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推理是由两个判断组合而成的,但只要是两个判断就能构成一个推理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先听CIA逻辑博士杰森先生举出的反面例子吧。
1.头发长,见识短。
2.因为总统遇害的时候你在场,所以你是罪犯。
3.上帝想要一个人灭亡,必定使他疯狂,我现在是正常的,可见上帝喜欢我。
这三个例子都符合推理的结构,都是由作为前提的判断句和作为结论的判断句组合而成,但是推理是成立的吗?情况并不是那样的。因为头发的长短和见识的多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场的人有很多,如果说所有目击者都是罪犯,那么恐怕监狱的床位会很紧张;上帝是否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并不能作为一种推理的事实前提,而且上帝不灭亡一个人又怎么能够说明上帝对某个人眷顾有加呢?
这些例子表明,推理的特征之一是判断句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所谓的逻辑性,就是逻辑前提和结论之间的特定的联系,比如因果联系。
正确还是真实,怎样推理才能正确定论
推理中,前提是错误的,结论可以是真实的;前提是真实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推理形式是错误的,推理结论可以是正确的;推理形式是正确的,推理结论可以是错误的……是不是觉得很绕口?不过要事先确认的是,上面的判断都是成立的,如果还是觉得很难,那么就让我们的CIA逻辑博士杰森再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
1.所有的绝缘体都不导电,水是绝缘体,所以水不导电。
2.中国人功夫很厉害,小刚是中国人,他的功夫很厉害。
3.银勺子能导电,铁锅能导电,所以餐具都能导电。
4.小明是大学生,小明是志愿者,所以有的志愿者是大学生。
上面的四个例子证实了上面的判断。在(1)中,大前提是正确的,小前提是错误的,最后的结论是错误的。在(2)中,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却不一定是正确的。(3)中,前提是正确的,结论却是错误的。(4)中,前提可能不是正确的,然而结论是正确的。
而这四个例子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推理形式都是正确的。
CIA逻辑博士杰森的结论是,推理形式的正确代表推理在形式上是有效的,但是,形式的有效并不等同于结论的真实。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然后得出真实结论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在推理中偷换概念的表现。
无论是偷换概念、转移话题,都是由于做不到“同一”
按照CIA逻辑博士杰森的定义,逻辑说话中的同一规律就是我们在话语中要做到对象、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的一致,这样才能保持话语是明确的。用符号表示同一规律就是“P是P”。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及了概念的同一关系,这和逻辑说话中的同一规律是共通的。概念的同一关系中,我们可以说“我喜欢吃佛手”,也可以说“我喜欢无籽橘”,但如果说“我喜欢吃猪手”,那么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同理,概念在推理中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发生改变和转移,否则就会导致逻辑的错误,常见的错误有偷换概念和转移话题。
关于推理中的偷换概念的问题前面一节已经举例谈论过,这里就不加赘述。
现在让我们的CIA逻辑博士杰森讲一下他切身经历过的调查例子。详细谈谈在推理中的转移话题问题。
杰森:你把证物偷走以后,是不是杀死了目击者艾莲娜?
嫌疑人:我没有偷走证物。
杰森:那么艾莲娜是怎么死的。
嫌疑人:我并不是一个知法犯法的人。
在上面的审讯过程中,嫌疑人并没有直接回答探员杰森的话题,而是转移了锋芒。当杰森盘问他是否杀死了目击证人时,他把话题引到了证物是否被自己偷走上;对于艾莲娜的死因,他也转移到了自己对于法律的态度上,答非所问。
同样是CIA探员的杰森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在推理过程中,用与话题并不相关的判断来证实另外一个需要解答的判断的时候,就会犯下转移话题的逻辑错误。也就是说,需要推理的判断并没有得到解答。先来看一下下面的推理例子。
上司:我已经告诉过你,策划方案要怎么做了,为什么你还是做得一塌糊涂?
员工:你就是喜欢针对我。
上司:我之前就在会上讲过,记得列好每个要点,而你连概要都没有。
员工:你就是看我不顺眼。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上述对话中的推理。上司的逻辑推理是:没有列要点——策划方案没有做好。而员工的推理则是:上司针对我——看我不顺眼——方案做不好。员工的推理中前提和结论明显不是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而是转移了话题的焦点,所以犯下逻辑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通过前面所举的两点,CIA探员总结出,所有的逻辑推理都是围绕对思维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判断的,只要是与思维有关,那么就不能犯下思维短路的毛病,要遵循思维的逻辑规律,那就是我们常常用到的同一规律和矛盾规律。这是推理成立的基本规律。
这样的规律运用到话语逻辑中也是统一的。话语只有是明确的(同一)、合乎常理(矛盾统一)才能合乎逻辑,符合人们日常的言语习惯。学会这些规律,你也可以成为看穿推理错误的大师。
“有我”不能有“非我”,推理中的矛盾规律
逻辑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同一个事物不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存在又不存在。也就是如果“A”存在,那么“非A”则是不成立的。CIA逻辑博士杰森说,在思维中我们要保证没有自相矛盾情况的存在。如果是A又不是A,那么推理逻辑就会失去确定的属性,导致诡辩的产生。
但在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矛盾规律来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只要揪出自相矛盾的两个判断,那么推理则是不成立的。CIA探员根据这个规律,曾经做过不少的逻辑推理,下面就来看一个例子。
一个收藏着各国政府秘密的黑匣子被神秘地盗走了,现在知道亨利、汤姆、杰克、罗斯四个人都有盗窃的动机和嫌疑,面对CIA的审讯,他们分别说了一句话。
亨利:偷走黑匣子的杰克。
汤姆:罗斯才是偷盗犯。
杰克:如果是我偷的,那么也是罗斯指使我去的。
罗斯:我没有偷走黑匣子。
聪明的读者们,如果只有一个人在谎话测试中失败了,你能根据四人的说辞和推理的矛盾律,判断出到底哪个才是罪犯吗?
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么就让我们的CIA探员杰森来揭晓吧。首先,可以把四个人的说辞看成一个推理过程,那么根据矛盾律,互相冲突的判断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先找出相互矛盾的两项——汤姆和罗斯的说辞,因为“罗斯是盗窃犯”和“罗斯不是盗窃犯”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再根据只有一个人说谎,那么亨利和杰克讲的都是真话,所以最后,我们可以毫不质疑地断定,罪犯就是汤姆和罗斯,而在谎话测试中失败的是杰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见到违反推理的矛盾规律而犯下的逻辑错误: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上帝是万能的。”
“那么上帝能唱一首他不会唱的歌儿吗?”
“我非常爱你,我愿意什么都给你。”
“那么可以立刻过来见一下我吗?”
“不行,加拿大实在是太远了。”
以上的例子都是由于人们不注意推理中的矛盾规律而导致的逻辑错误。因此,在平时的对话中,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措辞之间不要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否则只会给人捉住逻辑不严谨的把柄。
综上所述,一个正确的话语逻辑推理,首先就要保证概念的同一和逻辑不矛盾。要想在口头上不被人抓住把柄,CIA探员们的对策就是细心加认真思考。没有人生来就是逻辑高手,但也没有经过逻辑思维训练后成不了逻辑高手的人。只要我们用心去领悟,推理不难推出“理”。