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CIA教你逻辑说话术
34153600000006

第6章 CIA眼中的逻辑是什么(5)

“琳达,今天如没有什么事,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不行,汤姆,我今天很忙,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要洗衣服、晾衣服,清洁花园,晒被子;接着还要买菜煮饭,遛狗,再接着要睡午觉;还要浇花、拖地、打扫房间,最后要整理文件和交选题。”

“这些事到底是什么时候要做的啊?我们爬山不用爬一整天的。”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一整天都很忙。”

在上述的对话中,琳达在拒绝汤姆邀约的时候,所说的理由很混乱,汤姆也许听后只有两个字:“接着。”如果琳达没有解释清楚的话,很容易就给汤姆造成故意推脱的错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逻辑错误,是因为琳达在表述自己的理由时,选用了相同的连接词,让所有的事情变成了平行的关系,而实质上,它们是纵向的时间轴关系,如果我们把她的话换成:

“我今天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早上我要洗衣服、晾衣服,接着要清洁花园,晒被子;这些做完以后,我要去买菜煮饭,吃完午餐后,要去遛狗,中午睡午觉;到了下午要浇花、拖地、打扫房间;到了晚上,我还要整理文件和交选题。”

按照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再加上一些不同的逻辑连接词,这样的说法就会比刚才的说辞逻辑清晰得多。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一件一件说

如果只是叙述一件事情,我们不必大费周章地使用多个连接词。因此,在叙述一段话语的时候,我们要一件接着一件地抛出事实,再用连接词穿针引线,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逻辑说话。

CIA探员杰森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在马路碰到一个头上流着鲜血、浑身颤抖的女人,杰森拦住了她,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可怕了,刚才有一阵飓风吹过,你知道,就是那种超级大的飓风,我小时候在乡下跟爷爷奶奶住的时候才看得到的,它一下子就卷跑了三四个人,那种飓风完全是可以卷走半个州的,我害怕极了,当时就在它的不远处,我想打电话报警,但是身体僵硬得动不了。这个时候我的邻居布朗先生出现了,但是他好像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布朗先生和他的妻子一向都是很恩爱的,怎么能这样做呢,布朗太太就在我的眼前倒下了,布朗先生追着我跑,后面有东西砸中我,我十分恐惧,一直跑到这里。”

等到这位女人的长篇大论发表完,杰森已经睡意浓浓,他先安抚了女人的情绪,让她镇静下来后问:“你能把你刚才看到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说给我听吗?”

在这个女人的叙述还原成文字以后,我们大概能猜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整理成一件一件的事实,可以列成以下的要点:

1.发生了飓风。

2.飓风卷走了三四个人。

3.布朗先生趁着飓风想要谋杀他的妻子。

4.被女人发现以后,布朗先生想杀人灭口。

5.女人被飓风卷起的杂物砸中脑袋受了伤,逃到了马路边,碰到了CIA探员杰森。

确定了事实,是不是觉得思路清晰了一点?

在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叙述多个事实的时候,不要急着将它们一股脑儿地倒给对方,因为对方的脑袋不是过滤器,不可能一下子接受海量的信息,并且能立刻分出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不是。所以,我们在说话做事之前,可以先把自己想要叙述的事实在脑海中列成要点,正如饭要一口一口吃,说话的事实也要一件接着一件说,事实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按照事件发生的逻辑顺序,按照空间的转移来展现,只要这种顺序为对方接受便可以。

总之,话语要更具逻辑性和说服力,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正确地运用,按部就班,建立起话语的逻辑条理顺序。

穿针引线,逻辑让故事变得条理清晰

CIA也爱“讲故事”

在日常对话中,我们知道,讲故事的人很少会把自己讲述成为情节里面的角色,也就是很少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来讲述事实,而是客观地躲在事实的背后。

CIA探员们也对“讲故事”情有独钟,这种“讲故事”是指CIA探员们的说话逻辑艺术——他们在与对方交谈的时候,总是能巧妙地隐藏自己的目的,条理清晰,并且还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去侦测对方的逻辑谬误。

在CIA探员们的眼中,“逻辑”一词不是死板的教科书,也不是想方设法埋下陷阱让对方跳下的奸诈举动,他们理解的说话逻辑其实再简单不过:谈话逻辑就是将合乎常理的事通过思维和语言的穿针引线,整理表达出来的说话技巧。

要让自己的话为他人所相信,并且起到一定的情感影响作用,使得“故事”合乎道理经验,逻辑是必不可少的。

实质上,在CIA探员们看来,每个人说话时都在叙述一个故事,不同的是,有的人讲得引人入胜,有的人讲得差强人意,好的故事是通过严谨的逻辑串联起来的,它可以使得听话者得到说话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当然了,作为讲故事高手的CIA探员在学会讲故事之前,就必须学会听故事,分析故事,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框架。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典型的事例,教大家如何抽丝剥茧,读出话语中暗含的信息。

该怎么去为故事穿针引线——话语究竟泄露了什么

言语是思维最直接的表达途径。有时候,我们即使掩盖得再好,也难免会露出蛛丝马迹,所以会“不假思索”和“脱口而出”。即使经过精心组织的谎言,只要事实并没有发生,我们就能从话语中找到不为人知的线索。话语可以凌乱,也可以言之凿凿。

作为黑社会老大的杰森两腿一伸,在一个没有月光的晚上,死在了阴暗的街道角落里。事关重大,CIA总指挥很快开始了秘密的侦查,并把杰森的部下汤姆和吉米叫了过来。

在审讯中,汤姆和吉米分别只说了一句话:

汤姆:“如果杰森老大是被人杀的,那一定就是吉米干的。”

吉米:“如果杰森不是自己了断的话,那一定就是被别人有预谋地杀掉的。”

尽管案情扑朔迷离,但CIA探员可以确定的线索有以下几点:

线索一:杰森的死因除了意外,就无外乎两种情况,或者自杀,或者被谋杀。

线索二:若汤姆和吉米说的都是实话,那么杰森的死亡就是一场意外。

线索三:若是汤姆和吉米中有一个说的不是实话,那么整件事情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意外。

那么,杰森到底是自杀,还是被谋杀,抑或只是一场意外?

根据CIA探员的逻辑分析,和汤姆、吉米说的话,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推断。

第一,导致杰森可能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1.如果汤姆没有撒谎,那么可以判断,杰森是被人谋杀的,但不是吉米干的。

2.如果吉米说的话是真的,那么可以判断,杰森不是自杀的,而是被人谋杀,并不是一场意外。

3.如果吉米讲的不是真话,那么杰森的死纯粹是一场意外。

第二,由线索1和线索3可知,线索2并不符合杰森死亡的实际情况,因为如果线索2是真实的话,那么吉米的话就是假的,从而自相矛盾,所以,线索3才是真的。

第三,如果线索3是真的,那么汤姆和吉米就有一个人在撒谎。那么根据“若是汤姆和吉米中有一个说的不是实话,那么整件事情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意外”和线索2,我们就可以明白,汤姆在撒谎。

因此,CIA探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杰森是被人谋杀的。根据这个结论,他们很快找到了背后的凶手。

简简单单的两句话,CIA探员就能推断出一大串的关联信息。他们这种做法的关键就在于,根据故事的线头,慢慢地拉出故事的整条线,最后还原整个事实。

列出话语清单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知道,CIA探员在分析事实时会先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有用信息,不管是真是假,先把事实归类为已知的或者未知的,再点化,列成清单,这样对于分析事实就简单多了。

同样的,我们想要把“故事”讲得出彩,就先要想明白,我们想要告诉对方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要怎么先后出场,最重要的事实是什么,最后想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脑海中要点化这些事实以后,说出来的话语也不会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了。

喜欢看书和阅读的CIA探员吉姆有一套练习自己逻辑的方法,那就是每次快速地翻阅书籍,在翻过一章以后,他的脑海就会迅速生成几个概念:

“这一章有几个关键词?”

“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要点?”

“读完这一个章节,我有怎样的感悟?”

经常按照这样的思维训练,吉姆在遇到每一个案件的时候,他的大脑总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反应过来,分析资料,罗列重点,再清晰地将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

如果平常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思维逻辑化,不妨可以参照吉姆的头脑锻炼方法,一步步地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后在遇到相关事实时,头脑就会自动建立起相关的逻辑体系,再通过言语,练就自己的逻辑说话术。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一个推销案例。

推销员甲带着风扇彬彬有礼地敲开了一位住户的门。

推销员甲把风扇放在住户的桌面,开始卖力地推销道:“这台风扇非常好用,你看看它的扇叶,它转动的频率,它的颜色,它的按键都是新设计……”话语未落,他被住户请出了门。

另一位推销员乙在上门前,已经先把事实清单在心里一一罗列如下:

客户需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上门产品?

我能给客户一个怎样的产品?

这个产品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何能让顾客接受?

买下我的产品,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在心里想好了以后,他敲开了一位目标住户的门。通过交谈,他知道对方是一个喜欢安静、节俭的“80后”上班族。

推销员乙有礼貌地说道:“这台风扇最大的好处是工作的时候噪声很小,而且设计简约,方便携带,并且价格相对便宜,总之,它性价很高。”在比较之后,客户很高兴地买下了推销员乙的风扇。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第一位推销员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他的推销点通通只是在叙述同一个事实,那就是风扇的外观,因此,他的话语并没有逻辑,也没有重点。相反,推销员乙首先把自己想要叙述的事实一件接着一件地抛出来了,更重要的是,推销员乙在说话中的逻辑都是围绕对方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CIA探员所推崇的一点是,在话语中加入连接句子与句子的词语穿针引线,将会使话语更有逻辑性。上文的推销员乙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