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始人原始部落有了自己的祭祀仪式的时候,大约原始宗教便开始萌芽了,而此种萌芽及其发生、发展又与环境密切相关,其指向大致类同:佑我强大、祈福消灾。这些祭祀及最初的宗教仪式,陪伴我们的先祖走过了漫长的后来人已经无法想象更无法描述的艰辛岁月,从中得到的精神抚慰使他们确信,在大自然无限的苍茫之中,有一种力量人可以与之沟通。对于雪域高原来说,那些神山那眼前的冈底斯山便是此种力量的体现,也就是说具有神性。
远在象雄王朝之前,不同的部族便有了大同小异的各自的祭祀方式,主管祭祀的长者和智者被称为“苯”,意为“吟诵”或“念诵”。而那些咒语有些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有些是根据各个部族的历史信口编撰的。久而久之,苯口中说出的语言,苯在这些祈祷词和咒语中所表达的原始崇拜,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某种信条,苯教由是应运而生。各个部族有各自的苯,但祭祀仪式中的杀生献血是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平常祭祀杀的是羊、狗与猴子。三年一次大祭,献祭物是马、驴、牛和人,献人时如同献动物一样,剖腹,苯用双手伸进腹腔捧出鲜血,口中念念有词用力洒向天空。被献祭的人,一般不从自己部族中找,而是从别的部落抓获的孩子。
这样的血腥的祭祀,当很多人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谁能有神力或者别的精灵相助,向苯提出异议呢?
在一次大祭之后,鲜血已经抛向空中,人、马、牛和驴的肚腹像窗户洞开着,挣扎与哀号远去,穹隆银恢复了平静。但有一个女人为内心的不安所折磨,她甚至觉得在那一个剖腹献祭的时刻,穹隆银的城堡以及草场都在颤抖,穆族人至为崇拜的天和地以及冈底斯山,都有异样的表情,正在吃草的牲口都发出了悲凉的号叫。“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个女人是象雄王朝托格尔王的王后嘉西玛。王后向国王真实而有节制地表白了自己的感受:不忍,为什么要杀掉那个孩子呢?难道这真的是神需要吗?嘉西玛只能暗自祈祷,祈祷神迹的指引,使象雄的苯教不再流血,无论是人还是兽。
嘉西玛!勇敢的嘉西玛!大智大德的嘉西玛!苯教的变革实际上是从嘉西玛开始的,从嘉西玛的一个梦开始的。
一个晚上,嘉西玛梦见一位长老在各色光环的笼罩下,腾云而来,面目慈祥笑而不语,只是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盒,盒中有一轮明月八颗星星。长老的手轻轻一抖,那玉盒便飞速而又极为轻柔地扑向她的怀里。嘉西玛能看见自己身体发出羊脂玉一般的温润的色彩,以及在她体内闪闪烁烁的月亮和星星。她惊愕不已,待要请教长老缘由时,长老袍袖轻拂便不见踪影了。
后来王后生下一子,取名穆沃且,13岁时他遵天神之嘱到了一处叫俄摩隆仁的山谷修行,接受智者的教诲。王子将行,托格尔王与王后依依不舍,穆沃且一吐衷肠道:“我要去的地方是和平吉祥之地,没有争斗和厮杀。穹隆银的城堡再多,人心要是像石头一样硬,那又怎么样呢?那些血淋淋的野兽和人死得那么痛苦,灵魂像醉汉一样游荡,找不到上天的路。我此去13年,回到穹隆银后告诉臣民不要仇杀,怎样去爱以及灵魂可以升天的路。你们应该为我高兴,孩儿就此别过。”托格尔王与王后听得目瞪口呆了,这13岁的孩子怎么比苯还会说而且如此深不可测?13年后穆沃且如约而归继承王位,开始了他理想中的也是雪域高原前所未有的文治教化。他不是发布东征西讨的命令,而是集臣下于一堂,讲天上众神之最爱,是地上诸邦之和平,是不战不杀,休生养息。穆沃且又传令象雄所有的苯与巫师到穹隆银,先学习由他创造的有4个元音符号30个辅音符号的玛尔体文字。那些苯和巫师本以先知自居,象雄王告诉他们:你们不是先知,我也不是先知,真正的先知还在更远的西方。然后宣布:从今往后不论小祭大祭一律不得杀生取血,神厌恶此种残暴。母后嘉西玛为之喜极而泣,穆沃且的父王也深以为是。象雄王还规范了所祭奉的神的名字,有天神、山神、战神、地方神、人畜保护神、草原神、财神、灶神、河神、树神、风神、雷电神,以及每一种神的不同祈祷词。要向神奉献祭品,那些祭品只需是我们日常的食用之物,神有好生之德,神不是享受者神是拯救者,神以为奢侈和浪费是人间的顽疾罪过。还可以向神供奉石头和树枝,石头树枝是神巡行时的临时歇脚之地,而那石头和树枝是一个又一个人捧来堆砌的,会留下心迹和温暖,神能感受到并喜乐。
穆沃且带着他的八个弟子经常到城堡和象雄的牧人一起,看望牲口和牧草,深夜归去时,那些爱戴他的子民百姓却看见象雄王的背影发出光芒,一轮明月和八颗星星融和在天上的星光月色中……
被尊为苯布仙人的穆沃且,完成了他的苯教大圆满法,并预言苯教会被后人曲解为降鬼逐瘴的法术,而另一位远在西方成就了正果的大慈大悲完美无缺者,在晚些时候将会亲临或派他的高足来到雪域高原传教布道,经历了诸般苦难曲折、悟道沉痛之后,这里将成为人心向善的一方圣地。
穆沃且在冥想中得到的神的启示告诉他,苯教的使命行将结束,佛的来临、大吉祥的日子,是可喜可贺的啊!穆沃且还能做些什么呢?藏地的传说是,他八十多岁时进人一个山洞修炼,让弟子们把洞口以巨石封死。以往他也曾孤身人洞面壁冥想,不吃不喝,一年半载从洞里出来,仙风道骨飘游于冈底斯山间,然后再进人洞中。这一次,三年不现身影,他的弟子打开洞口,只见洞中四壁肃穆,弟子们作深呼吸,除了稀薄的空气中还留有穆沃且身上特殊的气味之外,山洞已是空洞。
弟子们守在洞口,穆沃且再无踪迹,惟天上明月还在,但,月光如水而不语。
雪域髙原在公元前四世纪时,地处西藏山南雅砻河谷的吐蕃部落诞生了第一位藏王一聂赤赞普。传说中的这个王,下眼皮向下耷拉,发出绿色光,手指和脚耻之间长有蹼,因长有异相,传说为天神之子。他勤政爱民,神勇无比,一方面制定条例管理吐蕃的草原及牦牛,一方面征服邻邦扩展领地,在今乃东县东南、雅砻江东岸的一座小山上,建造了吐蕃的第一座宫殿一一雍布拉康。自此,聂赤赞普与长老们议事的决策中心,便从雅砻江谷地的碉楼移到了雍布拉康初具王者气象的宫殿。如此这般,无不意味着吐蕃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雅砻江畔的青稞收割了又成熟了。
雅砻江中的浪花堆砌了又消失了。
吐蕃王朝历经二十多代赞普的征战与劳碌之后,到了拉托托日宁赞时代。苯教的法师还在,但拉托托日宁赞只要想起传说中的天竺,便心有所动。从吐蕃南行,有大雪山岿然耸峙,如有不畏艰险者越过这几座雪山,便是天竺。那里有众多的寺庙有普渡众生的佛教,山高路远啊,不知有缘一开眼界吗?
故事:雅砻河谷的秋收在繁忙了一个多月之后结束了,又是一个王宫的粮仓中装满青稞、豆子的丰收年,这个时候往往是部落与部落、国与国之间互派使节、互致馈赠的时节。使拉托托日宁赞意外而又高兴的是,就连孙波、象雄、青海湖畔的吐谷浑等强大邦国,也派来了使者。雍布拉康大宴宾朋,灯火辉煌。送走使者之后,拉托托日宁赞在庭院邦国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吐蕃不过是其中之中仰望星空,令生感慨,这世界之大,一,什么时候可以任我驰骋,由我号令呢?正遐想间,天上有一颗流星划过,在雍布拉康山头似乎停住了,并发出七彩之光。就在拉托托日宁赞不胜惊讶之际,一个金子打成的宝盒从空中飘然落下,他伸手接住,这宝盒自动开启,内有佛经一卷、宝塔一座、金刚杵一件。拉托托日宁赞浏览毕,宝盒又自行封盖。“天哪!这是天神所赐之宝物!”他当即双手托宝盒,供奉于大殿之中。是夜,辗转反侧时又有天神梦中降旨:此宝盒中之宝经,需待五代赞普之后方能释义。拉托托日宁赞细心供奉,60岁时重返青春,活了120岁。
故事:某日,大相努年多热禀报称:有一个长着鹰勾鼻的怪人,求见赞普,被挡在雍布拉康宫门外。拉托托日宁赞一听说是鹰勾鼻怪人,心想定是来自异邦之人,何不一见?进得殿中,怪人双手合十,说了几句话,与他同行的翻译称:“我是天竺的法师,前来吐蕃传教,得见赞普缘分不浅。”拉托托日宁赞听这法师的一席话温文尔雅,便有了几分好感,问:“法师远道而来,不知所传何教?”“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愿闻其详。”“佛陀出身于释迦族,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圣者、静默者、苦修者、先知先觉者之意也。”“然圣者必有言乎?”“佛陀80岁时于午夜涅槃,遗言为:切记不可有骄慢之心、谄佞之心、欺诳之心、悭吝之心;利己利人,爱己爱人;比如良医,知病说药;比如善导,导人人善。”“何为涅槃?”“离欲、熄灭,烦恼、贪爱之断绝,一切有为法的止息,进人绝对无为,贪之熄灭、嗔之熄灭、痴之熄灭。无贪为至上,熄灭为至高。”“佛陀今在何方?”“一微尘中有大千世界,一刹那间含亘久永远,极乐世界,过往今来,佛陀云游去也!”拉托托日宁赞只是觉得法师所言高深莫名,却又分明感到触动了心灵深处,他想留下那位天竺人。可是吐蕃的苯教师却忍不住也发问了:“你知道苯教和辛饶法师吗?”天竺法师闭目合十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天地之间惟释迦牟尼为圣者。”苯教师勃然大怒,拉托托日宁赞示意止怒,并亲自陪同天竺来客喝茶、用膳,送至客房休息。
次日,法师将一个黄布包着的包裹送给拉托托日宁赞,并预言道:“你的后代的后代会读懂包裹里的佛经,雪域高原将是又一处佛教圣地。但,在这之前,还有苦难重重。”言毕,离去,拉托托日宁赞送至宫门口,天竺人又回头,再合十:“山高水远,来日方长!”那目光里洋溢着慈祥,那慈祥填满了深陷的眼窝。
拉托托日宁赞检视包中之物,有一卷布,上面是密布的各种符号。苯教师说是异教之物不吉祥,拉托托日宁赞说,“此乃神秘玄物,供在宫中,不得有误。”并告诫苯教师:“世界有多大?你我皆不知。”故事:吐蕃王南日伦赞“被进毒弑而薨逝”,13岁的王子松赞干布即位,时为公元629年。松赞干布即位后召集大臣议事,并提出找一处更加开阔之地,重建大蕃都城,然后徐图征服松波与象雄的一统天下之业。
拉萨这一个注定要辉煌的都城,便应运而生了。
据《西藏王统记》,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筑王宫于红山顶居之”。其时,拉萨之地是一片沼泽,中间有湖泊,名叫吉雪卧塘。传说称:一个夏日,松赞干布在吉曲河(即拉萨河)沐浴,抬头眺望之下,有两山即红山、药王山傲然而起,水草丰美,视野开阔,心中已有决断,何不迁都于此?最初是以山羊背土填湖,山羊在藏语中音为“萨”,寺庙建成后人们便以“惹萨”一一山羊背土或山羊之地名之。以后汉文古籍中又把“惹萨”音译为“逻娑”、“逻些”、“拉撒”。荒原上的寺庙后来吸引了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佛膜拜,“惹萨”之名又成了“拉萨”一一圣地、佛地之意也。
又传:松赞干布继位之日,一只金色山羊徘徊于宫门口。松赞干布得报后以为吉祥,便带侍从看望并请金山羊人宫,金山羊摇头不从意为此宫不入。松赞干布心里一惊,莫非先王在宫中饮毒酒而死,天神有所提醒?正思虑间,山羊已出宫而起,走了几百步回头看有没有人跟上,松赞干布便命侍从跟山羊走,山羊最后歇脚时再回宫报告。金山羊从藏南到藏北,寻寻觅觅而未果,一日到一处名叫加若的地方,突然卧下。侍从之一赶紧回程要去报告时,金山羊“咩咩”一叫又把他唤了回来,也许是累了或者有所思谋,金山羊只是打个盹稍息片刻。再走,走到了吉雪卧塘,荒野、沼泽、湖泊,有山拱卫,灵气弥漫,胸襟为之一舒,金山羊目露迷恋。松赞干布闻讯策马而来大加赞赏,决定在此建都,先寺庙后宫殿。破土动工之日,金山羊一声号令千百只山羊成群结队,驮来干土以垫湖沼。寺庙落成后塑金色山羊之像万世供奉,并为寺庙取名“惹萨”(清代更名为大昭寺广建造“惹萨”的同时又漳了小昭寺,修行者和朝佛者又以寺庙为中心建起了住房和客栈,形由此出现。继之,松赞干布在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及唐文成公主后,又于红山扩建宫室成为今日布达拉宫之前身。
松赞干布与佛教的因缘还要从文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