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环保知识篇》(上)
34221300000016

第16章 水污染——后患无穷(2)

由于生态系统遭破坏的连锁反应,用水量增加,来水量减少,加上泥沙的淤积,莫说小河小湖,就是地球上的大江大河大湖也开始出现来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干涸苗头。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60年代来水量为12.33亿立方炉,1993年减至只有1.26亿立方米,流程从1321千米缩短为1001千米,预计到下个世纪内这条河流将从地球上消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养育中华儿女几千年之后,她的乳汁已快要被中华儿女们吸尽了,终于无可夺何地于1972年开始断流,至1997年的26年中已发生断流20年,而且越来越严重,断流时间,由70年代21天发展到1997年226天,断流里程到1997年已近700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咸海,30年来,水位下降了20米,湖面缩小2/3,预计在21世纪前半期内可能完全干涸。中国东汉顺帝5年(公元145年)始建的周长300多里的鉴湖水利工程,由于历代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湖底淤高,在“活”了800年之后终于“死亡”。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一些著名湖泊不是“死亡”,便是湖面淤高缩小。

《水浒》中的“梁山泊”的水面有800平方里,位于山东的大野泽之中,由于历次黄河泛滥,人类的垦荒,水土流失,终于在1934年连同大野泽一起淤成平陆。罗布泊,蒙语为“汇入多水之湖”的意思,发源于新疆天山山脉,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3000平方千米,但罗布泊的满湖汪洋之水,现在已被可怕的满地鸟尸所代替,在本世纪罗布泊终于干涸了。新疆的第二大湖——艾比湖也正在步罗布泊的后尘。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江汉平原,1949年有大小湖泊1066个,到1998年只剩下182个,水面缩减3/4以上,目前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仅仅20年来,就被垦掉一半,现在每年有2100万吨泥沙流入,使湖底每年淤高2~3毫米。洞庭湖比鄱阳湖淤浅的速度更快,加上40多年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少3/5,容积从1949年的293亿立方米,降至现在的178亿立方米。看来,中国这两个最大的淡水湖,死亡的厄运难逃,只不过是时间的早迟罢了!有的专家给这两上大湖“算命”说,它们最多还能“活”五六十年了。曾“四死一生”的白洋淀(620年代干涸一次,70年代干涸两次,80年代干涸一次),又于1988年8月复生,蓄水五亿立方米,但接着污染的魔爪向它伸来,使1/3的水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复生之日,便是“病入膏肓”之时。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说,中国湖泊在40年里已减少500个以上,湖面缩小133万多公顷以上,损失淡水350亿立方米。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解放后,全国兴建的86000多座水库,总库容4300亿立方米,现被泥沙淤积的库容占近1/4。

江河、湖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污染、断流和干涸,将最终导致这一流域或地区人类文明的断送乃至消失。

随着水危机的加剧,更危险的是可能给人类带来另一种灾难——冲突和战争。全球有将近一半的陆地依靠跨国界的河流供水,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源。为了争夺水资源的控制权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就像过去争夺石油控制权那样。约旦国王侯赛因说:水争端可能触发他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印度和孟加拉田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也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在海湾危机中,水也可能成为一种武器,一旦再度爆发战争,土耳其可以通过切断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源打击伊拉克。

水危机对人类来说,实在可怕,人类要想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发展就必须设法努力避免这一灭顶之灾的袭来。

最后的忠告

水是生命之源泉,万物之根本。是水孕育了生命,也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居住的地球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水不能枯竭,同时水也不允许污染,否则,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只有死路一条。诚然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水,有相互连通的四大洋,有陆地上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更多的好像人体毛细血管似的小河小溪,有南极的冰山大陆,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所有这些构成了地球上宏大的水圈。据测算,在这庞大的水圈里有大约13.86亿立方千米的水储量。但是,在如此巨大的水储量里,能够直接利用的水很少,能够直接供人畜饮用的水就更少了。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我们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我们有占世界总人口20%的人口,但我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只占世界的8%。就这8%的水资源在时空的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南方富水,北方干旱。在一般年景下,有许多省份大面积洪涝成灾,江河横溢,同时又有许多省区大面积干旱少雨,土地龟裂,农作物绝收或大幅度减产。雨季汪洋一片,旱季河床干涸,这种现象在我国许多地区已司空见惯。这就是在时间和地域上出现的水资源严重失衡的现状。这种状况给我国的水利建设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高江河堤坝,防止洪涝灾害;另一方面还得不惜一切代价打井汲水,保证生产和生活。地下水也是有限的,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的不断增加;井也越打越深,以致整座城市出现下沉的情况也时有报道。

一条大江、一条大河被污染之后,只要下决心治理,其实是可以达到目的的。比如截断污染源,雨季几次大水冲刷,水质就会立竿见影大有好转。但是,如果我们的水圈被污染,治理起来可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了,更何况大气污染也直接影响水污染的治理。例如1998年4月上旬相继发生在北京和济南的泥雨现象。大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它们也会随着降水回落到地面的水体中。

无论我们面临的水污染形势多么严峻,治理起来多么困难,我们也要下决心治理,因为不治理是没有出路的。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淮河两岸1亿多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哪怕是只为了让淮河岸边的人有水喝,淮河也不能这样污秽不堪了。国务院提出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治理淮河的污染,以1998年1月1日零时为最后期限,让淮河水初步变清,达到饮用水的最低标准。治理淮河的污染,必须彻底堵住淮河流域的污染源。中央和国务院断然决定,具备污水治理的大型企业,必须让工业废水得到净化后再排放;不具备污水治理能力的小企业在规定限期内坚决关掉,停止生产,或者转产其他无污染或污染轻微的行业,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著名的治淮“零点行动”。一时间马达轰鸣,喧闹不止的淮河两岸冷清了许多,那无以计数的排污口断流了。零点行动过后不久,淮河这条不堪污染重负的大河,随着状如黑墨的臭水渐渐远去,上游的来水逐渐变清了。零点行动指挥部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通过中央电视台宣布:根据淮河不同地段水环境监测站的报告,淮河水质明显好转,治理淮河水污染的第一战役初战告捷。

饮用软水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率高

一般将仅含少量可溶性钙、镁的水称为软水,其硬率在8a(德国度)以下。8a~16a的水称为稍硬水,16a~30a的称为硬水。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先后报道了饮水硬度与居民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心脏病、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的死亡窖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即饮水硬度越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越低。故认为长期饮用软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