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气血才是命根子
34170100000003

第3章 养生先养气血——气血是人体的“命根子”(2)

肾脏供血不足,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供应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液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我们应该把养血作为保健养生的核心内容,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充分保证器官有饭吃不闹饥荒呢?

1.饮食蓄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须重视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饮食有节,又要重视对脾胃疾病的治疗。其二,要适当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要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的。

2.神志养血

中医认为,若神志不畅,肝气郁结,则最易使血液暗耗。所以保养气血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使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3.睡眠调血

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娱乐有度、性生活有节,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少酒,做到这些对保证身心健康,使血脉更加调畅,延缓衰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运动活血

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不但能活血,还会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同时还会增强人的造血功能。

5.静心护血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重视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静养。最好每天能抽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养精神,或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听音乐,或绘画,或编织等等,均可达到宁心养神,使身心皆静,尽快缓解大脑疲劳,以防劳伤思虑伤血。

血为气母,气到血随

【气血养生经】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所以血到之处,气一定到,气到之处,血未必随。

作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主力军,作为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气和血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这是用来形容气血关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话。

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黄帝内经》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明代《景岳全书》则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气和血皆为水谷精微所化,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不可分离。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动力,血为基础,两者是对立的统一,所以中医才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可见,机体中绝不存在无气之血,也不存在无血之气。

李女士的丈夫最近身体不适,上下楼经常会感觉到胸闷、气短,连一小罐煤气扛起来都有点费劲,根据平时看电视积累的常识,李女士觉得丈夫是气虚的症状,于是就带他看中医,果然不出李女士的猜测,丈夫的病确实是气虚的问题。医生随即给他开了些方子,但看到药方里出现当归、阿胶之类的补血宝物,李女士心生疑惑,她一直以为这些药材只有妇女补血才用的,而且丈夫不是气虚的毛病吗,怎么也要补血呢?

医生笑了笑,说,血气不可分,血是心脏的“饭”,心脏吃不饱,自然会气喘,然而血又离不开气。所以,通常中医治病,是气血一起补的。

李女士这才明白了气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心想:怪不得我们总说“血气方刚”这个词儿呢,原来它们是娘俩儿啊。

下面,我们还是具体来看一下气和血这对“母子”之间是怎样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1.气能生血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但精不会自动化为血,而是在气的推动下生化成血的。气盛,则化血功能自强而血充;气虚,则化血的功能自弱而血亏。所以,气虚常可进一步导致血虚,症见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症。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故《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意思是说,在大失血情况下,更急需补气,以恢复机体之功能,气得生得固,血液才能渐生。

2.气能行血

关于气的作用,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直截了当地说:“运血者即是气。”也就是说“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瘀。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瘀症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瘀之症,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药物。

3.气能摄血

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血液之所以这么听话,在脉管内循规蹈矩地运行而不会溢出脉外,是由于脾气的统摄作用。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症(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4.血为气母

中医所说的“血为气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载气;一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如《内经》所说“营行脉中”,此“营”是指营气,营气是存在于血中的气。卫气虽运行于脉外,但亦需要津液来运载。《内经》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血证论》亦说:“守气者即是血”,意思是说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若气不附于血中,则将飘浮而无根。气存血中,血以载气的同时,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和津液而存在。

但在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气起着主导作用,“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这一特性,无论在生理功能,还是病理变化中均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气血同病辨证论治医疗实践中,在采用气血双调方法时,以气为主,以治气为基本原则。

总之,气与血的关系为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明白了气血之间的这一关系,才能更好地为补足气血作准备。

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气血不足造成的

【气血养生经】 就像缺了汽油汽车会熄火,电量不足手机会关机,气血的量也决定着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简要地说,血液充足,人就健康,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因气血不足造成的。

汽车在高速路上疾驰,电动车在马路上奔跑,我们通过手机对话,靠什么?除了硬件外,还靠一种软能量——油、电等等。人体也是一样,我们每天能活蹦乱跳,活力四射,除了有肌肉骨骼这副人形,还依靠一种活的能量——气血,通常叫血气。人的健康,主要取决于这种东西。

生活中,有一种奇怪的“病秧子现象”,有些人仿佛中了病魔的咒语,疾病总是特爱缠他们,而有些人则身体很棒,即便是在流感肆虐的日子,他们也能安然度过。同样是生病,有的人病得一塌糊涂,而有的人挺几天就过去了。

周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倒霉的白领,周先生人长得帅气,风度翩翩,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可是每年五月份,单位业务最繁忙的那段时间,身体总是掉链子,连单位领导都知晓他的身体状况。哪怕是在平时,只要办公室有人感冒,他肯定是第一个被传染者。

别人感冒一般多喝水多休息往往不用吃药就好了,而他只要一被感冒击中,就会打上几天点滴。而且,并发症一个都不会少,发烧、咳嗽、嗓子疼等疾病像商量好了似的接踵而来。周先生很是纳闷,为什么同样是大老爷们儿,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其实,并不是周先生天生倒霉,病魔专门和他找茬儿,而是气血衰的原因。气血充足,人就健康,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因气血不足造成的。就像缺了汽油汽车会无力或熄火,电不足手机效果不好会自动关机一样,气血的量也决定着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

1.气正血正,百病不生

血,孕育生命。气,推动生命。一个受精卵在母体血液的滋润下,在精气的推动下,才健康发育成人体。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血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为气的生化基础,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产物。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统帅血液循其正道的有力保证,气也源自于水谷精微,化生于脏腑,更是推动脏腑功能的生命原动力。血靠气的推动和固摄,而正常循行于脉络中;而气又依靠血液的载纳而不断生化。

血循行于血脉之中,周流全身,永不停留。血滋养脏腑组织,乃至每个细胞。体内每个细胞必须生存于体液环境中,体液维持着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细胞的内环境相当稳定,稳态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稳态正常血液的不断流动,生理调节才得以保证。

2.气血紊乱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体的气血流行于全身各处,气血的充足、运行的协调,是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指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外邪才得以侵入机体而致病。气的防御作用还体现在病后脏腑组织的自我恢复。所以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等大病重病,与气血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是抗病防病以及病后身体恢复的主体,气血互生,血以载气,所以气血紊乱是致病的最大原因。

3.百分之八十的疑难杂症和血瘀有关

疑难杂症是让人类最头疼的疾苦,疑难病症的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症状怪异。关于它的原因,有人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应从瘀论治。这里的“瘀”指的就是气滞血瘀;气滞则血瘀;血寒凝滞则血瘀;血热稠浊则血瘀;血溢出或渗出脉外则血瘀;痰浊、结石等有形实邪压迫,血行受阻则血瘀。上述多种血瘀病因总归于血失常所致。

综上所述,人体的健康公式是这样的:气血失常,脏腑功能减弱,疾病产生,反过来,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脏腑功能的失调,又加重气血不足。如此无限往复循环下去,人体就难免伤痕累累。所以,气血邪,必先调正气血。

只是,我们该如何正气血呢?在这里,我们最急于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注意气血的储存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