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CIA教你逻辑说话术
34153600000024

第24章 CIA的说话指南(2)

在这个例子中,小王的介绍之所以会给李主任带来误解,是因为小王犯下了同级概念传递的错误。因为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名与人名之间才属于同一等级的关系,把它们放在一起介绍才会令人更加明白,否则就会让人费神去猜。

番薯?地瓜?红苕?同一关系不必重复说

我们知道,话语概念之间的相容关系之一就是同一关系,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是完全相同的,比如“CIA”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话语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的对象和环境,用具有同一关系的词语来替换另一个词语,例如:

休息时间,小林、小郭和小陈三个人正在玩哑谜游戏——猜人名。

小林:“我要说的这个人,他是《仲夏夜之梦》的作者。”

小郭:“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就是出自他的作品。”

小陈:“你们说的是谁啊?”

小林口中的人和小郭口中的是同一个人——莎士比亚。这两个人的意思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话合并成为一句:《仲夏夜之梦》的作者写过“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

由于两人口中的概念是同一的,因此可以自由地替换。但是在生活中,具有同一关系的名词,如果我们在分类中反复地列举,就会造成啰唆重复的逻辑错误。

“我喜欢吃土豆、花生、番薯、地瓜、白菜等。”

“书记在会议当场发表了即席的演说。”

“对于百年难遇的地震,全县人民前所未有地空前团结在了一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努力,你一定会走到最后的终点的。”

“这点常识都没有,真是让同行人贻笑大方。”

在上面的例子中,说话者的错误,是同级传递错误的另外一种表现——同一关系的概念重复。在第一句话中,“番薯”和“地瓜”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当场”和“即席”、“前所未有”和“空前”、“最后”和“终点”也是重复的,如果重复地说这些概念,就会导致话语很多余。最后一句话的概念比较难发现——贻笑大方本来的意思就是让同行人笑话,再加上“同行人”,无疑是多此一举了。

CIA探员们的“逻辑分类学”

在CIA探员的调查审讯生涯中,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话语逻辑错误,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上面的反复提到的同级错误。因此,在列举分类的时候,如果不注意话语的界门纲目,就很容易造成概念的分类不当,或者不加辨识地将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堆砌在同一个句子中,就会导致概念的多余或者错误。

“我当时就躲在森林旁边,看着有一群抢匪拖着两个人过来,一个小女孩,一只小泰迪狗狗,接着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一下,你不是说有两个人吗?除了那个小女孩,另外一个人是谁?”

“啊,不是的,我刚才讲错了,是一个人和一只狗。我当时确实,一定是吓坏了。”对方的语气开始紧张起来。

“我们调查过,泰迪狗狗脖子上没有狗链子,女孩也不是抱着狗狗的,请问如何拖着两个人?”

“……我就是另外的那个人。”沉默了一阵,被审讯的嫌疑人低下头说。

言语是思维的表达,一个人下意识说出来的话往往无法掩饰,被审讯的嫌疑人不小心泄露出来的话语同级错误,让聪明的CIA们找到了漏洞——狗狗并不属于“人”的分类,而“确定”、“一定”又是在表达同样的意思,嫌疑人肯定在隐瞒什么。在步步紧逼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嫌疑人终于供出了真实的情况。

知道了这些话语逻辑错误之后,我们要怎么避免犯下同级传递错误,让自己的话更有逻辑呢?那就让CIA探员们的“逻辑分类学”告诉我们吧。

“物以类分”,踢开不属于同种的概念

本文在一开始就提到,生物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分属于各个类别。茫茫话语之海的言辞也是一样。CIA探员们告诉你,我们之所以分门别类地列举事物,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逻辑话语的层次,但是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话语中含有的概念,就会南辕北辙。

“在案发现场,现在我们可以见到有酒和万宝路在桌子上,一瓶未开封的拉菲和一些烟洒落在地上,死者和他的猫都躺在床边,死者的男朋友也在床上遇刺身亡。”

“在海洋生物中,我喜欢的鱼类有草鱼、鲫鱼和鲸鱼。”

“常见的感冒可以分为病毒性、风热型和暑热型,或者风寒型和细菌性。”

读完这些话语,是否觉得特别不通顺?那是因为,这些话语中含有的分类都没有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进行排序。第一个句子很明显就是分类不当的问题,第二个例子中的分类出现了“异己”的分子。第三个中则出现了明显的逻辑错误。在这里,CIA探员们告诉你一个侦破话语逻辑错误的技巧——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识别逻辑是否错误。因为汉语讲究一种并列的美,并列的词语一般都是对称的。比如“真、善、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词语的字数和词性一般都是一一对称的,一旦你看到词语中出现了并列的关系,但词语并不是对称的时候,那么可能并列中的词语出现了纰漏。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现在让CIA逻辑高手们告诉你应该怎么修改上面的问题话语吧。

“在案发现场,现在我们可以见到桌子、地上都散落有烟和酒,烟是已经开包的万宝路,而地上的拉菲酒还没有开封。死者和她的男友、她的猫都被刺死在床上。”

“在水中动物中,我喜欢的鱼类有草鱼、鲫鱼。鲸鱼这种哺乳动物我也挺喜欢的。”

“常见的感冒可以按照中西医的分法,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热型,或者病毒性和细菌性。”

修改过后的语句要比上面的来得清晰,也让人明白了到底对方要说明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在话语中阐述分类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你要说的几个概念属于哪个类别,然后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出来,才能避免给人留下没有逻辑的错误印象。

天使的归天使,魔鬼的归魔鬼,分门别类有技巧

影视作品中的CIA探员们通常神通广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但生活中的凡夫俗子不可能“人人皆专家”。那么,我们要怎么分清楚哪个概念属于哪个界、门、纲、目、科、属、种呢?看下面的这些概念,你知道怎么给它们分类,再按照逻辑顺序说出来吗?

月季花、草本花、喜阳性与耐阴性之花。

栀子花、木本花、耐寒性和喜温性之花、桂花。

上面的这个例子属于简单的种类划分。前面我们已经给过提示,中国语言的习惯总是在同一级别的概念上赋予它们相同的词性和结构。按照这个简单而实用的技巧,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概念分为三类:

草本花、木本花。

月季花、栀子花、桂花。

喜阳性与耐阴性之花、耐寒性和喜温性之花。

无论是书写还是口语,如果能将各个概念分在各自属于的类别中,能够让人清晰地看到概念的类别。久而久之,这种层次分明的逻辑思维将让你受益一生。

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概念的划分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的,分类不能毫无标准,否则即使分好了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因此,我们在分类之前肯定是在脑海中事先形成了划分的标准,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把花卉分为草本花、木本花两大类别是按照它们的形态特点来进行划分的。

简洁有力,逻辑话语不啰唆

假设一段条理清晰的话语是由互不重复的同级概念组成的,这样话语就会显得简单明了。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把属于同级别的概念重复列出,就会让话语变得晦涩难懂。

伯克利对在中东地区进行反恐运动的穆罕默德说:

“尽管你一再犯相同的类似回避错误,审讯还是一样进行。”

“你们这群蠢货,什么叫相同的类似错误?”

“看来你的意识还是清醒的,为什么刚才一直在装傻?”

上述的例子中,伯克利很明显犯下了话语概念重复的错误。因为“相同”和“类似”在语境中属于同一关系,并不需要堆砌在一起。不过,自知理亏的伯克利还是沉着地自圆其说,逻辑能力比较强的他,狡猾地将话题的重心转移到了“对方的意识是否清醒”而不是“自己犯下了同级错误”。

同一概念的词语在文章和话语中的出现能够使得语言丰富多彩、各具姿态。正如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它里面的二十个“之”字没有一个笔法是重复的,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如果在概念的列举中重复出现,就不免令人生烦了。比如:

“我认为你说的大概也许应该或许好像仿佛是对的。”

这句话既没有明确的态度,又显得无比啰唆,这样的表述只会让人更加厌烦。

因此,要避免啰唆重复的话语概念错误,就要善于摒弃属于同一意思的一些概念,删除不必要的“添加”说明,让对方在瞬间掌握分门别类。

我们在生活中的话语语境中,一定要注意分清楚哪些是列举中的同级概念,哪些概念是重复的,将啰唆的概念抛开,用简洁有力的话语,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才能显得自己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头头是道。即使不小心踩中了逻辑的“地雷”也不要慌张,承认自己的逻辑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一错再错才是愚蠢的表现。

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什么叫话语逻辑的自相矛盾

CIA探员们深知,逻辑不会说谎,世间的真相只有一个。比如“公司所有的人今天都迟到了”、“公司有部分人今天没有迟到”和“小王打劫金铺了”、“小王没有打劫金铺”,以及“喝醉了酒的人一定说自己没有醉”、“喝醉酒的人可能会说自己没有醉”这样的话,其中的逻辑错误我们仔细一分析,就不难明白。

就上面的例子来说,“公司今天所有的人都迟到了”,这是一个全集,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不迟到的人。“小王是抢劫犯”就意味着小王有罪,不能和“小王没有打劫金铺”这个事实同时存在,否则天底下该有很多人被冤枉了。

如果你一眼看出上述的所有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具有CIA探员般的基础分析能力。但是,你知道上述的错误为什么错了吗?CIA探员们又是怎么定义上述的错误的?我们应该怎么应用上述的规律来建立自己的话语逻辑?

别着急,下面,CIA探员将为我们一一道来。

上述的这些逻辑错误,都可以在中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里找到渊源。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能说会道的小贩,对着围观的群众大肆吹嘘他所卖的长矛是多么厉害——天下之大,也没有东西能够抵挡得住它的锋利。接着这位大言不惭的小贩又拿起了他的盾,说这是全天下最最坚固的盾,即使踏破铁鞋,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刺穿它的东西。人群中有一个声音冷不丁地说,那么假如用你的最锋利的矛,去刺你的最坚固的盾,会怎样?

小贩听完,无言以对。

这位小贩所犯的错误,就是今天CIA逻辑大讲堂要说的建立话语逻辑的一个重要规律——矛盾规律。

在CIA探员们的逻辑概念里,所谓的话语矛盾规律是指,在讲述同一个思维对象的时候,两个围绕同一个概念的事实不能同时存在,必定有一个事实为假。也就是两个事实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反对的。比如“班里所有的同学都比姚明矮”和“班里有些同学比姚明矮”,这句话就不是相互反对的关系,因为并不矛盾。而当两个这样相互反对的事实都肯定的时候,就会犯下“自相矛盾”的错误。

矛盾破解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话语的矛盾逻辑看似很难,但只要掌握要领,矛盾也会不攻自破,这个要领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IA探员们首先要提醒的是,所谓矛盾,肯定是指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只能有一个判断为真,一个判断为假,而不存在第三种情况,否则就构不成一个矛盾。

比方说“生”与“死”,两者不能同时为真,因为一个人的生死在科学上有是否是脑死亡,只要脑子还在活动,即便是半死不活或者植物人,都不能称作死人。相反,假如是“白马”和“黑马”,这两个则构不成一个矛盾,因为还存在其他颜色的马,比如棕马。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CIA探员杰森、吉姆和罗斯跟新来的尚在培训中的美女特工凯瑟琳玩逻辑游戏。

杰森: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个到过中东,这个人是我。

吉姆:我没有到过中东地区。

罗斯:杰森的确没有到过中东地区。我们这三个人只有一个讲的话是真的,请问到底谁去过中东地区执行任务?

凯瑟琳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指着吉姆说,到过中东执行任务的是你。

怎么样,聪明的读者,你得出答案了吗?

有时候,说话方的干扰信息很多,需要我们耐心地甄别,因此,CIA探员凯瑟琳第一步是简化话语中的信息。那么杰森的话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杰森”,而吉姆的话可以缩减为“不是吉姆”,罗斯的话可以简单看成“不是杰森”,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既是杰森又不是杰森,这两个判断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

因此,CIA逻辑高手们的另外一招便是,不必管是否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谁真谁假,只要找出话题中的条件,因为只有一个人讲了真话,那么三句话中剩下的那一句肯定就是谎言了。综上所述,也不难推断上面这个案例中去过中东的人是谁了。

如果真假难以判定,那么就来假定

在现实生活中,话语环境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百倍,当遇到已经知道话语中存在矛盾而真假未明时,CIA探员运用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便是假定法——将事实有条有理地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列举的事实逐一代入筛选,得出正确的答案。

化装间里,《天鹅湖》的四名舞蹈队员正在讨论谁能在下一场公演中饰演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