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逻辑学——从你的没逻辑中套取答案
CIA探员的逻辑秘笈
也许你的话语没有经过思考,也许你深思熟虑苦心编织,也许你故意在话语中透露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不管你是无意,还是伪装,CIA探员总是能一眼看穿你的心思,从你的没逻辑的话语中套取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看起来很神奇,但是只要经过锻炼,你也能慧耳辨识逻辑。下面将通过案例跟随CIA探员的思路,慢慢打开这本奇迹般的逻辑说话秘笈。
没逻辑中的“有古怪”——天马行空的合理联想
CIA的说话逻辑手册上面写着,逻辑说话包括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是判断、推理和结论,先搜集一切有关的事实,接着对这些表面的现象经过一连串的想象,连接起来,让事实的原本面貌浮出水面,最后得出事实的结论。
在CIA探员看来,连接事实与事实,就好比拼图,想要得出一张完整的拼图,就必须经过思考、联想、理清每一小块纸片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一张一张地拼接起来。
因此在CIA探员们的断案过程中,所谓天马行空的联想,就是合理想象每一个事实之间的关系,这一个事实和另外一个事实的联系,一个珠子连着一个珠子,最后串成一条完整的链子。
A市发生了一桩重大的贪污案件,但嫌疑人很狡猾,在CIA探员到来之前就已经把贪污钱款藏在了他认为万分安全的地方。为了寻找这个有力的证据,CIA探员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一无所获,于是开始了对嫌疑人的跟踪。
富有经验的美女探员罗拉化妆成一个妖媚的酒吧女随着嫌疑人来到了酒吧,她穿着性感火辣的短裙,端着酒杯来到了嫌疑人的面前,使得嫌疑人的眼前一亮。
几番交杯以后,嫌疑人渐渐有了醉意,放松了警惕,于是罗拉漫不经心地问:
“瞧你衣着光鲜,出手阔绰,平常应该赚了不少钱吧?”
嫌疑人说:“只不过是一点小投资罢了。”
“小投资?呵呵,也是挣不少吧?你都怎么处置呀?”罗拉嗔怪地看了嫌疑人一眼,拉了拉嫌疑人的领带。
嫌疑人微醉地看着罗拉说:“哪能啊,我的老婆掌握财政大权,我自己用的钱都是藏着掖着的。”
“这么厉害,你都藏到哪里?”罗拉的反应很快。
“我处理过的天花板……”嫌疑人得意地脱口而出。但是很快他又觉得不对劲,马上又改口说:“跟你开开玩笑。”
“哦,那跟我回去一起开开玩笑怎么样?”罗拉笑着说,同时亮出了手铐。
上面这个案例中,罗拉使用的正是一个合理联想的逆向思维。正面的话语直截了当,能够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来意,但有时直来直往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时,我们不妨曲线求真,引导对方经过相同或者相似的联想,当对方在无意识中将你举的例子跟自身联系起来的时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剥洋葱式的层层分析
在CIA探员的断案中,有时候错综复杂的事情会交杂在一起,全部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很难理出个头绪。因此,CIA探员的惯常做法是将所有的事实汇成一个“洋葱”,简单来说,就是用联想先将事实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层层剥开,最后得出内在的真理。
舞会过后,一个超级富翁价值连城的名表悄无声息地被偷了,嫌疑人确定是参加舞会的A、B、C、D和E。当CIA探员受委托来到现场调查的时候,他们五人每个人都分别说了三句话。
A:不是我偷的。我长那么大,从来没有盗窃过任何东西。是D偷的。
B:不是我偷的。我自己家里就很富有,名表也有很多。D心里清楚是谁偷的。
C:不是我偷的。我在读书的时候根本就不认识E。是D偷的。
D:不是我偷的。是E做的。A在撒谎,不是我做的。
E:不是我偷的。是B偷的。C可以证明,我是跟他一起长大的,我是什么人他最清楚不过了。
如果笔者告诉你,这五个人所说的三句话中,只有两句是真的,必有一句是假的。那么从A、B、C、D和E没有逻辑的谈话中,你能判断哪个是偷名表的贼吗?
其实,答案很简单。CIA探员们首先会把所有的话看成一个洋葱,然后开始逻辑推断。
因为经过调查,每个人的三句话里面必有一句是假话,而贼只有一个。因此,只要否认自己是贼,而又指出了自己认为的小偷,那么这个人一定不会是小偷,否则三句话都成了假话。而我们看回五个人的话语,可以知道,除了B以外,其他人都“指证”了其他的人,所以,B就是偷名表的贼。
CIA探员可以在众多话语中找到关键的线索,关键是层层分析话语中包含的每一个事实之间的关系。同理,看似没有头脑、没有逻辑的日常对话,我们也可以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分析,找出关键信息,予以应答。
以谎攻谎,请君入瓮
根据研究,人们每十分钟就会撒三个谎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跟谎言不期而遇。当你察觉对方在天花乱坠般漫天撒谎时,其实不必马上揭穿对方的谎言,大可顺水推舟,以谎攻谎,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无辜的。”在审讯室坐了整整半个小时,眼前的嫌疑人只说过这么一句话。
可是CIA探员们并不买他的账。一位训练有素的探员走进来后,问嫌疑人:
“你说自己是无辜的,那么,你有什么证据?”
“我有目击证人来证明我当时不在现场。”嫌疑人说。
“请问这位目击证人是谁?”
“她是3号公路旁边的一个雪糕车售货员。”嫌疑人说,“当时她的生意还不错,车前面排起了长龙。”
“哦,原来是那位售货员,她可有着甜甜的酒窝,来那儿买雪糕的都夸她的服务态度很好。”探员面带微笑地说。
“对对,就是那个女孩。”嫌疑人说。
“3号公路在上周前就已经整修过了,卖雪糕的女孩早已经不在了。况且,她根本就没有甜甜的酒窝。你在撒谎。”探员严肃地说。
听到这儿,嫌疑人只好乖乖认罪。
在以谎攻谎中,除了上面这种设好谎言的陷阱请君入瓮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归谬法,顺着对方没头没脑的逻辑推理下去,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正在撒谎。
总之,逻辑总是潜伏在说话中,要想从对方没头没脑的话语中套取答案,我们一定要学会灵活应变,想象自己也是CIA探员,运用逻辑说话的秘笈,让对方无所遁形。
抓住重点,一语中的
在平常的生活中,你一定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话语:
“你这人说话怎么没头没脑的,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我们肯定是有代沟,不然为什么我听了老半天还是没有听清楚你要说什么呢?”
“所以重点是那家店的快餐好吃,还是那家店的外卖员好看?”
“什么?你是说流言蜚语还是六眼飞鱼?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因为今天是星期一,闹钟又换掉了,小郭又忘记叫我起床,马路又塞车了两个小时,我又穿着高跟鞋走不快,所以,对不起我迟到了。”
以上对话,都是话语重点不突出的表现。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说什么,话语的对象究竟是哪一个,概念的意义是什么,迟到的理由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上面的对话中,说话者都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
我们在平常的对话中,总是喜欢用一大堆的借口来作前言为自己掩饰,但是这些依据在本质上,对于观点的阐述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使得听话者产生厌烦的情绪,或者不能理解说话者到底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意思。比如最后一个例子中,说话者讲了一大堆的理由,又是礼拜一,又是坏闹钟,又是塞车的,但是对听话者来说,他可能只关心说话者是否迟到这个事实,而对于对方所说的理由可能充耳不闻。所以,重点在于迟不迟到,而是不是礼拜一,闹钟是不是坏掉了,塞不塞车这种问题对于听话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总结一点就是,说话者首先要根据对象需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所需要的重点。一语中的,往往能为双方的交流带来方便。
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纸质媒体新闻,我们总能从大标题中读出今天发生的大事件有哪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能概括当天发生的主要新闻事件,还能生动形象地讲述最近的国内外热点,让生活节奏繁忙的都市人在几分钟内就能网罗身边发生的大小事。
在CIA探员看来,逻辑话语术和新闻标题有着共同之处。一段逻辑清晰的话语,总是能在开头的时候给出明确的观点,犹如新闻标题,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复杂用意,用一句话就能够讲得明明白白。
“妈妈,你今天看起来很漂亮,头发也是很柔顺的样子,而且你的鱼尾纹好像都消失了,整个人好像年轻了十岁呢。今天的天气这么好,花儿这么红,草也绿油油的,如果你能让我出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放松一下疲惫的大脑,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亨利,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不想写作业,想去玩一会儿。”
绕了老半天的弯儿,其实亨利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想去玩不想学习。前面太多的铺垫,也许会使亨利妈妈莞尔一笑,但是对达成自己的目的,用处却不是很大。因此,在平常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省去复杂而冗长的叙述,删繁就简,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一句话简单地传达出来。
正如取新闻标题一样,我们可以首先概括事实,提炼出主要的关键词,然后按照逻辑的顺序,使用恰当的逻辑连接词,把关键词连接起来,成为一句简要的话语,那么说话时,你的话语就会变得简洁很多。
最简单的逻辑最难破解——ABC三段论
什么是ABC三段论
在CIA关于逻辑的定义中,所谓的ABC三段论,跟逻辑学中的演绎三段论有着共同之处。ABC三段论,就是由两个直接的、已知的事实判断,一个结论性的观点判断,通过从一般到个别的推断,组成的一个论证。
简单来讲,一个在逻辑上成立的ABC三段论,我们分别将这两个直接的、已知的事实判断,以及一个结论性的观点判断称作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上面的解释看起来很复杂,我们不妨打一个浅显的比喻,大前提就是牛郎,结论就是织女,而小前提又叫中间项,它就是牛郎和织女之间的喜鹊,通过搭桥,将两者连接起来,使得双方得以相见,相互沟通,并且互相推导。例如:
1.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地球是行星,所以地球围绕太阳转。
2.在犯罪现场的不一定都是罪犯,因为有些人在犯罪现场但是没有犯罪动机,而犯罪者都有犯罪动机。
上面的两个ABC三段论中,第一个三段论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它的大前提是“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转”,小前提是“地球是行星”,结论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有时候,ABC三段论并不像第一个例子那么一目了然,这时候CIA探员就会通过分析,理清判断中的三段论。由第二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
大前提:所有的犯罪者都是有犯罪动机的。
小前提:有些在犯罪现场的人并没有犯罪动机。
结论:所以,有些在犯罪现场的人并不是罪犯。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前提和小前提在本质上是一个判断,通过先阐述一个普遍的、为人们所接受的大道理,再列出一个未经证明的小道理,用大道理来证明小道理,最后得到一个观点性的结论。CIA探员在逻辑说话或者推理中常常采用这种结构,建立起一种严谨的逻辑架构。
ABC三段论要遵循什么规则
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有意无意间用到ABC三段论,但是如果没有遵循ABC三段论规则的话,就很容易闹出不少笑话。比如下面的例子:
1.韩国人都喜欢吃泡菜,朴先生是韩国人,所以他也喜欢吃泡菜。
2.职业运动员天天进行身体锻炼,我不是职业运动员,所以不必天天锻炼。
3.仙人掌都是浑身有刺的,刺猬浑身有刺,所以刺猬是仙人掌。
CIA探员告诉我们,滥用ABC三段论,不遵守它的规则的话,就会出现上面的谬误或者诡辩。这些说话者的错误到底出在哪里?ABC三段论到底要遵循怎样的规则?
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分析。
一、正确的ABC三段论三项中的概念不能混同
无论是大前提、小前提还是结论,三者的判断中含有的概念不能重合,否则这个三段论并不能成立。比方说:
人是爱吃饭、睡觉的动物。
人是勤奋的动物。
所以人是一种爱吃饭、睡觉的勤奋动物。
在这个句子中,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概念都是重复的,实质上,大小前提中的概念的重复之所以会出现逻辑的错误,是因为其包含的范围出现了重合的情况。而众所周知,这种重合的范围并不是对等的,其推理过程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称不上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因此结论并不可靠。
二、三段论的三个直言判断,只能有三个逻辑概念
CIA探员们认为,在ABC三段论的三个直言判断中只能有三个概念。我们知道,三个直言命题中包含对不同概念的判断,这三个概念始终是统一的,而不能在逻辑推理中出现了概念的“次概念”,否则就不能维持思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在说话中也是同样,如果我们方才提出一个概念,转眼这个概念又变成了其他的意思,那么我们的观点也就不能为他人所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