这个突然变化的温度,繁殖受到影响。过去到五月才出世的昆虫,由于环境变暖而提早出世,出世后找不到食物只能饿死。到了五月,以昆虫为食的鸟类来到这里,也找不到食物,从而影响了有机质的分解。这就造成由长期历史形成的特定食物链结构瓦解,湖泊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量大减,假如人们静待大自然逐渐去建立新的适应变化了的生态结构,那就要在很长的时间内忍受由此而遭到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